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張榜招賢,儒學第一人
- 從漢末簽到開始召喚歷史
- 她到底叫什么
- 2227字
- 2025-06-18 18:20:00
劉邪干咳了兩聲,眼神變得玩味起來。
“愛卿吶,舉賢不避親,若是你族內有什么人才,也可以舉薦給朕嘛,弘農太守的空缺,朕可是為你荀家留著吶!”
毫不掩飾的欣賞,前所未有的信任。
留官待賢,莫大的恩惠。
然而聞聽此言的荀彧卻變了臉色,急忙拜倒:“臣惶恐,非是臣不肯,實在是……”
略微停頓后,苦著臉道:“陛下有所不知,臣奉詔領河南尹時,便擬定了一份名單,向曹揚州舉薦了族內子弟……”
“什么!”
劉邪臉頓時垮了下來。
一時間腦子像塞滿了漿糊,亂做了一團。
還真是人算不如天算,原本應該到戲志才死后,才會發生荀彧舉賢的事情,如今因為荀彧的投效而提前發生。
時也命也!
猛地,劉邪眉頭一抖,想到了一個人。
“郭嘉呢?文若有向曹孟德舉薦嗎?”
荀彧沒想到劉邪還聽說過郭嘉,他不是常年隱居山林嗎,怎的走漏了風聲。
“奉孝是臣的莫逆之交,也已向曹揚州舉薦。”
這一刻荀彧感覺天都快塌了,怎的自己今天這么背嗎。
隨便一件事都和天子對著來,莫非是沖了哪路神仙不成。
“罷了,命里有時終須有,命里無時莫強求。”
劉邪嘆息一聲,倒沒有責備他的意思。
食君之祿,忠君之事。
荀彧脫離曹操本就是劉邪一手策劃,發生這件事也不是誰能控制的,自然怪不到荀彧頭上。
反而是荀彧的坦然,以及敦厚老實的品行,讓劉邪大為欣賞。
“陛下,張榜招賢吧!”
張居正拱手說道:“不僅是地方缺乏人手,臣那園區同樣緊缺管理人才。”
效仿曹操,張榜納賢倒也不失為一個辦法。
不過劉邪也明白,真正不世出的人才,是不會因為招賢令而投效朝廷的。
否則以他們的才能,豈會沒有機會被舉孝廉?
如那郭嘉,如那司馬懿般,可都有著改易天地之心。
“或許也只能如此了。”
劉邪按了按眉心,感覺有些煩悶。
漢末人才可不少,一心向漢的卻不多,想要將散了的人心凝聚回來,實在是困難重重。
“或者,可以嘗試將楊太尉他們,解救回來。”
荀彧眸光微動,提出一個建議。
楊彪,趙溫等人可都是當世大儒,有他們從旁輔助,確實能緩解朝廷的壓力。
聞言。
劉邪和賈詡對視了一眼,都看出對方眼中的猶豫。
目前來說,這些頑固派流放在外是最好的選擇。
這些人背后都有士族支持,其考慮利益時,往往會優先往家族方面考慮,其次才是朝廷。
而劉邪打算改制天下,就會動士族的根基,倒不如讓他們在外面多待一陣,等新學和新政的雛形已成,再將他們救回來更容易推行計劃。
“陛下是在擔心郭汜不允放人嗎?”
見劉邪不說話,荀彧還道是劉邪有所顧慮,畏懼那西涼賊子。
可他一時間也想不到更好的辦法來彌補,索性恭敬的說道:“臣愿親往長安,說服郭汜放人!”
劉邪卻搖搖頭,明白他會錯了意思。
說道:“此事容后再議吧,先擬定招賢令,可涉及政、軍、學、農、工、商,唯才是舉,不論出身朕都可接納。”
不論出身?看來陛下是真的餓了。
荀彧愕然道:“軍政不難理解,可工農商學是為何意?”
在場之人,除了荀彧可都知道新學和新政的內容,不怪他有此一問。
“文若今日也看見了,火炮之力可比天威,這便是招納工匠的原因。”
“農業同樣重要,朕與文和已圈定了一塊田地,種植了畝產可達五十石的神種,所以優秀的農藝專家同樣是緊缺人才……”
“等等!”
荀彧的聲音陡然拔高了幾度,臉色都潮紅起來:“多少?陛下剛才說的畝產多少?”
劉邪被他的嗓門嚇了跳。
說好的氣度不凡,神韻內斂,搞這么激動干嘛。
“畝產五十石,怎么了?”
荀彧徹底麻了,求助似的看向張居正,仿佛在說你聽到了嗎,他說的是畝產五十石啊!
可對上張居正那理所應當的眼神,荀彧頓時又麻了。
如此高產的神種,為何他能這般淡定?
旋即荀彧又將目光轉向賈詡……
好吧,這家伙更是一副大驚小怪的表情。
可是這不對啊!
時下的糧食,平均畝產在三石左右,四石就算天降祥瑞,老天爺賞飯吃。
畝產能達到五十石,是尋常的十數倍,豈能是尋常的事情!
“陛下當真沒有開玩笑?”
“朕乃天子,哄騙你有何好處嗎!”
荀彧怔怔的出神,一時間竟無言以對,唯有兩行淚從眼角流下。
“萬民之福,大漢之福!”
他已經意識到,就算劉邪會開玩笑,張居正和賈詡也不會開這般玩笑。
關乎天下百姓生計,怎么可能信口雌黃!
荀彧抑制不住自己的情緒,也顧不上君前失態,哆嗦的拉住張居正的手。
“叔大,快快帶彧前往神種所在!”
畝產五十石的作物,都不用考慮年產幾季,哪怕一年產出一季,也能活人無數。
張居正不動聲色的掙脫開,隨后不卑不亢的說道:“荀先生勿怪,神種關乎天下生計,乃一等一的大事,在未獲收成前,下官決計不能透露半分!”
荀彧一怔。
旋即誠懇說道:“是彧唐突了,此種干系重大,自然是知道的人越少越好。”
他倒是沒有生氣,反而認為理應如此。
且不說該作物一經問世,必然會引起軒然大波,就說自己才將脫離曹操,轉投劉邪的身份,也不宜插手其中。
自己合該避嫌。
“陛下!”
荀彧調整好心態,朝劉邪施禮:“臣請為陛下張榜招賢納士。”
這是岔開話題,以免僭越犯忌諱。
劉邪正有此意,欣然說道:“準!”
荀彧躬身領旨,隨后突然想到什么般抬起頭來:“陛下有意招納商與學界的能人,臣倒是突然想起有幾位大儒和商賈世家,或許能入陛下法眼!”
劉邪頓時就來了精神,愁容也隨之消散了許多。
“愛卿快快道來!”
荀彧斟酌了一下,躬身說道:“北海鄭玄,乃世之大儒,門下弟子數千,乃當世儒學第一人。”
劉邪搜索了一下前身記憶,發現還真有這么個人。
此人不喜仕途,一心傳道授業。
“可是,鄭玄似乎已有六十八歲高齡,還能讓他授學嗎……”
荀彧說道:“鄭師一生向學,若陛下以學相待,他必然不棄本心!”
劉邪點了點頭:“那就去北海請鄭老先生!”
“遵旨。”
荀彧拱手領旨,繼續說道:“還有一人,乃南陽人士名為宋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