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4章 新媒體傳播的特征

與傳統媒體相比較,新媒體主要有以下特征。

一、去中心化的交互性與即時性

新媒體開啟了“用戶中心論”和“自媒體”的時代。Web2.0是新媒體的基礎技術,是參與互動的基礎。Web2.0反映的是一種互聯網的變化,它不是一個具體的事物,而是一個階段,是促成關于這個階段的各種技術與服務的總稱。“微內容”是它的一個重要關鍵詞,微內容可以是一則blog、一條評論、一幅圖片、一段視頻等,對這些微內容的創建、存儲、傳遞、維護與管理是Web2.0的關鍵。Web2.0是媒體從個性化到個人化的發端,也即媒體重心從組織轉向個人以及個人媒體的發端。有人認為:“Web2.0模型,就是Web2.0=技術+公開真實的個人表達+共同建設,技術是基礎,公開真實的個人表達反映了Web2.0的社會意義,共同建設反映了它的文化意義。Web2.0將改造我們整個社會的需求系統。”Web2.0的實質是媒體使用者參與傳播。Web1.0的主要特點在于用戶通過瀏覽器獲取信息,是以“媒介中心論”“媒介發布論”為基礎的互聯網應用方式。Web2.0和Web1.0最顯著的區別在于,Web1.0采用傳統的傳播方式,以網站對用戶為主;而Web2.0是以P2P(即對等網絡)為主。隨著Web2.0時代的到來,傳播流向也由原來的單向變成了新媒體時代的雙向、多向。

傳統媒體傳播模式是點對面、一對多的,傳者與受者之間、受者彼此之間的交互性較差,新媒體使點對點、一對一的傳播成為可能,傳者與受者、受者彼此之間形成廣泛的、去中心化的、自由的交互關系。在虛擬社區中的人際交往具有虛擬性、自由性和不確定性,突破了現實社會行為所具有的以自我為中心的互動特征,形成去中心化的互動,網絡中底層和邊緣的人與處于其他位置的人一樣擁有同等的機會。交互性還體現在整個信息形成過程中,信息不是依賴某一方發出的,而是在多方交流的過程中形成的,而且交互是匿名的、陌生人之間的、非面對面的,在表達觀點和情感方面更有靈活性和自由度。

傳統媒體具有出版和播出周期,網絡等新媒體是即時傳播。報紙使用紙質媒介傳遞信息,傳遞速度受制于交通手段和發行環節,新聞更新按天計算。網絡傳播的載體是光纖通信線路,傳遞速度為每秒30萬千米,瞬間可達世界任何地方,新聞更新是按秒計算的,移動通信設施可以讓編讀隨時隨地面對面地交流。傳統媒體需要制作周期,有截稿時間的限制,而網絡新聞則不受此限,新聞稿件可以隨到隨發,24小時不間斷發稿,受眾可以在第一時間知道所發生的一切。

二、高度的自主性和參與性

在傳統媒體傳播模式中,傳播者作為“把關人”處于控制地位,受眾很少有主動選擇的余地。后信息時代,Web2.0條件下的新媒體正在形成一種新的信息傳播格局,從“傳者中心”到“受者中心”,其傳播方式修改了“傳播”的內涵,顛覆了“把關人”和“受者”的概念,媒體使用者—信息消費者同時也是信息生產者,每個人都可以成為一個媒體。“Web2.0以個人展示為中心、以個人網頁為節點,用戶的個性化和價值觀都不會被輕易左右。”在以MySpace和YouTube為代表的Web2.0時代,以往Web1.0那種填鴨式的信息轟炸已經逐步走向過去時。Web1.0是一點向多點的傳播,Web2.0卻可能實現一個星形結構,每個人都可以成為一個媒體。Web2.0以個人為中心,每個人既是傳播者,同時又是受眾,這是一個革命性的變化。這正是Web2.0最大的價值所在,即要創造一個社會性的網絡,也就是說,“人”這個維度必須引入信息的生產、獲取、組織與呈現中。在新媒體時代,人人有話語權、人人是傳者和受者的今天,新媒體的“受眾”變為“你和我”,他們不再被動,他們是新媒體的使用者,也是創造者。新媒體的傳播特點決定了新媒體使用者獲取信息的方式是主動的、個人的,受眾的主導性、自主性得到了空前的增強,廣大民眾通過新媒體,以制作草根新聞、參與論壇討論等方式參與到社會公共事務中,促進了社會的發展。

三、全球化的共享性和相對封閉的社群化

互聯網使人類“地球村”的夢想變成了現實。人們可以通過網絡等新媒體獲得世界各地的信息而不受時間和地域的限制,網絡傳媒使受眾具有“全球化”的特征,世界上任何地方的任何事、任何國家的任何用戶的觀點,只要上了網就可以瞬間傳遍全球,只要這一信息有足夠的吸引力,就可以引起全世界的關注,全世界的人可以共享網上的信息。網絡上的人們大多是“群居”的,各種社區、自由論壇、俱樂部充斥在虛擬空間的各個角落。“群”是指基于新媒體技術的基礎上產生的,方便興趣相同的用戶同時發布、交換和獲取信息的新媒體應用。“群”產生的根本原因在于用戶對特定信息和特定話題的交流與共享需求,用戶既是“群”的創建者,也是維護和使用者,“群”內的信息僅限于“群”內的共享,吸引著一些有共同訴求的用戶,表現出封閉性、高度聚合性和跨越時間性的特征。

四、個性化與受眾的分殊化

傳統媒體是大眾化覆蓋,網絡媒體可以做到個性化服務。總體來說,傳統媒體是一種大眾傳播,即使做分眾市場的傳統媒體,在這個分眾市場中也是在進行大眾化的傳播。真正實現個性化服務的是網絡傳播。在網絡傳播中,受眾可以利用各種檢索工具在各種數據庫中各取所需,還可以自由選擇信息接收的時間、地點以及媒介的表現形式,傳者可根據用戶的需求為他進行信息的專門化服務。網民和受眾不再需要按線性的播出流程被動地接收由編輯安排好的節目內容,可以根據自己的愛好和需求檢索、選擇和傳播節目。博客、播客的出現是個性化的最好體現,只要有一臺上網的計算機,博客就可以用任何形式寫法律和政策許可的任何內容和信息,數字化傳媒改變了以往受眾收聽、收看廣播電視必須同步的特點,實現了異步性,受眾可以在任意選定的時間內收聽、收看有興趣的內容。

信息時代中,大眾傳媒的覆蓋面一方面變得越來越大;另一方面又變得越來越小。后信息時代的特征則是“善用比特的個人化時代”,“在后信息時代中,大眾傳播的受眾往往只是單獨一人。所有商品都可以訂購,信息變得極端個人化。人們普遍認為,個人化是窄播的延伸,其受眾從大眾到較小和更小的群體,后終于只針對個人。”這個人是獨一無二的,他融入信息面之后,是決不允許自己的獨特性被削減的:參與而不是被群體化,融入而不是被融化,互聯而不是被等同化。

五、回歸并造就新的人際傳播模式

新媒體的P2P模式是以媒體機構為“媒介”的“新人際傳播”。有人將P2P解釋為“Peer to Peer對等模式”,peer在英語里有(地位、能力等)同等者、同事、伙伴等意義;有人解釋為“Point to Point點對點模式”;有人解釋為“Person to Person人對人模式”,這里的to是雙向的、交互的。P2P就是人可以直接連接到其他用戶的計算機交換文件,而不是像過去那樣連接到服務器去瀏覽與下載。簡單而準確地理解P2P就是“用戶與用戶交互”的“去中心化的網狀結構”。由于雙向傳播,反饋性、交互性強,新媒體強大的交互支持將人與人之間的交互還原到更優于面對面的傳統人際傳播的親和度。新媒體時代的人際傳播是借助互聯技術實現的人與人之間的傳播,這種傳播模式是雙向的、借助媒體的,利用計算機、手機、移動多媒體播放器都可以完成同步與非同步的新人際傳播,其對傳統人際傳播的發展與突破表現為:發出的信息可以永久儲存并反向查詢,雙向性更強,反饋更及時,互動頻率更高,是所有傳播參與者的融合與交互,針對性更強,信息密集度更高,是對傳統人際傳播的優勢的放大和限制突破。

新媒體的傳播模式有以下四個顯著特點:一是任何一個模塊之間都是雙向互聯的,甚至是萬向互聯的,因為每一個媒體都擁有無數的使用者;二是使用者與使用者之間是可以直接構建跨越媒體后臺的直接交互關系—也就是P2P的人際傳播關系;三是媒體與傳播者的身份趨同,在新媒體時代,人人皆媒體,可以發布共享信息,傳播呈現為互為信源、互為信宿的交互傳播形態;四是新媒體傳播是所有傳播參與者的融合與交互,新媒體傳播或者說新人際傳播的內在的邏輯非常簡單,就是利用網絡化的技術中介來聯通獨立存在的社會個體,并幫助這些個體完成其在社會中的定位。

六、信息內容的海量繁雜和多元化

互聯網將全世界的計算機連接起來,形成了一個巨大無比的數據庫,網上的信息無所不包,互聯網的信息量可以做到無限量。就傳統媒體而言,報紙苦于版面有限,廣播、電視限于時段固定,不得不對許多材料忍痛割愛。數字化媒體改變了以往媒體信息受控嚴格的局面,使信息的傳播流通更為自由;改變了以往媒體地域性傳播的特點,使傳播的范圍擴大至全球。任何人在任何地點、任何時間都可以與其他任何人進行任何形態信息的交流溝通;新媒體的內容空間寬廣無際,新媒體空間上的開放性導致了新媒體傳播地域上的全球覆蓋。時間與空間的開放性導致了信息的海量儲存,新媒體可以橫向容納世界各地的信息,超越主權國家傳統國界的信息交流日益便利、迅捷,國際流通的信息量日益增多,內容日益繁雜,受眾面日益擴大,國內多重復雜的信息互動如火如荼。新媒體的高度開放性,使得新媒體空間的信息呈現價值觀多元的現狀,不同文化的交流碰撞頻繁,由于沒有直接和實質的利害沖突,因而可以容納多元的價值觀共存。當然,由于新媒體管理規范、監管不到位等方面的原因,新媒體環境中存在著一些垃圾信息、黃色信息,西方也利用新媒體宣揚他們的文化,進行價值觀滲透。這些污染了新媒體環境,也對人們的思想和價值觀念帶來沖擊和挑戰。

七、多媒體與超文本

報紙通過紙質媒介利用文字和圖片傳遞新聞,廣播以聲音發送信息,電視借助聲畫播放節目。而新媒體具有多媒體化的特征,多媒體化指向公眾提供的,集聲音、文字、圖像、數據等多種通信媒介為一體的,具有集成性、同步性與交互性的通信方式。新媒體兼容了文字、圖表、聲音、動畫、影像等多種傳播手段保存信息、表現信息、發送信息。新媒體傳播的多媒體特點最大限度地實現了各種傳播形式的“兼容并包”,豐富了新聞傳播的手段。對于用戶來說,他們有了眾多的自由選擇,信息最終以何種形式出現,是文字、圖片、聲音或圖像,完全由用戶根據內容和喜好以及接受條件自己決定。

與傳統報紙媒體的傳統文本形式不同,新媒體是多媒體展示,是以節點為單位的超文本呈現。報紙對信息的處理是以線性形式進行組織的傳統文本,新媒體是建構在超文本、超鏈接之上的全新傳播模式,是以節點為單位組織各種信息的。一個節點是一個信息塊,信息在組織上采取網狀結構,節點間通過關系鏈加以鏈接,構成表達特定內容的信息網絡。

主站蜘蛛池模板: 商城县| 姚安县| 永康市| 乌什县| 通山县| 姜堰市| 衡水市| 曲阳县| 贵阳市| 仪征市| 沙雅县| 克什克腾旗| 明光市| 清远市| 沧州市| 纳雍县| 金华市| 彰化县| 汶上县| 上思县| 旬阳县| 客服| 沁阳市| 道孚县| 新兴县| 永兴县| 兴宁市| 色达县| 长兴县| 岑溪市| 中江县| 禹州市| 杨浦区| 涞源县| 南川市| 合肥市| 离岛区| 玛沁县| 张家界市| 岳池县| 贵溪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