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實踐二 主題演講——傳承五四精神,譜寫青春華章

實踐目標

通過主題演講,紀念五四運動,弘揚“愛國、進步、民主、科學”的五四精神,激發學生愛黨、愛國之情。在活動中,學生可以深入了解五四運動的背景、相關人物故事、歷史意義等,深刻理解五四精神的重要性,并思考如何在新時代踐行五四精神。

實踐方案

1.任課教師提前布置任務,給學生充足的準備時間;選定1—3名主持人,負責活動的策劃、組織和實施。

2.每5人分為1組,各小組要明確主題,小組成員分工合作:收集資料、編寫演講稿、練習演講、準備評語。

3.演講開始,每組各派出1名代表依次進行演講,每人3—5分鐘。

4.1名學生演講完之后,該小組成員對其演講內容進行評價,每人1—2分鐘。

5.全部演講完畢,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自由討論,評選表現出色的小組。

6.各小組組長進行總結,選出表現出色的小組。

7.活動結束,各小組提交活動總結。

8.任課教師作最終評價及總結。

9.注意事項:演講稿要簡潔精練,邏輯清晰,觀點明確,富有感染力。準備期間,多方面收集五四運動相關資料,深入了解五四精神,思考如何踐行五四精神。演講前,可提前在課下多練習幾遍,熟悉演講稿、把握演講進度,提升演講時的信心;演講時,注意情緒和語氣的掌控,吐字清晰,精神保持放松;演講內容要以真實歷史事件為依據,不可自己編造故事,可舉一個或多個例子,但要注意時間不宜過長。

參考資料

資料一:

活動評價表

資料二:

演講稿的寫作要求與技巧

演講稿也叫演說辭,是在較為隆重的儀式上或某些公眾場所發表的講話文稿。它可以用來交流思想、感情,表達主張、見解;也可以用來介紹自己的學習、工作情況和經驗等。演講稿具有宣傳、鼓動、教育和欣賞等作用,它可以把演講者的觀點、主張與思想感情傳達給聽眾以及讀者,使他們信服并在思想感情上產生共鳴。

一、演講稿的寫作要求

(一)了解對象,有的放矢

演講稿是講給人聽的,因此,寫演講稿首先要了解聽眾對象:了解他們的思想狀況、文化程度、職業狀況如何;了解他們所關心和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是什么;等等。否則,不看對象,演講稿寫得再花功夫,說得再天花亂墜,聽眾也會感到索然無味、無動于衷,也就達不到宣傳、鼓動、教育和欣賞的目的。

(二)觀點鮮明,感情真摯

演講稿觀點鮮明,顯示著演講者對一種理性認識的肯定,顯示著演講者對客觀事物見解的透辟程度,能給人以可信性和可靠感。演講稿觀點不鮮明,就缺乏說服力,就失去了演講的作用。演講稿還要有真摯的感情,才能打動人、感染人,有鼓動性。因此,演講稿要求在表達上注意感情色彩,把說理和抒情結合起來。既有冷靜的分析,又有熱情的鼓動;既有所怒,又有所喜;既有所憎,又有所愛。當然這種深厚動人的感情不應是“擠”出來的,而要發自肺腑,就像泉水噴涌而出。

(三)行文變化,富有波瀾

構成演講稿波瀾的要素很多,有內容,有安排,也有聽眾的心理特征和認識事物的規律。如果能掌握聽眾的心理特征和認識事物的規律,恰當地選擇材料、安排材料,也能使演講在聽眾心里激起波瀾。換句話說,演講稿要寫得有波瀾,要靠內容的有起有伏,有張有弛,有強調,有反復,有比較,有照應。

二、演講稿的結構及寫作方法

從內部結構來說,演講需要形成或創造現場的情緒氛圍,所講的內容應該較為集中,通常一篇演講稿最多只能講兩三個問題,而且這兩三個問題還得很緊密地在邏輯上串聯起來,以層層推進的方式,一環扣一環地展開。演講稿的結構分開頭、主體、結尾三個部分,其結構原則與一般文章的結構原則大致一樣。但是,由于演講是具有時間性和空間性的活動,因而演講稿的結構還具有其自身的特點,尤其是它的開頭和結尾有特殊的要求。

(一)開場白——抓住聽眾,引人入勝

演講稿的開頭,也叫開場白。它在演講稿的結構中處于顯要的地位,具有重要的作用。瑞士作家溫克勒說:“開場白有二項任務:一是建立說者與聽者的同感;二是如字義所釋,打開場面,引入正題。”好的演講稿,一開頭就應該用最簡潔的語言、最經濟的時間,把聽眾的注意力和興奮點吸引過來,這樣,才能達到出奇制勝的效果。

演講稿的開頭有多種方法,常用的主要有以下幾種。

1.開門見山,提示主題

這種開頭是一開講,就進入正題,直接提示演講的中心。例如,宋慶齡《在接受加拿大維多利亞大學榮譽法學博士學位儀式上的講話》的開頭:“我為接受加拿大維多利亞大學榮譽法學博士學位感到榮幸。”運用這種方法,必須先明晰地把握演講的中心,把要向聽眾提示的論點擺出來,使聽眾一聽就知道講的中心是什么,注意力馬上集中起來。

2.情況介紹,說明根由

這種開頭可以迅速縮短與聽眾的距離,使聽眾急于了解下文。例如,恩格斯在1881年12月5日發表的《在燕妮·馬克思墓前的講話》的開頭:

“我們現在安葬的這位品德崇高的女性,在1814年生于薩爾茨維德爾。她的父親馮·威斯特華倫男爵在特利爾城時和馬克思一家很親近;兩家人的孩子在一塊長大。當馬克思進大學的時候,他和自己未來的妻子已經知道他們的生命將永遠地連接在一起了。”這個開頭對發生的事情、人物對象作出必要的介紹和說明,為進一步向聽眾提示論題作了鋪墊。

3.提出問題,引起關注

這種方法是根據聽眾的特點和演講的內容,提出一些激發聽眾思考的問題,以引起聽眾的注意。例如,弗雷德里克·道格拉斯1854年7月4日在美國紐約州羅徹斯特市舉行的國慶大會上發表的《譴責奴隸制的演說》,一開講就能引發聽眾的積極思考,把人們帶到一個憤怒而深沉的情境中去:“公民們,請恕我問一問,今天為什么邀我在這兒發言?我,或者我所代表的奴隸們,同你們的國慶節有什么相干?《獨立宣言》中闡明的政治自由和生來平等的原則難道也普降到我們的頭上?因而要我來向國家的祭壇奉獻上我們卑微的貢品,承認我們得到并為你們的獨立帶給我們的恩典而表達虔誠的謝意么?”

(二)主體——環環相扣,層層深入

這是演講稿的主要部分。在行文的過程中,要處理好層次、節奏和銜接等問題。

1.層次

層次是演講稿思想內容的表現次序,它體現著演講者思路展開的步驟,也反映了演講者對客觀事物的認識過程。怎樣才能使演講稿結構的層次清晰明了呢?根據聽眾以聽覺把握層次的特點,顯示演講稿結構層次的基本方法就是演講者在演講中反復設問,并根據設問來闡述自己的觀點,就能在結構上環環相扣、層層深入。此外,演講稿用過渡句,或用“首先”“其次”“然后”等語詞來區別層次,也是使層次清晰的有效方法。

2.節奏

節奏,是指演講內容在結構安排上表現出的張弛起伏。演講稿結構的節奏,主要是通過演講內容的變換來實現的。演講內容的變換,是在一個主題思想所統領的內容中,適當地插入幽默、詩文、軼事等內容,以便聽眾的注意力既保持高度集中而又不因為高度集中而產生興奮性抑制。優秀的演說家都擅長使用這種方法。演講稿結構的節奏既要鮮明,又要適度。平鋪直敘,呆板沉滯,固然會使聽眾緊張疲勞,而內容變換過于頻繁,也會造成聽眾注意力渙散。所以,插入的內容應該為實現演講意圖服務,而節奏的頻率也應該根據聽眾的心理特征來確定。

3.銜接

銜接,是指把演講中的各個內容層次聯結起來,使之具有渾然一體的整體感。由于演講的節奏需要適時地變換演講內容,因而也就容易使演講稿的結構顯得零散。銜接是對結構松緊、疏密的一種彌補,它使各個內容層次的變換更為巧妙和自然,使演講稿富于整體感,有助于演講主題的深入人心。演講稿結構銜接的方法主要是運用同兩段內容、兩個層次有聯系的過渡段或過渡句。

(三)結束語——簡潔有力,余音繞梁

結束語是演講內容的結尾。言簡意賅、余音繞梁的結尾能夠使聽眾精神振奮,并促使聽眾不斷地思考和回味;而松散疲沓、枯燥無味的結尾則只能使聽眾感到厭倦,并隨著事過境遷而被遺忘。怎樣才能給聽眾留下深刻的印象呢?美國作家約翰·沃爾夫說:“演講最好在聽眾興趣到高潮時果斷收束,未盡時戛然而止。”演講稿的結尾沒有固定的格式,或對演講全文要點進行簡明扼要的小結,或以號召性、鼓動性的話語收束,或以詩文名言以及幽默俏皮的話語結尾。但一般原則是要給聽眾留下深刻的印象。

資料三:

拓展鏈接:《覺醒年代》:陳獨秀關于“新青年的六條標準”的演講

拓展鏈接:五四主題演講:青春的可能

同步練習

一、單選題

1.近代中國,一些愛國人士提出過實業救國、教育救國、科學救國等主張,并為此付出了巨大努力,但這些主張并不能從根本上給瀕臨危亡的中國指明準確的道路,這是因為他們都沒有認識到( )。

A.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是實現民族復興的前提

B.中國已被卷入世界資本主義經濟體系和世界市場中

C.中國是一個政治經濟發展不平衡的國家

D.資本主義制度當時已經過時

2.辛亥革命的失敗證明了( )。

A.帝國主義和反動軍閥力量太強大

B.民族資產階級不能領導中國民主革命取得徹底勝利

C.中國不能走西方民主議會道路

D.必須進行革命武裝斗爭

3.中國工人階級除了具有一般無產階級的優點外,還有自己的特點。下列選項中不屬于中國工人階級的特點的是( )。

A.深受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資本主義的三重壓迫

B.集中程度比較高,易于形成強大的政治力量

C.多數來自農村,出身農民

D.文化程度較高,一開始就受到西方先進文化的熏陶

4.新文化運動開始于( )年。

A.1911

B.1914

C.1915

D.1917

5.新文化運動興起的標志是( )。

A.李大釗發表《庶民的勝利》

B.“兼容并包”方針的提出

C.陳獨秀在上海創辦《新青年》

D.魯迅發表《狂人日記》

6.1919年5月4日,五四愛國運動爆發的直接導火索是( )。

A.巴黎和會上中國外交的失敗

B.日本制造“濟南慘案”

C.日本出兵占領青島

D.《凡爾賽和約》的簽訂

7.由舊民主主義革命轉變為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標志是( )。

A.新文化運動

B.五卅運動

C.五四運動

D.中國共產黨的成立

8.毛澤東說:“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我們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在中國公開頌揚俄國十月革命的第一人是( )。

A.孫中山

B.蔡和森

C.李大釗

D.毛澤東

9.關于中國共產黨的成立,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作為黨的創始人的李大釗、陳獨秀沒有參加黨的一大

B.“中國共產黨”的名稱是黨的一大就確定的

C.黨的一大通過的綱領還沒有把實現共產主義作為中國共產黨的奮斗目標

D.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是中國歷史上開天辟地的大事件

10.下列人物中沒有參加黨的一大的是( )。

A.李大釗

B.周佛海

C.王盡美

D.何叔衡

二、多選題

1.關于戊戌變法,下列表述有誤的是( )。

A.戊戌變法時我國開始第一次向國外派遣留學生

B.戊戌變法之所以推動了中國近代化是因為興辦軍事近代工業

C.戊戌變法時廢除了八股文

D.戊戌變法是進步的愛國運動

2.近代中國的階級結構是“兩頭小中間大”,中間階級指的是( )。

A.農民階級

B.城市小資產階級

C.民族資產階級

D.大資產階級

3.洋務運動,又稱自強運動,是19世紀60年代到90年代晚清洋務派所進行的一場引進西方軍事裝備、機器生產和科學技術以挽救清朝統治的自救運動。下列關于洋務運動表述有誤的是( )。

A.標志著歷時30余年的洋務運動破產的重大事件是甲午中日戰爭

B.洋務運動是一次失敗的資產階級民主運動

C.洋務運動達到了“師夷長技以制夷”的目的

D.洋務運動的口號是“自強”“求富”

4.辛亥革命是中國近代史上第一次比較完全意義上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這是因為辛亥革命( )。

A.提出了平均地權、耕者有其田的重要原則

B.建立了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資產階級政黨

C.制定了比較完整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綱領

D.結束了封建君主專制制度,建立了資產階級共和國

5.中國無產階級的“特殊優點”在于( )。

A.不占有任何生產資料

B.人數雖少,但比較集中

C.深受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三重壓迫

D.與農民有著天然的聯系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太谷县| 五指山市| 卓尼县| 民丰县| 潮安县| 察哈| 清流县| 崇信县| 山西省| 和平县| 辉南县| 泰顺县| 赣榆县| 建宁县| 海晏县| 古浪县| 五峰| 乐清市| 中江县| 昌平区| 镇平县| 封丘县| 敖汉旗| 句容市| 鄂托克旗| 南和县| 宜章县| 卢氏县| 汨罗市| 平武县| 康平县| 方山县| 大邑县| 垫江县| 西充县| 高安市| 灵川县| 神池县| 宾阳县| 安塞县| 临沭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