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李守中授課
- 紅樓:從金榜題名到權傾朝野
- 眉油酥脂
- 2069字
- 2025-05-30 00:10:04
對于王夫人的陰謀詭計,蘇慕白暫時還不知道。
不過王夫人會如此選擇,卻早在蘇慕白預料之中了。
畢竟賈寶玉是王夫人和賈老太太的心頭肉,自己在榮國府晚宴狠狠地踩了賈寶玉一頭,賈老太太和王夫人心里能舒服就怪了。
常言說得好,青竹蛇兒口,黃蜂尾上針,二者皆不毒,最毒婦人心。
賈老太太和王夫人兩人沒一個省油的燈,干出什么陰損的事情都不稀奇。
轉過天來清晨,林家別院內,蘇慕白吃完了早飯后,準備了一份禮物便往李家去了。
今日在李家,李守中要親自為授課,講述的正是針對科舉的應試之法。
雖然說蘇慕白身負華夏五千年文庫傳承,但畢竟此方世界與華夏文化只是類似,但還是有不同之處。
所以蘇慕白也不會因為身負傳承,就輕視科舉。
而且李守中身為國子監祭酒,能夠親自開小灶,也是心意十足,蘇慕白自然不會拒人于千里之外,裝出一副高冷姿態。
一路無書,約莫兩刻鐘后,馬車穩穩在李家府門前停下。
蘇慕白下了馬車后暢通無阻進入了李家府中。
這些時日蘇慕白和李家多有來往,李家的下人也知道自家老爺很看好蘇慕白,所以自然對蘇慕白很是恭敬。
在小廝的帶領下,蘇慕白來到了李家偏廳內。
當走進偏廳之后,蘇慕白才發現除了李守中外,偏廳之中還有兩個年輕學子正恭敬站在李守中身前。
李守中在看到蘇慕白后,很是高興招了招手后道。
“慕白,過來了。”
蘇慕白走到近前行了一禮后道。
“伯父,小侄來晚了。”
李守中輕笑一聲。
“不晚,不晚,剛剛好。”
“來,老夫給你介紹一下,這兩位都是與你同年的學子,顧廷燁,寧遠侯府的三公子。”
“盛長柏,是大儒莊先生的得意門生。”
“顧公子,盛公子,這是老夫一位親近的晚輩,也是本次江南姑蘇秋闈的榜首解元蘇慕白。”
顧廷燁和盛長柏聽后不由得肅然起敬。
江南才子眾多,姑蘇更是江南重鎮,才子輩出,眼前的蘇慕白居然能夠力壓群雄,奪得姑蘇的春闈解元,可見絕非等閑之輩。
而且蘇慕白容貌俊美,且透著一股親切,讓人一看就心生好感。
兩人隨即拱手一禮說道。
“年兄。”
蘇慕白聽后微微擺手道。
“二位公子客氣了,在下不過僥幸而已,姑蘇也比不得京師。”
“二位能在京師秋闈嶄露頭角,可見一斑。”
“還望二位年兄多多指教。”
此時的蘇慕白心中也是有些震驚,沒想到啊,這個世界比自己想象的還要豐富多彩。
連知否都亂入到了其中。
原本蘇慕白以為,自己這系統在自己拿下十二金釵之后,多半也是沒有了用武之地。
如今看來,說這些還為時尚早。
除了十二金釵,還有這諸多的氣運女主等著自己一展身手啊。
在幾人寒暄了兩句后,李守中輕笑一聲道。
“你們三人都是本次的學子,日后多多交流便是。”
“眼下還是聽老夫來跟你們講一講這春闈之事吧。”
蘇慕白等人聽后微微點頭,隨后便聚精會神聽了起來。
科舉,本身就是一個非常帶有主觀性的科舉考試。
考官的態度,很大程度上決定了考生的成績。
蘇慕白三人年紀輕輕能夠走到這一步,文采都是沒問題的。
所以李守中著重講的是本次科舉主考官和其余考官關于治學和執政上的理念觀點。
古代科舉森嚴,考場舞弊一經查獲,考生廢除成績,永世不得再考。
考官輕則流放重則斬首。
所以很少有人敢在考場上用見不得光的手段。
但這并不代表寒門學子便能夠和達官顯貴子弟站在同一起跑線了。
單單是行卷一項,達官顯貴子弟便多了一份印象分。
如今李守中所講解的有關考官主考治學及執政理念,就更不是寒門學子能接觸到的東西了。
畢竟普通學子來到京師,人生地不熟,沒有人脈背景,更別提了解到朝廷高官們的執政理念和治學了。
所以除了極個別驚才絕艷者,在寒門學子和權貴子弟天賦努力一致的情況下,寒門學子是永遠也贏不了權貴子弟的。
蘇慕白對此并不想發表什么意見,這種事情根本不值得稀奇。
畢竟現代社會也同樣有類似情況發生,國外推薦信制度跟九品中正制都有一拼,國內的高考也同樣有如航模等加分項。
這個世界上,哪有什么絕對公平的事情,能夠做到相對公平,已經是殊為不易了。
當然了,蘇慕白之所以對此沒意見更深層次的原因,自然是因為蘇慕白也是既得利益者。
言歸正傳,這一個上午,李守中孜孜不倦向蘇慕白三人講述了一番主考和考官們的理念,隨后語重心長道。
“你們三個悟性上乘,策論破題對你們而言不算什么難事。”
“但是破題正確,文采斐然,也并不代表著就一定能夠高中。”
“科舉雖然是糊名謄寫,抹去了筆跡等因素對考官的影響,但是文章的思想和理念,是改變不了的。”
“許多年輕學子最常犯的一個毛病就是自以為是,把春闈當成了自己直抒胸臆的地方。”
“行文之時,只考慮著自己的想法,更有甚者,直接質疑朝廷的現行策略,覺得朝堂之上袞袞諸公不過爾爾。”
“這樣的文章,即便寫的再好,也是很難高中的。”
“這也是你們需要注意的問題,不管你們胸中有多么遠大的抱負,記住,把這些抱負牢牢記在心中就行了,不要表達出來。”
“你們要做的,就是按照我教你們的思路去答題,如果能從科舉題目之中有八九成的把握猜到是哪位考官命題,就迎合著他的執政理念去答題。”
“若是猜不準的話,那就行中庸之道,絕不可劍走偏鋒。”
“否則一念之差,十年寒窗毀于一旦。”
“雖然你們還年輕,再等三年也等得起,但是人這一生,又能有幾個三年呢。”
“能早日高中,早日踏入仕途,才是正道。”
“記住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