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伏地沖天雷
- 明末襄世子:重塑日月河山
- 老襄人
- 2618字
- 2025-07-13 23:56:03
在賊寇的垂死沖殺之下。
近千名輕裝騎兵長驅直入,任由胯下戰馬嘶吼著沖入民變農夫和遭脅百姓之中。
有如此馳騁之速度加成。
只剛一接觸,賊寇騎兵就將自家的前鋒炮灰全數撞飛。
硬生生從這些被火炮擊傷、嚇癱的農戶之中。
用奔騰著的馬蹄踩出一道血路,徑直殺到護衛軍士陣前。
鑒于敵軍這番破釜沉舟之勢正盛。
薛、李二人只得在交替后撤時。
以車營(丐版)所載攻戎炮自陷為代價。
于匆忙中勉強射出少量彈丸,稍稍減緩了賊寇騎兵之沖鋒速度。
而后。
再由薛千山向部分護衛軍士布下死命。
挑選些許精銳親衛帶領數十名護衛軍士,舍身于神道路口處之大宮門拱洞之中,構筑出一道長槍橫陣。
意圖靠建筑掩護,以及兩道山林、柵欄之限制。
將賊寇輕騎于此處再拖延一二,為后方陣線布防贏得些許時間。
如是這般。
薛、李二人所率部屬。
終是大半成功撤入神道之內。
“照世子先前所令之策,入神道后撤三十步開外,與第二陣石像生處,置輕車以御敵!”
待衛所軍士全部撤入后方。
李典仗即刻命手下戰車兵士以及少量督戰儀衛,分序就位于神道中段。
而在前方大宮門之外。
負責掩護其余弟兄撤退、操作攻戎炮射彈拖延賊寇騎兵沖勢的儀衛們。
在射出最后所剩之尾彈后開始自行奔逃。
由于這攻戎炮為中距離慢射石炮,于短兵搏殺階段無甚用處。
且在轉進之時還會因其重量導致推行緩慢,進而限制己方兵員行動。
故而在事前交代布陣謀劃時。
朱常瀾就已要求李典仗。
務必在弧線拋射轟擊賊寇中后軍階段,將彈丸火藥盡速用完,只預留一、二發實心彈丸及配料火藥。
以便在后撤時,安排裝載此攻戎炮之戰車,作為掩護其余部隊的棄子,用以減緩賊軍攻勢。
負責操控此型車炮的王府儀衛們,亦是在開戰前就被告知相關事宜。
并特許其人等在射出尾彈拖延敵軍,并就地掀翻戰車略作阻攔之用后。
便可自行伺機撤離,回到神道中后段與其余儀衛匯合。
但真到撤退之時。
卻是另有三五名儀衛,故意放緩腳步停留于隊伍最后。
其人未作任何言語,就這般拔刀佇立于原地。
并在賊寇騎兵沖來時,如鬼魅一般消失于亂軍之中。
唯有幾名招呼其人快些撤來的衛所軍士,目睹了這三五名儀衛的“結局”。
這些軍士隨即向身后總旗官通稟道:“有數名儀衛因撤退不及,死于賊寇馬蹄之下!”
“莫要操心別人,先顧好你自己!!”總旗官吼道,“弟兄們,咱們平日里廣受王府恩惠,糧餉皆是優厚于其他衛所軍屯,豈有臨陣脫逃而不報隆恩之理?如今賊寇擾亂襄藩陵寢,正是我等仗義死節之時!!”
而趁著賊寇騎兵暫為大宮門防備所限制。
薛、李二人迅速改變先前布陣之法。
“輕車各輛就位,卸輪!”
二人命各自所轄儀衛、軍士。
迅速將車營所帶十余輛輕車推至最前。
再將左右車輪全部拆掉。
以此借用此車正面所裝之厚重木板。
在左右神道陵墻,以及兩尊石像生之間的通路上。
構筑出一道左右相接、中無間隙的木盾掩體。
薛千山還令一眾軍士跪立于車身之后。
除以自身體重抵住木盾底座,加強此掩體遏制騎兵沖擊之效用外
眾軍士還將手中長槍,斜挑架于車身木盾頂端。
并將槍桿尾端陷于神道磚縫之中。
以此試圖作一簡陋臨時之拒馬。
而在跪立持握長槍的軍士身后。
還立有一眾手持新造鳥銃之儀衛。
以及專為作近戰密集轟擊之時所用的千子雷炮。
火炮、鳥銃皆自輕車木盾射孔之中伸出。
對準陣線前方賊寇行將沖來之方向。
待此方陣線布置完畢同時。
負責掩護后撤、只身擋在陵寢大宮門的長槍軍士們。
咬牙硬挺擋住賊軍騎兵的數輪沖殺后,終是被徹底殺穿。
幸存軍士在幾名指揮使親衛的帶領下。
趁著大宮門外仍有少量袍澤弟兄在死命拖延,于一陣手忙腳亂之下,勉強將正門鎖閉。
不過僅此一道厚重木門,確實無法阻擋賊軍主力太久。
未過半刻,就聽得一道沉重的門扉倒塌之聲傳來。
只見近千名賊軍輕騎,魚貫涌入這襄藩陵寢神道之內。
此時。
龐、左二人所率鐵騎雖已拼盡全力向前方趕來,但仍受制于人數之劣勢。
仍是被少許賊寇輕騎配合上千名步卒主力,以密集槍陣所阻攔。
故而導致此間神道之內。
除卻各種高大石像生及陵墓武士之像以外。
唯一能夠擋在賊寇騎兵之前的只有薛、李二人,以及麾下所率領的數百名軍士、儀衛。
眼見這般豬突猛進、破釜沉舟之戰法,竟能取得如此成效。
臨時接替指揮重任的一班賊寇小旗,紛紛面色狂喜、加速驅使胯下戰馬向前沖去。
除了哀嘆自家主將倉促之間被人斬首,著實有些倒霉以外。
這般賊寇不由得于心中感慨起來。
若沒有前鋒民變農戶消耗官軍車營火炮的話....
若無自家主力步卒拼死于后方攔住官軍鐵騎的話...
若是繼續按照常規奔走戰法繼續突圍,或是沒有下定決心決死反撲的話.....
總而言之。
此間局勢,皆因各種巧合造就。
但也說明此戰運勢,不在列陣官軍以及那位襄世子殿下身上。
“速速向前沖殺,以免夜長夢多,那位世子身旁還有我們的暗樁,方才已經偷用銅鏡折光告知我等,世子其人就在前方陵山頂上!”
如是這般。
賊寇輕騎們愈戰愈勇,怒吼著向前方官軍所構之廂車陣線沖去。
可就當賊寇騎兵沖殺至神道中段,已然可以看見最前方所布設的輕車時。
忽而聽見一陣陣劇烈爆燃之聲響起。
未等賊寇騎兵做出任何反應。
就見四周有無數條火舌。
自神道兩側稀松土壤之中依次竄起。
并伴有無數細碎破片,朝著四周胡亂崩去。
真可謂“聲若震雷,煙鉆賊孔,鐵塊飛蝗”
“伏地沖天雷!!”
作為前張獻忠麾下義軍。
此間輕騎自是知曉這伏地雷之威名。
更要命的是。
由于這陵寢神道兩側,各筑有一道較為厚重敦實的磚墻。
在這狹閉地形之中,這伏地沖天雷可謂威力倍增。
再加上為了假扮山間流寇。
這些輕騎皆未著甲,身上至多只有一層淺薄皮革勉強護住心口。
故而經此一炸。
便有上百名騎手為這破片以及爆燃火勢所傷。
其人頓時于慘叫哀嚎聲之中摔落地面,渾身上下血流如注。
除騎手遭殃之外。
更是有超過一半戰馬的腿蹄被崩傷炸爛。
就連神道兩側陵墻以及石像生,亦是被崩出道道裂紋缺口。
足見此“伏地沖天雷”威力之大!
而待火藥爆燃過后。
神道兩側地面上、埋設伏地沖天雷的淺坑之內。
緊隨著又升起陣陣刺鼻煙塵,順著風向飄至賊寇騎兵身邊。
“弟兄們切莫吸氣,速速遮掩口鼻,這群腌臜東西還用了毒煙??!”
與此間無比慌亂的賊寇騎兵相比。
在輕車防線之后、一處無人注意的角落里。
卻是有一名王府儀衛,手中牽拉著一條莫名繩索,跪拜于一尊石像生之腳下,并在口中念念有詞道:
“襄藩諸位大王,有昊天上帝見證,此番驚擾陵寢、引燃伏地沖天雷之事,皆是由那襄藩世子殿下親自設計所為?!?
“冤有頭債有主,諸位大王若是有怨言,還請自行找諸位的孝子賢孫理論去,且莫怪罪咱這個小兵!”
【再度致歉,昨天話說太滿,今日仍處于無限加班和材料地獄之中,故而只能再渣更一下,本周末因個人原因共欠兩章一定補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