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新手一根竿,老手擺地攤
- 美利堅打獵:從荒野獨居開始
- 秋意勾畫漁火錢江
- 2386字
- 2025-06-30 07:03:00
時間來到第五十二天。
清晨的寒氣比往日更甚,林予安很早就醒了,在給火爐添上新的柴火后,便快步走向湖邊的那個新搭建的網臺。
他站在網臺上,目光緊緊地盯著浮子線。
線是靜止的,沒有絲毫被魚群沖撞的跡象。
他拿起一根長木棍,小心地探入水中,輕輕撥動了一下刺網。
入手的感覺是松弛的,沒有任何掙扎的力道傳來。
“看來,昨晚又是一無所獲。”
林予安的臉上掠過一絲失望,但很快便恢復了平靜。
他已經做好了心理準備,刺網這種被動等待的捕魚方式,本就充滿了不確定性。
“可能是最近氣溫下降,魚群的活動范圍發生了變化,或者只是單純的運氣不好。”
“不過,我們不能就這樣干等。我們需要主動出擊,把魚吸引過來。”
他返回庇護所,取來了那個用陶罐裝著,散發著濃烈腥氣的血餌。
用木勺舀起一團粘稠的血餌,他加了一些細沙方便魚餌沉底,然后用力將其拋向刺網前方約一兩米遠的水域。
“噗通!”幾聲,血餌團在水中散開,可能濃郁的血腥味也在平靜的水下擴散開來。
“希望打窩能奏效!下午再來看能否有所收獲。”
做完這一切,他又去檢查了一下那個正在浸泡著鹿皮的鞣制池。
深紅棕色的鞣液顏色似乎變淡了一些,他知道是皮張吸收了單寧酸的結果。
他將鹿皮撈起,翻了個面,又往池中補充了一些之前熬好的鞣液,然后才將其重新浸沒。
回到石屋,林予安并沒有開始又一天的木柴收集工作。
剛剛站在釣臺上,一個念頭在他腦海中閃過。
“伙計們,在中國有句古話叫,新手一根桿,老手擺地攤。”
“之前我一直用手線釣魚,雖然也能上魚,但操控性差了點意思。”
“據說,每一根新做的魚竿,都有新竿光環加持!我決定給自己制作一根荒野版魚竿!希望能有新竿光環!”
他再次進入那片他已經相當熟悉的森林,開始了一場比以往任何一次選材都更加嚴苛的搜尋。
“制作一根能承受巨大拉力的魚竿,桿身的選擇是重中之重,它必須滿足幾個近乎苛刻的條件。”
“輕便、堅韌、極佳的彈性,以及從根部到梢部完美自然的錐度。”
他首先排除了那些生長過快、木質疏松的樹種。
想要制作一根能與奇爾科湖深處的大型鱒魚或狗魚搏斗的魚竿,普通的樺樹或柳樹枝條遠遠不夠。
他的腦海中浮現出一種在北美,被當地原住民視為“神木”的樹種——太平洋紫杉。
太平洋紫杉的木材擁有無與倫比的彈性和韌性,是制作頂級長弓和魚竿的絕佳天然材料。
林予安一邊在溪谷中搜尋,一邊對著鏡頭解道:“它通常生長在針葉林的林下層,長得比較緩慢,要找到一株形態完美的‘竿材’,需要一點耐心和運氣。”
終于,在一片被高大冷杉遮蔽的陰濕山坡上,他鎖定了一株理想的目標。
那是一株為了爭奪有限的陽光,而向上生長得異常筆直的太平洋紫杉幼樹。
根部直徑約三到四厘米,通體幾乎沒有側枝,長度恰好在三米左右。
林予安用手指輕彈紫杉暗紅色的樹干,能聽到一種沉悶而堅實的回響。
“它生長緩慢,所以木纖維極其致密,它的主干充滿了驚人的韌性,這就是我要找的頂級竿材。”
他用那把自制的油鋸鋸鏈手拉鋸,從靠近根部的位置將其鋸倒,然后扛回營地。
他首將紫杉桿最外層的薄薄樹皮小心地削去,露出下方紅褐色的堅韌木質部。
將去皮后的紫杉桿置于火焰上方,緩慢而均勻地旋轉烘烤,對其進行初步的校直和應力消除,確保竿身筆直如線。
待桿身完全冷卻定型后,林予安才開始進行最關鍵的塑形工作。
他取出一塊之前在河邊找到的粗糙的砂巖,從魚竿的根部開始,向頂梢方向,一點點地進行打磨。
他打磨得非常專注,砂巖在堅硬的紫杉木桿上發出“沙沙”的細微聲響,木屑紛紛落下。
不僅是為了讓竿身光滑,更是為了在打磨的過程中,微調竿身的錐度,使其從握把處的粗壯,到頂梢的纖細,形成一個流暢自然的過渡。
他一邊打磨,一邊對著鏡頭解釋:“一根好魚竿的靈魂,就在于它完美的錐度。”
“這能讓受力從竿梢到握把均勻地傳導和分散力量,將竿身的韌性發揮到極致。”
當竿身被精細打磨到他滿意的形態后,他才開始進行最后的性能強化步驟。
將已經成型的光滑竿身置于火焰上方,緩慢旋轉,進行均勻的二次加熱。
“現在,竿身的形態已經固定,再進行一次火烤,這次的目的不是塑形。”
“而是要打開木材表面的微孔,為接下來的油脂處理做準備,讓油脂能更深層地滲透進去。”
當紫杉桿身被烤得微微發燙,顏色變得更加深沉時,他從陶碗蘸取了一些之前煉制好的松脂油,涂抹在整根溫熱的竿身之上。
“松脂油正在被饑渴的木材吸收進去。”
“油脂能深入木材纖維內部,極大地增強其韌性和防水性。”
這個火烤涂油的過程,他反復進行了三次,直到整根紫杉桿都呈現出一種油潤深沉的紅褐色,仿佛一根放大的魔法杖。
接下來是竿梢的系線結構處理,這是手竿最關鍵的部位之一。
“沒有漁輪和導線環,所有的力量都將通過這個小小的竿梢傳遞到魚線。”
他用多功能刀的刀尖,在距離竿梢頂端約一厘米處,旋轉著刻出了一道環形的淺凹槽。
“現在,我們要在這里制作一個永久性的‘竿梢結’。”
他將浸滿松脂的尼龍細線,從凹槽下方向著竿梢,一圈壓著一圈的螺旋式纏繞。
當纏繞到凹槽處時,他特意多繞了幾圈,使其形成一個略微凸起的加強環。
最后將線尾以防滑結收緊,并將多余的線頭剪斷,再涂抹上一層厚厚的松脂。
凝固后的松脂和尼龍線,會形成一個堅硬而光滑的整體。
那個小小的凹槽則能完美地卡住系在上面的主魚線,確保其在高強度拉扯下絕不會滑脫。
最后,他在握把處,用柳樹皮細繩做了一圈纏繞,不僅提供了防滑效果,也進一步保護了握把部分的木材。
經過整整一天的精雕細琢,一根全新的竿身油潤,呈深紅褐色的荒野版“魚竿”,終于制作完成!
林予安雙手持竿,在空中虛揮了幾下,竿身劃破空氣,發出“呼呼”的風聲,竿梢則靈敏地顫動著!
他用力將魚竿彎曲出一個驚人的弧度,能清晰地感覺到那股來自太平洋紫杉木芯,強大而堅韌的回彈力從竿身傳來。
林予安的臉上露出了前所未有的自信笑容,他輕輕拍了拍堅實的竿身。
“現在,我對這根魚竿的強度,有絕對的信心!明天一定一定不會空軍!”
————
(最后一天了,求求月票了!月票能上6000就滿足了!還差幾百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