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席間殺機,互表示心
- 三國:我,蔡瑁,大漢忠良
- 一天心光
- 2082字
- 2025-06-26 07:30:00
入川前,巨大的益州輿圖鋪在鎮(zhèn)南大將軍府內。
龐統(tǒng)黑面短髯,眼神銳利如鷹,手指重重戳在成都位置:
“主公!益州之取,貴在神速!劉璋闇弱,其麾下離心離德者眾。待我軍借道入川,抵達成都,主公與劉璋會面之時,便是天賜良機!”
他壓低聲音,帶著一種孤注一擲的狠辣:
“屆時,宴席之間,劉璋左右必然松懈!主公只需擲杯為號,將軍們暴起發(fā)難,頃刻間取其首級!
同時,命張松、法正于城內呼應,控制要害,宣稱劉璋昏聵,不堪為主,主公乃漢室宗親,德才兼?zhèn)洌旑I益州牧以安黎庶!如此,成都瞬息可定!
黃權、張任等輩縱有異心,亦群龍無首,難成氣候!此乃迅雷不及掩耳,省卻無數(shù)刀兵糧秣,一戰(zhàn)而定乾坤之上策也!”
劉備聞言,眉頭緊鎖,并未立刻表態(tài),目光轉向一旁的蔡瑁。
蔡瑁神色沉靜,緩緩搖頭:“士元此計,過于行險,恐非上策。”
他條分縷析,直指核心:
“冒然殺之,我等名分大損。
我主以‘助拳討賊’、‘同宗情誼’之名入蜀,天下矚目。
若甫一會面,便在宴席之上誅殺邀請自己入川的同宗州牧,此等行徑,與董卓鴆殺少帝、曹操欺凌漢室何異?
‘仁義’之名頃刻崩塌!天下士人必視我主為反復無常之梟雄,日后收取人心,招攬賢才,將難如登天!”
“再者,益州民心未附,此舉必隱患深埋。
益州士民,受劉焉、劉璋父子統(tǒng)治多年,縱知其非明主,然驟然見其死于主公之手,死于同宗相殘之宴,心中是畏服?還是驚恐、怨恨?
王累等忠耿之士血尚未冷,其形象尚在民間流傳。
此時殺劉璋,無異于坐實‘背信棄義’之指控,恐激得益州軍民同仇敵愾!
黃權、李嚴等輩手握兵權,散布州郡,若以‘為主復仇’之名煽動,則蜀道艱難之地,處處皆成戰(zhàn)場!平叛耗時耗力,徒耗根基!”
“劉璋已在甕中,殺之易如反掌。
然我軍入蜀,首要目標乃漢中張魯及其財富生民!
滅張魯,則‘助拳’之名實至名歸,益州軍民感念我除害安境之功,人心漸附。
待漢中入手,根基穩(wěn)固,劉璋是去是留,如何處置,皆可從容圖之,何必急于一時,行此險招,徒留千古污名與無窮后患?”
劉備深以為然,緩緩點頭,目光堅定:“德珪之言,正合吾心!取天下,當以正道,以收民心為本!行此險計,雖得地易,然失人心難!
此計斷不可行!入蜀之后,當以禮待劉季玉,速提兵北上,先取張魯,定漢中!待功成之日,再觀益州形勢,徐圖緩進!”
龐統(tǒng)見劉備、蔡瑁態(tài)度堅決,雖有不甘,也知其所慮深遠,只得按下心思:“統(tǒng)……謹遵主公之命。”
成都宴飲間,
法正見劉備等人并不做聲有些焦急道:“皇叔!時機已至!劉季玉就在眼前,護衛(wèi)松懈!可速動手!”
龐統(tǒng)坐在一旁,眼神復雜,他心中也認為此刻條件甚至比預想的更好,但想起劉備之前的決斷,并未立刻附和。
劉備聞言,臉色瞬間沉靜下來,不見絲毫波瀾。
他并未看法正,目光依舊溫和地投向主位的劉璋方向,仿佛還在欣賞歌舞,但口中吐出的聲音卻清晰、低沉而帶著不容置疑的威嚴:
“孝直慎言!”
他微微側首,眼神掃過法正,帶著一種深沉的告誡:
“季玉兄乃漢室宗親,益州名正言順之主。邀我入川,是為除賊安境,待我以誠。我劉備行事,光明磊落,豈能行此不仁不義、同宗相殘之舉?此非丈夫所為,更非取天下之正道!”
劉備的語氣轉為堅定,重申立場:
“入川之前,吾已有言在先:當務之急,是速提大軍,北上剿滅張魯,收復漢中!
此乃季玉兄所托,亦是我軍入蜀之大義所在!待此功成,益州軍民感念我除害之功,人心歸附,則萬事皆可從容商議。
此刻妄動干戈,誅殺州牧,非但失信于天下,更將陷益州于水火!此事,休得再提!”
法正被劉備這斬釘截鐵的拒絕和凜然正氣震懾,臉上興奮之色頓消,轉為錯愕與一絲不甘,但見劉備神色堅決,蔡瑁在一旁亦微微頷首,目光沉靜。
龐統(tǒng)與法正對視一眼,雖有不甘,但也明白劉備和蔡瑁所慮更深更遠,只得按下心中急切,拱手道:“皇叔英明!是我等思慮不周。”
蔡瑁適時舉杯,臉上帶著雍容得體的微笑,聲音朗朗,打破了席間因劉備低語而產生的微妙氣氛。
他將話題引回“正事”:“劉益州!漢中妖氛彌漫,張魯?shù)満σ嬷菥靡樱∥抑饕阎粒Z足,當速定北伐之期!不知益州軍何時可與我軍會師,共討國賊?”
劉璋正被剛才莫名的心悸和劉備席間瞬間的低語弄得心神不寧,此刻見蔡瑁提及伐魯,如蒙大赦,連忙應道:“大將軍所言極是!刻不容緩!我軍……早已整裝待發(fā),隨時聽候調遣!全……全賴皇叔與大將軍了!”
他此時也不再遮掩,高聲道:“璋欲表玄德為大司馬,領司隸校尉。不知諸位意下如何?”
劉璋此舉算是徹底與曹操拉出兩個陣營,曹操進位丞相之時,便廢除了三公之職,劉璋此時表劉備為大司馬,便是一種信號。
劉備也明白其中玄機,馬上投桃報李,“待漢中事畢,備亦表兄季玉為鎮(zhèn)西大將軍,領益州牧!”
一時間,賓主盡歡!
這場暗藏殺機的夜宴,最終在劉備的斷然否決和蔡瑁的巧妙引導下,重新回到了“商討伐魯”的軌道上。
劉備用行動再次向核心層和益州內應表明了他的政治底線:取益州,必須披著“仁義”和“大義”的外衣,先完成“助拳討賊”的表面承諾,夯實基礎,收攏人心,待時機真正成熟,再行那“取而代之”之事。
劉備、蔡瑁深知,劉璋的性命留著,比殺掉更有價值。
而龐統(tǒng)和法正眼中閃爍的光芒則表明,他們只是在等待,等待漢中平定后,那個更“名正言順”的時機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