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秦朝的巔峰
- 超時空旅途
- 浮夢三賤客
- 2034字
- 2025-06-10 14:25:06
智能管家的小雅的力量出乎意料的好用,雖然她現在各種能力因為硬件的限制,無法發揮出來,但是即便是現在也是讓驚嘆。
雖然小雅不能去干違法的事情,但是卻可以接入公共網絡,可以利用公共網絡做很多事情。城市中發生的事情他能夠第一時間知曉。
甚至他想要去下單買東西,只需要簡單的說一下,小雅就能快速幫他完成,而且絕對符合他的想法。
就在他一邊享受著小雅提供的便利的時候,王梓珺和博物館的眾人也趕來了。
“小趙,我們又見面了。”張建德笑著說道。
“張老師這次又要麻煩你們了。”趙啟客氣的說道。
“不麻煩不麻煩。”張建德很高興,對于這些文物國寶,有著強大的熱情。
“我更希望這樣的麻煩越多越好。”
在看到趙啟拿出來的幾件國寶之后,張建德現在對洛邑侯越發好奇了。
這樣一位位高權重,在秦國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力,怎么史書上記載的如此之少?
“小趙啊,我們這次是聽說你想要出售一些金餅金器,經過我們連夜研究決定,只要東西沒問題,我們博物館愿意收購。”
“那就好。”趙啟點點頭,然后轉身從房間里面取出了一個小盒子,然后放在桌子上打開。
“你們先看看這些金餅和金器,看完了咱們再談如何?”
“可以。”張建德在得到趙啟允許后,這才小心的打開盒子。
金色的光華微微有些刺眼。只見盒子中擺放著大大小小十幾個黃金制品。
最大的就是四個金餅,這些金餅直徑五公分到六公分,比海昏侯墓出土的金餅要大一些,而且造型更是精美。
金餅的冶煉工藝明顯要高出很多,沒有明顯的氣泡痕跡,表面是一層菱形和方形的花紋,兩面都有八個篆字。
‘洛邑侯啟,永受嘉福。’
“永受嘉福,最早出現在秦國咸陽宮的瓦當之上,在漢朝也有出土。現在陜西博物館還有保存,只不過他們怎么也想不到,這四個字居然還鐫刻在了金餅之上。”
“這金餅的制作精良程度遠超海昏侯墓出土的金餅。”
“秦朝的冶煉工藝明顯要高出漢朝不止一籌啊!”旁邊一個頭發花白的老者說道。
“秦朝這個國家有太多的未解之謎了,就像秦劍,戰國七雄,六個國家都用鐵劍了,只有秦國還用青銅劍,而且秦國的青銅劍鑄造的居然比鐵劍還長。”
“這種鑄造工藝之高超,可以說是封建王朝最頂級的。”
“只是到了漢朝,這些工藝似乎一下子就退步了。”
“一些學者認為,漢朝初期的金屬冶煉工藝落后,其主要原因是秦末戰亂死的人太多了。很多匠人死于意外,直接導致了很多技術的失傳。”
“不過后來漢朝的冶鐵技術發展起來了。”
“漢朝的金屬冶煉工藝中冶鐵是要高于秦朝的,這是漢朝百余年發展積累的,但是青銅冶煉就差一些了。”
“秦劍的工藝幾乎達到了現代機床的水平,陜西博物館的那柄青銅劍,八面誤差居然不到一根頭發絲,并且其表面居然還有鍍鉻工藝,兩千年前就出現這種技術,簡直令人難以置信。”
幾名教授一邊交談,一邊拿著放大鏡觀察這些金器。
“這些金餅上的秦篆符合秦國當時的特征,應該就是始皇帝賞賜的金餅。”
“這些麟趾金和馬蹄金應該也是,洛邑侯墓中出土的竹簡記載,始皇帝曾賞賜洛邑侯百金,應該就是這些了,只不過洛邑侯居然沒有將這些金餅陪葬。”
“老劉,咱們發現的洛邑侯墓式衣冠冢,洛邑侯并沒有埋葬在里面,只有一套冠冕,還有一些陪葬的陶俑,以及竹簡、玉器和青銅器,金器寥寥無幾。”
“想必是洛邑侯并沒有讓人將這些金餅陪葬。”
聽到這話,趙啟微微一愣,老秦這可不厚道啊,說了賞賜百金,結果你只是說說?百金呢?
趙啟決定,準備抽時間去找老秦說道說道這百金的事情。
“小趙啊,我們檢查過了,這些金器全部都是秦漢時期的金餅,應該是始皇帝賞賜給洛邑侯的金餅無疑了....”
趙啟心中撇撇嘴,這些金餅可都是劉邦賞賜的,老劉的仿制技術厲害啊。
不過想想也是,秦漢相差才幾年?老劉占據關中,手中應該有不少秦國的工匠,制作這些金餅,那是一點問題都沒啊。
“不知道小趙你準備出售多少金餅和金器?”張建德問道。
“大約十斤吧,六塊金餅,剩下的都是麟趾金和馬蹄金。”趙啟說道。
他手中一共有百斤,這些金器自然不會全部出售,他最多會出售一半,剩下的一半則是準備放在他的私人博物館中進行展出。
“十斤?小趙啊,按照竹簡記載,洛邑侯被賞賜了百金,就算秦朝計量和現在有誤差,也至少有七八十斤吧,你不打算全部出售?”張建德說道。
“張老師,我同樣打算建造一個博物館的,這些金餅,金器都會放入其中進行展覽,自然不會全部出售。”
看到其他人還想要說什么,趙啟搶先說道:“作為洛邑侯的后人,我們一直以來都想要讓洛邑侯的事跡公之于眾,所以我們家族才會建立一座洛邑侯博物館。”
“好吧,對于你們家族的這種想法我們也能理解。”張建德點點頭道。
古人對于名聲是非常看重的,特別是身后之名,就像是武則天,她要是真不在意身后之名,也不會立一塊無字碑了。
無數人都想要在史書之上留下屬于自己的一筆,而洛邑侯這種人物自然也不例外,但是史書上卻沒有關于洛邑侯的任何記錄,很顯然這是不正常的。
洛邑侯的子孫有這個執念也是能夠理解的。
現在社會開明,乃是數千年以來最鼎盛的盛世,洛邑侯的后代自然也不會放棄。這些研究歷史的教授們自然是明白這個道理的。
趙啟還不知道,那些人已經自動幫他腦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