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53章 烈民觀,三姓家奴

“殿下,德清來報,有清軍騎兵進抵城下,人數約莫千人左右,具是真滿。”

一大早,朱由梓就被緊急軍情吵醒,來不及洗漱,快速在王思明的服侍下穿戴好衣物,來到幕府軍議廳所在。

接過軍報,朱由梓在德清縣所在代表明軍的紅旗下方貼上一小白旗,然后對是否要抹去塘棲的清軍大白旗猶豫不決。

“殿下,我認為德清城外的清軍應該是疑兵,相較于野外營寨,德清城墻雖小,卻也是縣城,城內我軍已經有了防備,絕非短時間內能夠攻下,清軍統帥不是傻子,所以我認為清軍主力絕不在此。”

有參軍這時候依照所得情報如是分析道。

朱由梓聞之也贊同的點了點頭,然后問道,“那你們認為他們主力何處?”

幾名參軍相視后,異口同聲道:“新市。”

“一來我軍在新市兵少,只有李成棟所部三千人,且該部是新降,清軍對于該部戰力也是最為了解。二來新市乃小鎮,鎮內人口不過千余人,幾乎沒有什么防御措施,能夠依仗的,只有李成棟所臨時搭建的寨墻。”

“其三,過了新市便是一馬平川,可隨時突進湖州府,亦或是突進吳江,可供他們選擇最多,也最有利于他們依仗的騎兵。”

“若我是清軍統帥,我一定選擇新市,而不是德清。”

朱由梓微微頷首,有參軍謀劃分析,是要比之前自己一個人苦思冥想輕松得多。

略微沉默片刻,朱由梓作出如下安排:

命德清朱萬化部分出一萬人增援新市,附注,讓他們小心沿途清軍騎兵突襲,寧愿慢點,也不要讓清人抓住機會。

命杭州北新關王之仁部立即沿著運河北上,占據塘棲封鎖清軍后路,且根據情況增援新市,附注,抵達塘棲后盡量派人收斂塘棲百姓骸骨,就近埋葬,立碑以禁示后人。

提到塘棲慘案,朱由梓的語氣中不免生出一絲沉痛。

“殿下,在下請往塘棲撰寫碑文,以祭塘棲烈民。”

說話之人乃是朱由梓的伴讀,也是總督府的祭酒,人稱“小神童”的夏完淳。

看著一臉悲痛且堅決的夏完淳,朱由梓上前兩步握住他的手,懇切道:“塘棲慘案,我未盡守土安民之責,我之過也,此去碑文中,一定要替我撰寫出對他們的愧疚和緬懷。”

“喏”

等到夏完淳轉身離開,房間里才散去一些哀氣。

朱由梓轉過頭來,看著輿圖上的白旗語氣森冷道:“告訴各部總兵,此戰我不要俘虜,只要首級,我要在塘棲以他們的頭筑下京觀,以祭奠塘棲、揚州乃至天下自滿人入關以來,被他們所屠害的全部漢民,觀前豎碑,名曰‘大漢烈民’。”

聽到朱由梓的話,在場所有人,無論貴賤,哪怕是文書小吏,也激動不已,低頭拱手道:“殿下慈悲。”

————

湖州府德清縣,新市鎮

新市鎮,絕對算得上德清縣內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小鎮了,人口比起一般的村莊也多不了多少。

只是因為其位于德清往嘉興府的官道上,人口聚集起來,才有了小鎮規模。

李成棟自重新歸附大明后,依舊帶領著他的舊部,只是營中被安插進來了許多軍吏,有管糧食的糧官,有管軍紀的監紀,有管軍器的副使,以及毫不掩飾監督自己的監軍。

不管是在原來江北的明軍中,還是在清軍序列中,上面對軍隊的插手都比較松散,最多不過安插一名監軍,以防止自己投敵。

如今朱由梓一下子安排進來十幾名接管各處后勤的軍吏、軍官,這讓李成棟明顯感到了約束。

現如今,他與自己的舊部只能管行軍打仗,統兵訓練,其余的一概不允許他們插手。

此外,他們還要每天在軍法官的監督、教導下,背誦朱由梓頒布的《軍法十章》,只能說苦不堪言。

他原來的很多部下都向他倒過苦水,說著世子殿下不像是帶兵的,倒像是教書的,自己前半輩子認的字,讀的書,都沒這幾日多。

雖然如此,但李成棟并不覺得被冒犯了,反而覺得當兵打仗就該如此。

若是將領都被那些雜七雜八的事情占去了時間,哪兒還有時間去謀劃軍事,領兵打仗。

他本就是個好學之人,雖然自從投降以來,他還沒有去往嘉興面見過朱由梓,但通過對方親自領銜編撰的《軍法十章》,管中窺豹,足以窺見對方心中的雄心壯志。

這讓他愈加欲罷不能。

只有強者,才配得到他李成棟的忠心。

而以一己之力收拾殘明殘軍,恢復三府之地,并將清軍三萬人圍困在塘棲的朱由梓,顯然就是他心目中的明君強者。

“唐之世民,大概就是如此了吧。”李成棟對此突然想到了唐朝的太宗李世民,當初也是以皇子身份,以軍功登頂為皇的。

他李成棟也有一個留名青史的愿望,他要讓天下所有人知道,他李成棟雖出身卑微,卻可為大丈夫。

“報,總兵,鎮外突顯清軍大部,正往新市而來。”

“打著什么旗號。”

“楊”

面對楊承祖的大舉來襲,李成棟不準備緊守營盤,反而將大軍拉出營寨,背靠營墻立陣。

“李成棟,李訶子,爾先反順,后反明,今又反清,古之呂布也沒有你反復無常,三姓家奴,背國小人,妄為大丈夫,茍活于世,神人共誅。”

“貝勒博洛,對你何等信任,親王多鐸對你推心置腹,爾不但不思殺身成仁,反求活投賊,正忘恩負義小人也。爾等這種不忠不義不仁不信之徒,人人得而誅之。”

雙方大軍才擺開架勢,楊承祖就迫不及待的上前謾罵,好似要發泄這些年來對李成棟的郁氣。

明軍陣中,李成棟臉色鐵青一言不發,對于左右部下們的視線不做理會。

楊承祖或許是累了,也或許得到了勒克德渾的提醒,讓他勿要因小失大,口中的話旋即轉變。

“李成棟,似爾這等小人,本應該十惡不赦,揮軍以誅除。”

“幸有勒克德渾貝勒仁義,博洛貝勒心寬,考慮到爾投降偽明乃不得已為之。”

“如今大清最后給你個機會,爾等若識大體,知大義領軍來投,不僅可免往罪,亦可因功敘賞。”

清軍一萬六千人,楊承祖、勒克德渾領軍,明軍三千人,李成棟、楊文驄(監軍)領軍。

聽到楊承祖派來人的勸降,楊文驄等外來明軍官員手按壓在腰間刀劍上,眼睛死死盯著李成棟,生怕對方就此投降,并拿他們當作投名狀。

李成棟內心一陣暗探,面上卻不動聲色,對著一旁的監軍楊文驄道:“楊監軍不必疑心,成棟既然誠心歸明,今生便再無改換門庭之想法。”

說完,縱馬上前幾步,列于眾軍之前,朝著對面的清軍告訴大喊道:“咱是李成棟,生來就是漢人,今為漢將,反清復明乃大義。”

“天下正統在大明,在杭州,在潞監國,今得正位,世子不以舊罪論我,許咱重歸正道,反觀爾等,長于漢而投于清,背祖小人說的就是你楊承祖。”

“爾等漢奸便無須多言,今日起,但有死去的漢將李成棟,絕無投降的清將李成棟。”

楊承祖眼睛微瞇,嘴角冷笑道:“愚蠢。”

勒馬回到己方軍中,朝著勒克德渾攤了攤手,然后抽出寶刀,斜指蒼天高喝道:

“進攻!”

軍令下達,擂鼓聲起,被安排為前鋒的非楊承祖嫡系六千清軍,嘶吼著朝著李成棟部所列陣型沖鋒。

清軍雖長久被困頓,兵糧寸斷,就連火器都因為火藥不足,成為了燒火棍,但人數眾多,兼有困獸之斗。

明軍兵糧充足,以逸待勞,又經過了朱由梓的火器補充,火器占比增至七成,但人數寡少,只能拼死待援。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天祝| 东海县| 公主岭市| 郓城县| 小金县| 巴中市| 台东市| 青龙| 南部县| 宜兰县| 灌南县| 仲巴县| 普定县| 定日县| 五指山市| 舟曲县| 大悟县| 潍坊市| 常德市| 无为县| 繁峙县| 玛多县| 紫阳县| 松滋市| 仙居县| 宁晋县| 贵州省| 诸暨市| 宜阳县| 噶尔县| 孝感市| 墨竹工卡县| 泸西县| 昭平县| 台南县| 延边| 黄骅市| 密云县| 鄂州市| 三门峡市| 麻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