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街十里沸笙簫,簞食壺漿競折腰。
金鼓震天云幟動,稚童爭指赤驃驕。
自六月初南京陷落,清軍南下乃至襲攻涌金門以來,整整一個月的時間,杭州百姓依次經歷了懷疑、恐慌、憤怒、興奮。
世子朱由梓的出現,在杭州百姓眼中就好比天降猛人,一出山便整京營、討蘇松、戰博洛、筑京觀。
以一己之力將朝著懸崖一路狂奔的大明朝這輛不斷散落的巨型馬車硬生生勒住,將其朝著正確的道路上驅趕。
今日,世子得勝班師,杭州萬人空巷。
城門口,監國潞王帶領文武百官早已等候在這里。
“孩兒朱由梓代監國領兵出征,今日得勝還師,幸不辱命。”
大老遠,一身戎裝,騎著黃驃馬的朱由梓就看到了城門口的監國依仗,隨即下令全軍停止前進,帶領各路總兵拍馬上前,等到了出迎隊伍前十余步的位置時,下馬快步走過去,單膝下跪抱拳道。
朱常淓上前將愛子扶起,眼眶微紅仔細審閱了朱由梓上上下下,抿著嘴輕聲道:“瘦了,也黑了,這段時間苦了你了。”
朱由梓露出雪白的牙齒,笑道:“為了國家,甘之若飴。”
朱常淓深吸了一口氣,重重拍了拍朱由梓的肩膀,抓著他的小臂對身后的黃道周等閣臣科道說:“今日大軍得勝班師,孤要大賞三軍,立即拿出府庫內的美酒珍饈,送出城去,與將士們同樂,。”
隨后轉過頭看向朱由梓背后的一眾總兵、副總兵、副將等,“今日倉促,不宜論功,擇日等各部軍功統計完畢呈上,在大朝會上,孤會依次論功行賞,以恤大明功臣。”
方元科、朱萬化、王之仁、李成棟、鄭鴻逵、侯承祖等總兵大聲道:“謝監國。”
朱常淓高興的拉著朱由梓的手登上了自己的清涼車。
“看,那車上的青年與貴人莫不就是世子殿下與監國殿下。”
“世子果不是常人,一身氣度非凡,甲胄在身,亦顯英武,我大明朝有福了,中興有望了。”
“世子爺真俊啊,不知哪家的姑娘有這么大的福氣,能進入世子府為妃。”
“大明威武,明軍威武!!!”
白虎大街上,朱由梓父子乘坐著敞篷的清涼車,前后左右打著各式各色的皇家儀仗,有騎著大馬的緹騎開道,之后是手持各種儀兵,高大威猛,身著華麗甲胄的大漢將軍。
身著錦衣的錦衣衛簇擁著監國車架,之后是朝中各大臣,再后便是各有功在身的將領,最后才是被挑選準許一同入城接受百姓檢閱的各營代表隊,總共千人。
“看吶,世子麾下的兵和其他將領手下的兵好像不一樣啊。”
“沒錯,一個個精神抖擻,行進有度,一看便是精銳之士,不是那種軍紀廢弛的土匪兵。”
“看來世子不僅領兵打仗厲害,練兵也不俗啊。”
走在后方整齊有序的各營代表隊一下子就吸引了百姓們的目光。
這些軍士都是朱由梓特地從手下各營挑選出來的有功之士,且派有軍法官隨行,監督他們入城時的隊列。
朱由梓明確和他們說過,入城之后只許整齊向前,不許左顧右盼,接受百姓們遞過來的東西,一旦被軍法官發現,不僅之前的軍功作罷,他還會另有懲罰。
朱由梓之所以如此嚴苛要求,就是要改變明軍在百姓眼中的土匪印象。
雖然僅僅靠這一次并不能完全扭轉百姓們對軍隊的壞印象,但這是一個很好的開始不是嗎?
“不孝子朱由梓拜見母妃大人,太妃大人。”
專為得勝之師舉辦的王宮宴會一結束,朱由梓便跟著朱常淓來到后宮,拜見自己的母親、兩位祖母。
“我的兒啊!”
一見到朱由梓,小李氏便再也忍不住思念之情,撲上來抱著他哭哭啼啼。
隨后又看著他消瘦微黑的臉龐,轉過頭對著朱常淓怒不可遏的怪罪道:“你朱敬一(朱常淓表字)好狠的心啊,我們就這一個兒子,你為了你的皇圖大業,竟也舍得讓他去那戰場之上,那是人待的地方嗎?”
“萬一有個什么三長兩短,你讓我和母妃如何活下去。你這黑了心的爹倒好......”
小李氏一直給人的印象是小女人,喜歡哭,這一次她好似要發泄心中所有的委屈,好似母雞護著小雞,蛾眉怒豎的對著朱常淓發起連綿不絕的攻勢,又是罵又是抓,直將朱常淓追得滿院子跑。
就連一向以溫順和藹示人的太妃楊氏這次都沒有下場求情,反而站在朱由梓身邊指著親兒子,尊貴的監國王爺解氣道:“打,對,就朝那里,當爹的當不好,也該打......”
王太妃大李氏也在一旁出謀劃策,指揮著小李氏追打,誰叫當時朱由梓一聲不吭,只通知了老爹朱常淓,沒有跟三位女大人打招呼。
如此半個時辰后,等到小李氏追得脫力,兩位太妃罵得有些累了,這場家庭暴力才算是落下帷幕。
好算是又發誓又賭咒將三個女人的氣都消了,哄了回去,朱常淓氣喘吁吁、披頭散發、衣裳散亂,臉上幾處抓痕狼狽的走到朱由梓面前,陰沉著臉冷聲道:
“之前多么志比天高,口號喊得振天響,招呼都不打一下就跑去了松江,如今面對你母妃他們,怎么啞火了,一句話也無,真可謂好漢子啊,怎地,看到咱這副摸樣,你滿意了?”
朱由梓尷尬道:“父王受累。”
朱常淓恨恨道:“咱確實是受累了,你可知這一個月來你母妃因恨我將你派往松江,直接不讓我入房,咱睡了一個月的冷床。”
“為了支持你在前線領軍,不用擔心后方,孤絞盡腦汁平衡各方關系,籌措軍餉,不知道掉了多少白發。”
“孩兒慚愧。”
“哼!”
看著朱由梓一副羞愧的模樣,朱常淓用布帕捂住臉上的傷口,坐了下來語氣變軟道:“孤知道你有大志向,要不然孤也不會出山接這個監國之位,更不會死守著之前那個人心離散的杭州城。”
“但你要知道,你是世子,是潞王府的未來,是你母妃,是潞王府上下千口人的唯一。你母妃說的沒有錯,你若是出了事情,叫你母妃,兩位祖母如何活下去?”
“這一次孤被你蒙了心,忽悠的準許你外出領兵了,可今后再也不準你再將自己置于險地之中。”
仿佛是看出了朱由梓心中的不愿意,朱常淓語重心長道:“安哥啊,這大明朝的天下,不是只靠我們父子兩人就可以治理的,不然要那些個王公大臣、總督總兵們干什么。”
“這一次你是贏了,但下一次呢?”
“你可知道,你只消輸一次,只一次,你之前所做的所有努力,都將會付出東流,化為泡影。”
“世人不會記住你是一個常勝將軍,百勝軍神,只會記住你輸了,這就是現實,這就是人性。”
“你若真想要坐這天下,就必須要給咱改了那身先士卒,魯莽的臭毛病,你那是將帥,不是王者所為。”
“朝廷上的滾滾諸公,市井鄉野的草草小民,大都是些趨利避禍的東西,你要想贏到最后,就必須要不能輸,一次也不能。”
朱由梓抬頭看著認真的朱常淓,他第一次從那個有些懦弱、沒有主見的老父親身上,看到了一絲帝王的樣子。
可他知道,他并不只是要當帝王,而是要救國家,救民族,他不能就這樣坐在杭州。
在如今亂世之中,沒有軍功的君王,只會淪為各地軍閥、朝堂權臣的傀儡,工具,沒有人會畏懼這樣的君王。
雖然他也贊同朱常淓的這一番話,但這只適用于和平時期或亂世即將結束的時候。
如今的大明需要的不是什么守成之君、德行之君,而是能夠帶領軍士們取得一場場勝利,一步一步奪回丟失的漢民族尊嚴的進取之君。
但對面老父親的殷勤期盼,朱由梓自是不能說真話的。
“孩兒聽父王的,若是無大事要事,孩兒絕不會再親自領兵出征,讓父王母妃擔憂。”
朱常淓雖然不善政治,但不是個蠢人,相反,能夠成為一代賢王,他深諳人心,又何嘗聽不出來朱由梓言語中的潛臺詞。
最終只能化作一嘆,“你,自己了明白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