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一探宋軍究竟,劉繼恩在率軍離開前,于上黨城外留下了一隊斥候。
按照劉繼恩的吩咐,這隊斥候應當尾隨在宋軍后,擇機探查一番宋軍的火灶數。
隱在樹林中的漢軍斥候,目睹著大量宋軍精神抖擻的開拔。
而宋軍開拔后,那座昨日剛建好的宋軍大營,并未被舍棄。
當遙望著壯闊的營門被重新關上后,漢軍斥候的臉上盡顯凝重。
一個不妙的推斷浮現在他們心中。
為進一步證明心中的推斷,漢軍斥候們從樹林中駕馬奔馳而出,游曳在宋軍大營周圍探查。
大營周圍時有宋軍斥候巡視,這讓漢軍斥候無法離宋軍大營太近。
然在一定的距離內,漢軍斥候足以觀察到許多軍情。
從漢軍斥候的視角望去,只見宋軍大營內旗幟林立,宛如星羅棋布。
而大營的正中方向,亦時有大片煙塵浮起,好似有大量軍士正在操練。
冒著危險離得再近一些后,宋軍大營內傳來的金鼓之聲,更是不絕于耳。
宋軍大營內的諸多“磨刀霍霍”之象,匯聚在一起,愈發映證著一件事實。
在探查完宋軍大營后,漢軍斥候們帶著擔憂的心情,驅馬朝著前方宋軍追去。
數千宋軍在趙德秀的率領下,跟著數萬漢軍一路北上。
在行軍的路途中,宋軍走走停停留下了幾座營帳廢址。
那些營帳廢址,隨后便迎來了漢軍斥候的觀察。
第一次觀察宋營廢址時,漢軍斥候便有了個初步推測:
宋軍的正兵大致在四千上下。
可身為經驗豐富的斥候,他們知道僅憑一次的觀察,是不足以判斷出實情的。
按當世通例,不算輔兵民夫的話,每一面灶臺大約可為5-10位正兵提供飯食。
之所以同樣一面灶臺,供給的士兵人數有時會有明顯的差距,并不是每人的飯量相差太大,而是亂世中軍糧寶貴。
為節約軍糧,通常在軍隊行軍時,將領不會給予每位士兵太多口糧。
如此一來,一面火灶制造的口糧大約可供10位正兵食用。
而隨著戰爭態勢的變化,為了使士卒賣命,讓士卒吃飽是第一要務。
在這原因下,哪怕軍隊人數并未有變化,但軍中的火灶數就會明顯增加。
要懂得判斷火灶增減的趨勢,才能對敵軍的野戰兵力有一個“較為準確”的判斷。
豐富的經驗,讓漢軍斥候在接下來的日子里,不斷觀察著宋軍的廢棄營壘。
當再次站在一處廢棄宋營中,望著身前密密麻麻的火灶數時,漢軍斥候們紛紛不寒而栗。
宋軍用罷的火灶數正越來越多。
這意味著什么?
一開始得出的對宋軍人數的推測,是大錯特錯的!
這一支宋軍的正兵人數,定然不止數千。
那觸目驚心的諸多火灶,讓漢軍斥候們下意識的得出了一個新的推斷:
“宋軍人數當過萬!”
這一推斷,與前幾日宋軍大營外觀察到的情報,有了進一步的交雜重合。
這支宋軍,很可能只是先鋒軍!
而若先鋒軍都已達到萬余之數,那上黨城外的宋軍,又會是何等數量?
越想越驚心。
更令漢軍斥候感到畏懼的是,宋軍正在陸續增加火灶數,這是“犒軍”之舉。
凡大戰之前,必先犒軍。
“這幾日,宋軍先鋒就會發起進攻!”
一念至此,漢軍斥候們連翻身上馬,朝著前方的漢軍大部隊疾馳而去。
...
斥候來去如風。
一路疾馳下,一道攸關大軍生死的軍情,被送至劉繼恩及漢軍諸將手中。
“什么?我軍身后的宋軍,有過萬之數?”
這一消息,嚇得盧贊直接站了起來。
盧贊的驚呼,引起了帳內諸將的慌亂。
這幾日來,漢軍為等著斥候的回報,有意的放慢行軍速度。
數萬大軍走走停停,當下正駐扎在潞城外,離伏牛山不過咫尺之遙。
而當得知宋軍先鋒軍將要發起進攻后,許多漢將愈發坐不住了。
“我軍軍心不穩,怎能貿然與敵軍野戰?”
軍心不穩,是當下漢軍中的共識。
先前因漢軍對宋軍有人數上的壓制優勢,軍心不穩這一致命因素,才暫時被壓制下來。
現由于斥候的回報,漢軍眾將意識到,他們原本當做護身符的人數優勢,貌似已不復存在。
“縱使我軍能擊退敵軍先鋒,若彼退而不散,繼續跟在我軍身后,那該如何是好?”
這一番言論,描繪出了一種更惡劣的情況。
萬余宋軍先鋒,聽起來尚不致命。
可要是他們的大軍,被宋軍先鋒軍給纏住,等到上黨城外的“數萬宋軍”壓上來了,那他們該怎么辦?
軍心不穩配上人數劣勢,這一戰全軍覆沒都有可能。
一時間,各式各樣驚險的猜測在帥帳內響起。
若是劉繼業還在帥位上,他或許還能看出一些端倪,安撫住眾將之心。
但現在坐在帥位上的是劉繼恩。
聽著眾將的眾多驚險猜測,劉繼恩早已方寸大亂。
病急亂投醫下,劉繼恩將目光看向盧贊。
而盧贊哪有什么高見,慌亂之下他順著本心說道:
“殿下,趕緊下令全軍撤吧!
若等宋軍發起進攻,那一切就來不及了。”
盧贊此話一出,頃刻間得到了帳內絕大多數將領的同意。
現在他們心中就只有一個想法:
以最快的速度回到國內!
見眾情如此,劉繼恩慌忙下令道:
“全軍速撤!”
劉繼恩這道軍令一下達,眾將頓時如鳥獸般散去,各自組織兵馬去了。
當劉繼恩的軍令傳遍全軍后,數萬北漢軍變得無措起來。
軍心散亂的情況下,是很容易讓一些流言傳播起來的。
“宋軍先鋒軍,大約在近萬之數。”
“不日宋軍可能就會發動進攻。”
以上兩點,是斥候回報的軍情。
可在軍心散亂的基礎上,一則令人生怖的流言正在全軍中迅速發酵。
“數萬宋軍,今日就會對我軍發動總攻!”
當這則流言傳遍全軍后,數萬北漢軍徹底陷入了騷亂的境地中。
最為致命的是,北漢軍的騷亂,瞞不住已愈發逼近的宋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