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首日78萬
- 1993我的文娛時代
- 魚八蛋
- 2299字
- 2025-06-21 22:22:00
“公司做大做強,最重要的是什么?人才!”
“...”
“他說你沒腦子。”
“...”
“槍!!!”
“成功三要素:膽大、心黑、不要臉...外國企業(yè)都這樣,咱做賊也要與時俱進。”
“職場還不如賊窩,你們偷的,多少我還分給你們,單位功勞被霸占了,你能找誰說理去。”
魏子書加了不少臺詞進去。
本來影片就是起一定的警示作用,隨著不少外企進入國內市場,正在摧毀一部分老牌企業(yè),他夾帶了一些私活。
有些觀眾不一定聽得懂,但不妨礙他們過兩年能懂。
“嘿,這電影有意思!”
“感覺跟春晚看小品一樣。”
“一點不嚴肅,不像之前的電影。”
“你說街上那些賊真有這么厲害嗎?”
電影除了開頭部分,節(jié)奏稍微慢一點。
整部天下無賊的節(jié)奏,是非常緊湊的。
不知不覺就到了電影尾聲。
王薄還是死在了火車上,黎叔被捕,而傻根的錢也不見了。
“錢呢?”
“對啊,我記得之前不是被換成了冥幣。”
“這兩個死賊真沒用。”
“人沒了,錢也沒了,演了個啥。”
直到王千原最后帶著錢,找到傻根,觀眾們才松了一口氣。
最后的結尾,魏子書本來是想給一個比較悲劇的結尾,傻根認清楚現(xiàn)實。
但在拍片的過程中,馮曉剛認為還是留有希望會好一點。
生活中,大家被偷了東西都找不回來,本來就很壓抑,電影還是如此,會適得其反。
同樣,數(shù)以萬計的反扒警察,在大街上努力抓賊,雖然大家都知道,贓物很多時候都被轉移了。
這樣一個結果,在精神上會起到鼓舞的作用,起碼警察在抓賊的時候,帶著希望,會有很大的動力。
在90年代,除了緝毒警察之外,最多的警察就是反扒。
沒有攝像頭,每個所里每天都有人來報案,而看守所里最多的也是小偷,余后20年,直到天網(wǎng)工程完善,發(fā)案率才大幅下降。
每當你上街時、候車、或是火車或是汽車,說不定角落里就有小偷盯著你,而后面還有一個警察盯著小偷。
“謝謝,感謝!我就說世上還是好人多。”
當傻根拿到錢,感謝王千原,最后鏡頭里留下了倆人的笑容。
至此全片結束。
啪啪啪啪啪啪~
劇院內,觀眾響起熱烈掌聲。
魏子書一直認為,一部電影好不好,不取決于票房,行內人的稱贊、什么各種平臺的評分系統(tǒng),而是觀眾會不會記得,會不會反復觀看,每一次看都會有不一樣的體驗。
很多電影隨著時間的推移、沉淀、發(fā)酵之后,反而成為經(jīng)典。
當魏子書帶著周米可走上劇院舞臺,不少觀眾留意到了。
“王麗!”
“王麗!你演的真棒!特別是保護傻根的時候。”
“最后那個烤鴨...你吃完了沒有。”
“哈哈哈哈。”
“邊上那人是誰?電影沒見過。”
魏子書接過話筒,鞠躬答謝之后,簡單發(fā)言。
“謝謝大家觀看天下無賊,我是這部電影的編劇,要是覺得電影還不錯,希望大家可以推薦給朋友、同事們來觀看。”
一些離開的觀眾,剛走到門口,聽到聲就折回到劇院內。
畢竟魔都不是首映,觀眾們沒想到還有這個環(huán)節(jié)。
雖然在宣傳上說了,電影結尾會有答謝環(huán)節(jié),但很多人都不會關注。
“編劇!電影很好看!但我就一個問題!那個雞蛋咋弄的!”
“是啊!是啊!”
“這是一個秘密。”魏子書輕輕一笑:“要是關注電影的觀眾多,成績好,等電影下映之后,我和導演商量一下,看能不能把花絮放出來,要電影成績不好,我們還專門弄個花絮,豈不是自欺欺人。”
觀眾們繼續(xù)問了一些創(chuàng)作上的問題。
簡簡單單半個小時過去,答謝活動就結束了。
后續(xù)還有電影場次要繼續(xù)播放。
“周...”
“周米可。”魏子書替謝進接上話。
“對,這幾天準備準備,等王智文、陳道民到廠里來,年前就立刻開拍,不回家過年的話沒有關系吧?”
從電影院出來后,魏子書跟著電影廠的大巴一路回廠里。
廖樊、李冰等人本來還想過來湊熱鬧,看到廠里人多,就揮揮手先離去了。
“沒關系,我家近,老家是浙江的,這兩天抽空回家一趟就成。”
聽到角色定下來,周米可倒是很淡定。
魏子書蠻高興的,風聲這部戲,合拍之后,應該是會送到國際上去參選,雖然不一定能獲獎,但至少能獲得一定程度的曝光。
也能為后續(xù)接戲,提供相應的資本。
魏子書感覺養(yǎng)成計劃已經(jīng)完成了一大半了。
“你今年才19歲吧?演一個20多歲快30歲的女人,演得很棒。”
“戲路寬。”
“對了,我們廠里不是在招演員嗎?”
“小魏和小周,一起來我們廠,就憑這部電影,編輯可以批下來。”
魏子書沒想到廠里不少領導這么給面子。
“感謝各位領導,我這太小,不懂規(guī)矩,最近還打算成立個公司,要有劇本,我第一時間拿給你們廠里過目。”
“呵呵。”謝進笑道:“是不錯,我都打算弄個公司,現(xiàn)在都說市場、創(chuàng)業(yè),有這個想法挺不錯。”
.
.
.
燕京電影廠。
馮曉剛、資方還有不少主創(chuàng)演員,都在廠里等著消息。
因為沒有實施的票房顯示。
都需要統(tǒng)計,除了賣多少票出去之外,最直觀的反響就是電影拷貝。
他們也非常緊張,主要是上映時長根據(jù)前幾天票房定的。
叮鈴鈴,幾臺電話輪番響起。
“多少?”
“20193。”
“12477。”
“.....”
“還有3家影劇院沒統(tǒng)計完成,現(xiàn)在算下來接近78萬。”
“魔都、沈陽、羊城、長沙,要增加拷貝。”
“多少?78萬?哈哈哈哈。”馮曉剛抑制不住快樂,和資方手把手掐在一起:“就這票房,咱肯定可以有一個月時間,這不得往2000萬走啊?”
“膠片要多少?加班加點的弄!”
天下無賊投資不算很大,但作為私人投資而言,資方目的就是賺錢,照這個趨勢下去,肯定是能大賺一筆。
“這個成績,要給創(chuàng)作人員,都打個大紅包啊。”馮曉剛拍了拍資方的人,突然又想到什么;“黃飛鴻3的票房如何?”
“內地票房一般,10多天了,150萬,但香江那邊的票房接近700萬港刀了。”燕京電影廠的工作人員,回了一句。
行業(yè)內,這并不算是什么秘密。
“和我們差不多,這才第一天,要是我們要能突破2400萬,那不就是市場化之后,反超香江電影了,我們只是內地上映,他們是兩地上映。”
“還真有可能創(chuàng)紀錄啊!”
事實在93年電影市場化改革啟動年,已經(jīng)發(fā)布了關于當前深化電影行業(yè)機制改革,但正式票房統(tǒng)計從1994年引進分賬大片亡命天涯才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