第64章 滿盤皆輸時
- 明末襄世子:重塑日月河山
- 老襄人
- 4888字
- 2025-07-20 23:59:46
【近期因某個專項工作,導致周末一直無休,暫無時間碼字,卡著時間線用兩千七百余字的存稿渣更一下,欠更字數會在凌晨補上,萬分抱歉】
......
【延遲一小時補完,章節正文實際字數4700余字】
......
崇禎十四年。
九月初五,亥初,大明三邊總督傅宗龍主帥帳內。
援剿總兵賀人龍,在總督議事結束后,見昔日同事楊嗣昌之“老相識”左良玉仍未離去,隨即自作逢迎之相上前敘舊:
“昆山老兄,川蜀一別已有數月,咱家可是想念的緊啊!!”
左良玉見其人如此客氣。
自知按這賀瘋子的秉性,心里準是在算計自己什么,便是略帶幾分疏離之語氣,與其人客套道:
“承蒙賀總兵記掛,聽聞三月前后,賀總兵于靈寶山地界重創闖賊主力,可謂戰功彪悍、威震三省各地?!?
“其時我雖身處鄖襄各地深山之間,仍是聽聞此等凱旋大勝,著實為兄弟衷心祝賀?!?
說著。
左良玉不顧二人品級地位之差距,主動上前作揖,以示對這位“老相識”之敬重。
賀人龍回禮之余,看似無意地向左良玉恭維道:
“昆山兄客氣了,甚么重創之謬論,咱家不過一介總兵,制下至多三千精兵?!?
“倒是你老兄得楊督師重托,獲此平賊將軍之權,能于朝廷節制之外自行征募?!?
“而且聽說令媛似為襄世子殿下相中,如此攀得皇親之高枝,著實令老弟羨慕得緊??!”
賀人龍言辭之中確無譏諷之語氣。
但在此番時節提及過去舊事。
自是另含其人甚藐左良玉之意思。
畢竟按出身來說。
左良玉早先不過一目不識丁之軍戶,一路得眾人賞識,適才能夠走至如此地位。
而賀人龍,雖眼下品級稍次于左良玉,但他卻是正兒八經的武進士出身,當年可是幸蒙神宗皇帝殿上軍略策試。
要不是瑪瑙山一戰,被這左良玉陣上摘桃,誤打誤撞殺入張獻忠中軍主陣。
這平賊將軍之位,本身就應該屬于他賀人龍才對。
而對于左良玉來說。
見此人語氣相沖,他自是不愿與其人過多糾纏。
尤其是想到這賀瘋子,乃是出了名的不按常理出牌,可謂喜怒無形、恣意至極。
先前剿匪之時,就敢無視督師軍令,擅自收兵作壁上觀,結果致使獻賊脫逃,以至于險些釀成襄陽失守之大禍。
既然其人語氣有怨,自己就沒必要再去爭個什么口頭之快。
萬一惹得這賀瘋子不爽,保不齊會當場拔刀砍向自己。
自家門庭只差一步,就能得宗藩姻親之拔擢,左良玉自是不愿另受其他風險。
而且一想到自己即將成為下任襄王的岳丈。
左良玉就愈發覺得,是時候要約束注重下自己的言行了,以免禍從口出為人所要挾。
賀人龍見這左良玉如此謹慎,只覺自討沒趣。
本想趁機激將對方一番。
出出近幾日悶頭趕路之冤枉氣,順道折辱下這位準王丈。
但沒想到這左良玉卻似被騸了一般,再無半點過去的火爆秉性之模樣。
賀人龍也只得放棄先前譏諷調侃之胡鬧。
看在其子左夢庚的份上,轉而與其議論起心中之“正事”。
“左將軍眼下風頭正盛,想必也不愿平白無故葬身于此偏僻鄉野之間吧?”
“賀兄弟這是何意?”
“無甚意思,只是看在你我多少也曾共事楊老兒麾下,脾氣秉性也還算是比較對付,所以隨便啰嗦幾句?!?
言至此時,賀人龍眼中隨即閃過一絲宛如心死一般的神情。
待其稍頓片刻后。
賀人龍繼續對左良玉說道:
“......當初靈寶山一戰后,你家夢庚送禮前來并披麻為明兒守靈,哀嚎其摯友亡歿,著實令咱感懷萬千?!?
“有時候咱閑下來想了想,這一輩子,甚么功名利祿、皇恩蒙幸,都不過過眼云煙而已?!?
“咱當初跟你爭平賊將軍之位失利,又逢明兒戰死,周圍一眾鳥官狗將知我失勢,連一封告慰書信都不曾寄來?!?
“事后于朝廷申奏,請圣上為明兒稍作撫恤,賜一二虛名以告慰,可奏疏上呈兵部之后,卻是被內閣一筆駁回?!?
聽出其人言語暗含對朝廷之不滿。
左良玉十分小心地探問道:
“賀兄弟,若是有何難處,不妨明說?!?
“.....沒甚鳥事,難得見一個老哥兒,本來想借機揍你一頓,但看在你家夢庚的面子上,適才胡言亂語幾句。眼下你我還有總督軍令要去執行,咱哥倆就此別過?!?
語畢。
這賀人竟然破天荒地,向左良玉主動作揖行禮。
久知其人秉性的左良玉。
自是被賀人龍這一舉動給嚇得不輕。
“明兒之事,實屬天妒英才、不予假年,賀兄弟切莫悲傷過度而行魯莽之事?!?
“昆山兄無慮,咱家向來最是惜命,還不會糊涂到為了一個兒子,反倒把老子的命丟了。”
看似為自己稍作辯解之后。
賀人龍便是主動請辭,騎馬直奔后軍陣中而去,準備按傅宗龍之軍令,令其部屬各營再度動身開拔,準備往項城地界搜剿賊寇之主力。
左良玉則是佇立原地,目視賀人龍遠去。
而后又暗命手下親信,待其走后將此間之事密奏于三邊總督傅宗龍。
“雖說賀人龍向來勇猛善戰且喜怒無常,但先前共事之時,還未曾見過他有這般....心死之模樣?!?
.......
崇禎十四年。
九月初六,午時。
佯裝為左家軍鐵騎,并被暗中派遣至傅宗龍身旁的襄王府家丁們。
在為首之龐儀衛副的帶領下。
經過一夜之渡河跋涉。
終是與其余官軍主力,一同行至汝寧府名下,一處名為孟家莊之偏僻鄉落,稍事歇息。
“師傅,你說我們就這樣不管南陽,轉而來追什么賊寇主力,萬一有個什么好歹,豈不是坐視城池失守、宗藩陷落?”
隨師父共同出趟的家丁禾細九,看向南陽府之方向,略顯擔憂地詢問道。
細九旁邊。
身為眾家丁之領隊的龐儀衛,正在其余家丁的幫助下脫下身上甲胄,擦拭先前渡河浸濕之處,并不忘涂抹油脂以保養。
聽聞徒弟此番言論。
唯恐擾亂其余佯裝左家軍之家丁軍心。
只得故作沉穩地駁斥道:
“你小子懂個啥?那南陽府城堅墻厚,且各類御敵器械完備,尋常賊寇若無神機火器,自是難以撼動?!?
“而且你不要忘了,那唐藩一脈,可是太祖皇帝親自分封的本朝開國二十四王之一?!?
“雖說所轄三護衛已遭裁撤,但其府上之儀衛司,可是比照洪武舊制,按七百校尉之規模滿員補充。”
“若真有何突發之意外,光靠這七百余儀衛之拼死搏殺,也是足夠于一眾民變賊寇之中護佑唐王殿下暫避他處,無需我等另作擔憂?!?
昨夜。
兩位總督會同援剿四將,結合眼下之軍情形勢,斷定賊寇主力似乎正向汝寧、項城一帶集結。
而根據南陽府送來的軍情急遞,亦是聲稱自昨日午時以后,賊寇攻城之勢漸弱。
好似有一大批賊寇主力被暗中調走一般。
結合此類信息。
傅宗龍隨即推斷。
定是由于賊寇軍中攻城火器稀缺,而南陽府城墻高企,致使李自成圍攻受挫。
故而賊寇臨時行此假意圍城之策,旨在干擾官軍判斷,進而趁機偷渡汝河、洪河。
另行嘗試主攻汝寧、項城。
以此謀求鎖死南陽府所處盆地之進出口。
從而借用周遭地勢構筑數道防線,扼守要沖之所在。
以此謀求遏制、阻擊周圍官軍援兵,行緩攻久困之策,直至攻破南陽。
且在議事之時。
各路斥候輕騎仍在持續暗探賊寇主力之動向。
當傅宗龍聽聞賊寇主力大部已經渡河,且暗中見得有賊首李自成、羅汝才之將旗后。
這位剛獲起復的三邊總督自覺不可錯失此等良機。
尤其是考慮到眼下官軍糧草不繼,必須速戰速決之后。
隨即會同保定總督楊文岳,傳令暫停先前準備馳援南陽之方略。
并要求三軍各陣立刻調轉方向。
直插汝寧、項城中間地界,尾隨賊寇之主力,以求伺機決戰。
如是這般。
官軍各陣重新架橋渡河,隨后又是往汝寧府地界連奔三十余里,卻是仍未見得賊寇主力之動向。
由于連夜奔襲。
一眾官兵已是人困馬乏。
故而只得臨時尋得一處了無人煙之村莊稍事歇息。
并暗中再派斥候輕騎,探尋賊寇主力之所在。
而在村莊廢墟周圍。
另有一大批腐朽之干枯樹林。
因偶有狂風大作,吹得其中灰塵四起,教人看不清其中之明細。
不過由于連夜奔襲。
眾官兵早已經無心再作他慮。
按傅督師之令,暫且圍村布置各營以作警戒后,便是紛紛開火起灶,準備先吃午膳再說。
先前聽得師父之言論后,禾細九還是有些放心不下。
尤其是見周圍其余各營官兵,人皆卸甲馳馬,散行于村莊廢墟之中。
不禁令禾細九愈發擔憂起來。
“這般松散....若是賊寇突然殺來可該如何是好?”
或許是由于其人不斷低聲告誡。
包括龐儀衛在內,其余假扮左家軍鐵騎之王府家丁們,亦是紛紛重視起來。
尤其是當龐儀衛看向外圍官軍之散漫,以及周圍枯林之塵煙后。
頓時覺得有些不太對勁。
仗著自身左家軍軍官之喬裝,與周圍官軍兵士攀談一二。
適才尋得幾名出身本地汝寧府之衛所軍士。
探得此地村莊好似名為孟家莊。
“爾等行軍時,若因傅宗龍調度之緣故,不得不暫駐于一處名為孟家莊之村落時,務必打起十二分精神,絕對不可隨意卸甲馳馬,同時切記要警示傅宗龍、左良玉二人,當心周圍有賊寇主力之埋伏!”
一聽得此間地名。
龐儀衛瞬間想起先前世子之警告。
連忙指使麾下家丁重新穿戴甲胄,并引馬補草,隨時做好上陣沖殺之準備。
此外。
龐儀衛還以個人喬裝之左家軍身份,迅速通報中軍主帥帳下左右,并另派一人速至前鋒陣中告誡左良玉。
或許是此番稟告引起傅宗龍之注意。
其人除了以總督之令,命各營迅速休整食膳,準備提前拔營出發之外。
更是密令賀人龍親領一千余名秦地精騎,作無地分馬之用,環繞各營周圍以作哨戒。
或許是顧慮于昨夜左良玉之密報。
傅宗龍又另從中軍親衛之中調出一千余名騎兵,趕至賀人龍陣中以示督促。
并命李國奇麾下秦地所募之步戰兵士,隨賀人龍周圍各處結沖軛之陣。
“殿下此行所托付之任務,主要在于磨煉此間略有將帥之才的王府家丁,令其人親歷戰陣,熟悉闖賊之戰法?!?
“若是尚有余力的情況下,再去多多襄助傅宗龍及左良玉二人,對于其余各部諸將,則是完全無需顧慮?!?
“對于我暗中囑咐爾等之軍情預判,切不可過于直白袒露給他人。”
“傅總督麾下之軍勢可謂色厲內荏,一旦有何不利消息散布,其眾極有可能還未遇敵,就已自行土崩瓦解?!?
“此外,行軍布陣之時,要尤其注意賀人龍所處之軍陣方位,不得對其有一絲一毫之信任?!?
“一旦遭遇某間險情,且官軍主力潰敗如山倒,則需立即領上所有幸存之家丁,沿南陽方向逃至襄陽地界,屆時自會另有其他人手暗中接應?!?
于心中默默復述一遍世子殿下臨行前,對自己所囑咐之任務后。
龐儀衛呼喚周圍其余家丁,以遵照左將軍軍令拱衛中軍主陣為由。
在周圍其余官軍之詫異目光下,自行結陣完畢。
“此地天氣如此干旱悶熱,爾等還這般全甲著裝,莫不是連夜奔襲把腦袋跑壞了吧???!”
聽得周圍其余官軍之嘲笑。
一眾家丁并未做過多言語。
畢竟世子殿下料敵于先之本事,近半年來他們已是切身領教過,可謂人皆心服口服。
見周圍官軍仍作嗤笑之狀。
禾細九不禁再度出聲勸告道:“...此間地勢著實有些奇怪,爾等最好....”
可還未等禾細九出言告誡完畢。
眾官軍頓時聽得周圍枯木山林之中軍號聲大作。
而后便是見得無數闖字軍旗迎風招展,并有近二十萬之賊眾奔襲而來。
“以匍匐之姿伏甲收旗,而后借林間大風、煙塵之掩護殺至我軍陣前嗎??。?!”
傅宗龍、楊文岳見得此間之伏兵。
立刻傳示左右各營迅速結陣以應敵,并令賀人龍所率之陜地精騎先行上前阻攔敵寇。
由于戰情緊急。
各營兵士已無其余閑暇重新著甲。
再加上由于明軍內部軍制體系弊端,導致各級軍官之隸屬十分復雜。
進而導致短時間內,眾多兵士竟無法尋得自身所屬之軍陣,致使全軍各處混亂不堪。
僅有二百余襄王府喬裝儀衛,以及先得示警之左良玉、李國奇二將,得以迅速反應過來,并各就其位準備御敵。
“合陣迎敵?。 ?
見賊寇自四面八方突然殺出,援剿副將李國奇隨即號令回家步戰兵士上前阻攔。
官軍陣后,另有些許神機火炮伺機開火。
僅一輪轟擊,就已殺斃賊寇無算,致其沖鋒之軍陣幾近崩散。
可令官軍沒想到的是。
遭此重炮,賊寇前鋒卻是仍舊毫無退意。
其軍之中,人均呲牙怒目之態,向官軍陣前沖殺而來。
兩軍前陣剛一接觸。
就見李國奇所率之兵士,行此專應四面八方同時來敵之沖軛陣法,勢同戰車前軸之交叉橫木(X型),于左中右三線同時接敵。
原本預想之中。
此沖軛陣法,旨在以官軍中陣之優勢兵力抗住賊寇沖殺,而后再以左右兩側之兵士向中合圍。
如此便可倚靠官軍自身兵員、武備之優勢,迅速聚殲大批賊寇。
可沒曾想兩軍剛一接觸之后。
這賊寇之軍勢好似無窮無盡一般。
一賊為官軍擊倒,則立刻有十人上前補位。
十人為官軍擊倒,則立刻有二十人上前補位。
賊寇之兵士雖皆破衣爛衫、骨瘦如柴。
但其人之面貌神情,皆可謂盛怒至極。
恨不得生啖官軍之肉、直飲官軍之血。
如此持續猛攻之下。
李國奇所率之秦兵步戰主力,漸漸有些難以招架。
由于其身后官軍主力仍處于混亂之中,未能整兵結陣。
李國奇只能將目光投向不遠處的賀人龍。
希冀能有些許騎兵精銳沖殺賊寇,稍解陣前賊寇之攻勢。
可等這位副將目光所及。
卻見這位援剿總兵無視總督軍令,以及隨行千余名中軍親衛之請求。
就這般率領麾下將士作壁上觀。
直至李國奇及其麾下官軍盡為賊寇所攻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