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繞指柔的威力,你可以比男人做的更好(2)
- 撒切爾夫人給女人的13堂智慧課
- 吳靜雅
- 5572字
- 2015-03-17 16:58:44
然而,當撒切爾夫人贏得黨內選舉后,意識到如果要參加首相大選,那么就必須團結政黨的全部力量,因此必須與失敗者進行裂痕修補恢復黨的團結。而當時希斯在黨內的追隨者不少,其勢力絕不可小視。所以,撒切爾夫人為了獲得希斯一派的支持,不僅主動冰釋前嫌,而且還表現出了虛懷若谷的氣量。
黨內競選獲勝后她第一個行動便是親自拜會希斯,并且盛情邀請他參加自己領導下的影子內閣,但是希斯卻一口回絕。撒切爾夫人并沒灰心,而是在1976年10月的保守黨年會上再次主動發出和解的信號。
她在講話中贊揚希斯過去的政績,在政策主張上作了一些調整和修補,又采納了希斯的一些觀點,使兩派在對內對外政策上明顯接近。在此情況下,希斯終于對撒切爾夫人的“影子內閣”給予了充分的肯定。從此,撒切爾夫人在黨內的地位終于確立,為其競爭首相寶座打下了堅不可摧的基礎。
這就是撒切爾夫人,一個豁達的女強人。在面對曾經與自己關系一度惡劣之極的競爭對手時,她虛懷若谷、寬容大度的精神的確讓人為之動容,而且也顯示了一個優秀政治家的素質和風度。其實很多時候,一個豁達的女人,是最智慧的女人。因此可以說,女人的智慧脫胎于豁達,是豁達讓女人有一種大氣的美。
劉純信是韓國女性獵頭的領軍人物,剛從事這個職業時,韓國普遍民眾對這個職業還十分陌生,當時,她在Unico Search獵頭公司是一級獵頭手,年薪比總經理還要高。在從事獵頭工作10年后,她創辦了自己的獵頭公司You &; parterners。
事實上,劉純信能夠取得今日的成功,與她重視朋友,設身處地替他人著想有很大的關系。當年上大學時,她就表現得十分寬容豁達,凡事也很少與朋友計較,以會為人著想的“知心姐姐”形象,在同學中廣受好評,為以后就業積累了更多經驗。
后來,她進入了Unico Search獵頭公司,因為獵頭是一項重在接人待物和與人交流的綜合職業,劉純信更是把心胸豁達發揚光大。
在公司里面,無論是對上級領導還是與自己一起工作的同事,或者是自己的工作對象,40歲的劉純信都能設身處地的為別人著想,這樣,大家都很信任她,都很愿意與之合作,當劉純信遇到問題的時候,也會有很多人愿意伸出援手幫助她。基于劉純信的豁達人品,和她通過為別人著想而建立起的良好人際關系,劉純信能拿到高薪,就是意料之中的事情了。
生活中,有很多女性在遇到危難之時總是選擇埋怨或者逃避,讓自己陷入深不見底的泥潭中。事實上,與其抱怨世事繁雜,還不如嘗試著用豁達去撥開云霧,眺望晴空,那么天底下的美景還有什么你看不到的呢?
成功女人通常都懂得包容接納、團結更多的人。因為如果你想在你困難的時候,有人站出來幫你一把,那就要在平時寬以待人。如果你在平時就是一個心胸狹窄,尖酸刻薄之人,無理搶三分,得理不饒人,那么到了真正你陷入困境的時候,誰又會去幫助你呢?
成功女人與人相處時,不會對別人太過苛刻,因為她們會尊重他人的自由權利。只有做一個肯理解、容納他人的優點和缺點的女人,才會受到他人的歡迎。而對人吹毛求疵,又批評又說教沒完沒了的女人,不會有親密的朋友,人家對你只有敬而遠之。因此,成功女人更應當有廣闊的胸懷,宏大的氣度。
豁達大度是不容易達到的境界,它要求我們不為一己之利去爭,也不能為了展現自己而貶損他人。因此,我們不妨向豁達的撒切爾夫人學一學吧,在與人相處的時候做到豁達大度,學會設身處地替他人著想,這樣我們也能打造一條通往成功的大路。
5.笑對一切便會柳暗花明
樂觀主義一直是撒切爾夫人的魅力之一,但她的樂觀是嚴格意義上的樂觀。1949年,時年23歲尚未結婚的撒切爾夫人首次成為保守黨議員候選人時向公眾發表演說:“戰爭年代有句口號‘一切有賴于我’,現在人們似乎已經忘記了這句話,他們覺得一切都靠別人。其實,不要被經濟學家和內閣部長們的夸夸其談嚇倒,只要從我們自己日常生活的角度去思考政治就行了。”
的確,撒切爾夫人并沒有被嚇倒,也從未真正偏離這種信念。也正是靠著這種樂觀的積極信念,撒切爾夫人在20世紀70年代的民眾中得到了極大肯定與支持。當時通貨膨脹以及過度的政府借款和開支已經成為常態,但是1979年,撒切爾卻憑借自己這條積極信念贏得了大選。
撒切爾夫人的出色在我們看來是無可挑剔的。她鋒芒畢露,巾幗不讓須眉。即便這樣優秀的撒切爾夫人引來了很多人的嫉妒,她也頻繁地被一些黨派競選行動分子們諷刺和挖苦,但是她依舊常常用微笑來面對競爭對手的打擊與流言蜚語。
懂得生活的撒切爾夫人是十分樂觀的,她從心底知道自己該如何做。她在政治上面的整體觀使得那些不習慣于這種直率和坦誠的選民們激動的同時耳目一新,她的那種笑對一切挫折的積極態度更為人們所稱贊。
事實上,困難與挫折永遠都是人生的試金石,而笑對困難,永不退卻,是獲取成功的關鍵,也是獲得機遇的必備條件。正如楊柳承受風雨,水適于一切容器一樣,生活中我們不能控制所有事情,當那些我們不能掌握的事情發生了,我們就要盡可能以積極的心態去承受。
德國在二戰后幾乎成為一片廢墟。許多德國人民因為家園被毀而搬到了地下室。
美國社會學家波普諾帶著幾名隨從人員到實地察看。從幾戶人家中出來后,波普諾就問隨從人員:“你們說這個滿目瘡痍的民族還能夠振興起來嗎?”
“很難。”一名隨從人員隨口答道。
“他們肯定能!”波普諾非常堅定地回答。
“為什么這么肯定呢?”隨從人員不解地問道。
波普諾笑了笑,又問:“你們進地下室的時候,看到了那些人的桌上都放了什么?”
隨從人員齊聲說道:“一瓶鮮花。”
“這就是原因。任何一個民族,身處這樣困苦的境地還沒有忘記擺上一瓶鮮花,那就證明他們是一個積極向上的民族,就一定能在廢墟上重建家園!”
日常生活中,很多女性總是習慣被自己的心情牽引。實際上,對于同樣一件事,如果我們能夠用不同的心情去對待,就會有截然不同的結果。因為當一個人能夠笑對災難時,往往可能更能夠獲得機遇之神的垂愛。因為誰都喜歡微笑著的面孔,包括機遇。
威廉·詹姆斯曾經說過:“要樂于承認事情就是這樣的。很多時候,能夠接受發生的事實,就是能克服隨之而來的任何不幸的第一步。”人生的道路本就不是一帆風順的坦途,很多時候困境也會讓我們享受到生活的另一種狀態。作為一個女人,同樣不能在困境面前倒下。
英國財政大臣喬治·奧斯本曾經這樣評價過撒切爾夫人:“瑪格麗特·撒切爾的信仰是自由和樂觀地對待未來能克服一切困難,這是我們這一代人需要繼承的精神。”當命運之舟背負著我們一路前行,總會有人在某個陰暗的海灘擱淺。其實,只要擁有豁達樂觀的心態,再苦的日子也能品出絲絲甜意。
所以,向勇敢樂觀的撒切爾夫人多學一學吧。所謂困難,往往是我們心理上的一種主觀感覺。如果你在心里把困難放大,就很難甚至無法跨越這個障礙戰勝困難。其實當我們鼓足勇氣,硬著頭皮去做時,最后的結果卻往往比想象好得多。
威廉·詹姆斯曾經說過:“要樂于承認事情就是這樣的。”既定的事實無法改變,與其痛苦于事情為何是這樣的結果,不如坦然地接受它,并對命運這樣的安排報之以樂觀的心態。因為只有面對了,只有你擁有一顆樂觀的心,你才有力量去改變。
6.把打擊變成動力
初到牛津大學時,面對孤獨、壓抑以及同學們的冷嘲熱諷,撒切爾夫人并沒有怯弱。甚至對于學習與工作上的刻苦精神,撒切爾夫人也沒有絲毫退縮。她仍然精力充沛,勤奮好學,把一切都安排得井井有條,穩妥有序,可以說,這個時候的撒切爾夫人已日漸顯露出一個女強人的特色。
在牛津大學,撒切爾夫人從不遲到,也從不拖交學術論文。盡管如此,一貫認真嚴肅的撒切爾夫人也不乏普通女性的純情和浪漫。在大學時期,她也曾經歷了自己的初戀,但最后卻以門閥之見而告吹。失戀后的撒切爾夫人一度痛苦萬分,她破天荒地發現自己引為自豪的父親和精神支柱的家庭在名門貴族面前的卑微。初戀的失敗興許成了撒切爾夫人在權力的階梯上不斷向上攀登的動力。大學畢業之后,直到步入政治舞臺,她的那份積極向上的心態從未被折損過。
撒切爾夫人曾經十分崇拜英國戰爭英雄和政治家艾雷·尼夫。因為她一直都十分堅信艾雷·尼夫曾經說過的“危機是偉大成就的動力”。即便是在保守黨面臨危機,無人愿意承擔挽救職責時撒切爾夫人卻愿意挺身而出,那個時候的她就好像是被生活中的巨大挑戰所激勵。
撒切爾夫人執政多年,面對激烈的政黨之爭與外界給予的打擊,她從來都以一種積極的心態去面對。在撒切爾夫人的心中,所有的打擊,都是激勵自己積極向上的一種動力,這種動力可以為自己帶來更大的成功。
其實,人生中有晴天麗日,也有陰雨霏霏,積極心態是每一個女性獲得幸福和成功的首要條件,無論生活多么糟糕,我們都要像撒切爾夫人一樣保持積極的心態,把打擊變成動力,因為這種心態將會讓你受用終身。
曾經在美國,有一位年輕的軍官接到一條調到一處接近沙漠邊緣的基地的命令,他新婚的妻子為了證明夫妻同甘共苦的深情,執意陪同前去。
這位軍官在駐地附近幫妻子找了個木屋安頓。該地夏天酷熱難耐,風沙多且早晚溫差變化大,更糟的是附近的人大多不懂英語,連日常的溝通交流都有問題。堅持了幾個月,妻子終是無法忍受,于是寫了封信給她的父親,不但向其講述了自己的遭遇,而且信末還說自己準備離開這個地方。
她的父親回了封信跟她說:“有兩個囚犯,他們住同一間牢房,往同一個窗外看,一個看到的是泥土,另一個則看到星星。”接到父親的信后,妻子有所頓悟,便對自己說:“好吧,我去把那星星找出來。”
她將自己融入到周邊的居民當中去,并開始用手語跟他們解釋說明,過了一段時間,她已經開始掌握當地居民最基礎的語言了。另外,她還認真的研讀了許多關于星象天文的書籍,并運用沙漠地帶的天然優勢觀察星星,幾年后她出版了幾本關于星星的研究書籍,并成了星象天文方面的專家。
事實上,我們每個人的人生都會遇見各種不同的困難與幸運,但是當我們身處逆境時,誰知道會不會是命運給我們的一次考驗呢?如果在不幸面前,我們總在消極地悲嘆、抱怨,必定會與上天提供的另外機遇擦肩而過。
因此,當我們遭遇困苦和挫折時,不要輕易就讓自己的內心垮掉。而是要學會將它變成我們人生的動力,從低谷中奮起,學學撒切爾夫人的進取之態,我們便也能成就輝煌的人生。
7無所畏懼的態度是幸福與快樂的秘訣
撒切爾夫人曾經在回答記者“是否有過害怕的事情”這個問題時,這樣答道:“我一點也想不起來……我不怕飛行、醫院……死亡……不,我簡直一點也想不起來。”
1984年10月12日,愛爾蘭共和軍轟炸了布萊頓的Grand飯店,造成5人死亡,34人受傷,當時保守黨正在這家飯店召開年會。面對恐怖分子咄咄逼人的攻勢,英國政府加強了反恐怖措施。
當時,身在現場的撒切爾夫人看著倒塌的大廈和搶險的人群,并沒有任何畏懼,反而低聲地說道:“我也希望這樣的災難不要降臨到我的頭上,然而生活并非總像人們期望的那樣。”接著撒切爾夫人大聲宣布:“爆炸并不能阻止我們,年會如期舉行!”后來,撒切爾夫人在一次講話中說道:“那些人用暴力和恐嚇方式把他們的意志強加于不想接受這些看法的其他人,法治必須戰勝暴徒的規則。”
事實上,撒切爾夫人在政治外交上的無所畏懼和鐵血手腕,一直以來都受到許多國家領導人的敬佩。一位政治傳記作家曾經如此評價撒切爾夫人:“她的同僚們從未曾見識過更為確信、更為專橫的領導,那便是她通常所用的行事方式……她掌管每一事實和數據,她甚至從不放棄任何主張,她有如此令人討厭的自信,看來沒有人能提出在她的決策中還潛伏著許多不可靠因素。確信度是她的最終籌碼……中間幾乎不存在支持者和反對者的聲音。”
或許正是因為撒切爾夫人這種無所畏懼,造就了她性格上的勇敢、果斷與剛強。這些在男人們身上顯現的詞語,如今拿來放在撒切爾夫人身上,可以說一點也不為過。因為不論遇到何種困境,她都從未表現過一絲屈服和退縮。
生活中,有很多女性常常問旁人,人生幸福和快樂的秘訣是什么?心理學家們對此的回答是:“一份無所畏懼困境的態度,以及懂得珍惜肯定生活中小小成就的智能,是創造快樂平和心境的關鍵。”
是啊,就算生活總有種種苦難和不如意,但是只要我們不后退,不膽怯,那么終究會從這些困境中跨越過去。一個懷有勇敢之心的女人總能看到生活中到處都有明媚的陽光,因而一路歡歌。就算是遭遇烏云籠罩,風雨交加,她也不會沮喪,反而心中充滿著對美好未來的期待。這樣的女人不管身處何時何地,總能與快樂相伴,并且保持著年輕的心。
馬克·吐溫曾說過:“19世紀出了兩個奇人,一個是拿破侖,另一個是海倫·凱勒。”海倫·凱勒的名字,連同她那不可思議的傳奇故事早已是家喻戶曉了。
海倫·凱勒,1880年6月27日出生于亞拉巴馬州北部一個叫塔斯喀姆比亞的城鎮。在她19個月大的時候,被猩紅熱奪去了的視力和聽力。不久,她又喪失了語言表達能力,從此墜入一個只有黑暗和寂寞的世界里。
但是,在她的導師安妮·沙利文的努力幫助下,凱勒用正常人難以想象的勇敢和毅力,靠著不屈不撓的心,戰勝了自己又盲、又聾、又啞的悲慘命運。她學會了讀書和說話,并開始和其他人溝通。她以優異的成績畢業于美國拉德克利夫學院,掌握了英、法、德、拉丁、希臘五種文字,成為著名的教育家和作家。她走遍美國和世界各地,為盲人學校募集資金,把自己的一生獻給了盲人福利和教育事業。共寫有《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我的生活》《我的老師》等14部著作。
凱勒的整個人生都沉淪在黑暗中,可是她創造了一個生命的奇跡,感動了全世界,帶給了人們希望和光明!
苦難是怒海中的狂風,企圖折斷我們遠航的桅桿。但是在苦難面前,海倫·凱特卻并沒有畏懼。如果我們被苦難吞噬,那么一切都毀滅了,而如果我們選擇堅強的面對,用我們的肩膀扛起它,用我們手中鋒利的劍劃破苦難的羅網,就能看到奇跡顯現。
女性朋友們,多學會平靜地接受現實,學會凡事都往好處想吧。這樣,陽光才會灑進心里,驅走恐懼和黑暗,驅走失望與沮喪,驅走心中所有的陰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