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陽湖的夜霧如輕紗漫過落星墩時,林逸的鱗甲突然發出藍白色光芒,鱗片上的星象紋路投射出通往湖底的光路。
林夏的相機捕捉到水下的奇異景象:2025年的清澈湖水間,漂浮著西漢時期的青銅魚燈與史前文明的水晶殘骸,兩者共同勾勒出一條星芒閃爍的走廊。
“根據羅盤數據,地脈之心的入口就在落星墩正下方。”
江臨的聲紋羅盤切換成超聲波模式,顯示湖底有直徑千米的圓形結構,“那是史前星象陣與西漢星艦殘骸的疊加空間,熵能正在那里孕育新的形態。”
青璃的青云劍在劍鞘內劇烈震動,劍柄巖畫浮現出燭龍銜尾的圖案:“劍譜記載,廬山曾是'天地臍帶',地脈之心連接著地球核心與宇宙星網。陳阿公...,人文樹靈說過,這里是人文之樹的'宇宙根系'。”
蘇巖輕撫湖邊的“福星龍鐵”古樹,樹皮上的紋路突然流動起來,顯露出東方朔的星象手跡:“歲星歸位,地脈乃通。看來我們需要用東方朔的七星棋作為鑰匙。”
時空棧道在西漢元封六年(前105年)的鄱陽湖底顯形時,眾人被眼前的景象震撼:
一艘巨大的青銅艦懸浮在水中,艦身刻滿二十八宿星圖,船頭立著的竟是東方朔的青銅像,手中握著的正是七星棋。
“此乃'天槎艦',用黃帝時期的星象技術建造。”東方朔的虛影從艦中飄出,此刻他身著方士大袍,腰間掛著星子硯,“吾曾用此艦觀測歲星,卻因漢武帝的猜忌被迫沉艦湖底。”
林逸注意到虛影的透明身體上纏繞著黑蝶狀熵能:“先生的'智'之承載物被熵能侵蝕了!”
“正是。”東方朔的虛影苦笑,“吾之七星棋被分成七份,藏在九江七處星象節點,熵能化作'智無用'的執念,讓世人遺忘了宇宙的真相。”
陳濂溪取出星子硯,硯面突然映出九江七縣的星象坐標:“星子、德安、永修、武寧、修水、湖口、彭澤...每處都有一枚棋子碎片。”
林夏打開知識共享云,投射出明代地理學家羅洪先在九江繪制的《廣輿圖》,圖中用星象符號標注的七處節點,竟與東方朔的星棋碎片位置完全吻合。
團隊兵分七路,深入九江七縣尋找星棋碎片。
林逸與陳濂溪前往星子縣的玉京峰,那里的星象巖畫中藏著“天”字棋子。
“看這些巖畫!”陳濂溪指著史前壁畫中燭龍與星艦互動的場景,“燭龍的鱗甲就是星象坐標,林逸,用你的血脈共鳴試試!”
林逸將手掌按在巖畫上,鱗甲的星象紋路與壁畫突然發出藍光,地面裂開露出密室,里面擺著刻著“天”字的玉棋碎片。
當他拿起碎片時,密室頂部的星圖突然轉動,露出熵能化作的“愚”字幻影。
“智士皆愚!文明皆幻!”幻影發出刺耳的尖嘯,化作無數黑蝶撲向棋子,“你們以為修補星棋就能拯救文明?不過是徒勞!”
陳濂溪迅速展開星子硯的全息防護,硯中泉水化作星雨,將黑蝶凈化:“東方朔說過,智慧的意義不在于完美,而在于傳承。看這星雨,每滴都是后人的求索之光!”
與此同時,其他隊員在各縣遭遇不同挑戰:青璃在德安破解陶淵明曾隱居的“星子巖”石陣,蘇巖在永修的云居山發現慧遠弟子留下的星象偈語,江臨在武寧的太平山道觀找到陸修靜的星象筆記...每處都用對應的人文理念化解了熵能的干擾。
當七枚星棋碎片在天槎艦上合為一體時,整艘艦突然發出龍吟般的轟鳴。
林逸的鱗甲完全化作星芒狀,與艦身的燭龍巖畫共鳴,竟在艦內顯露出史前文明的核心艙——里面懸浮著一顆巨大的水晶,水晶中封存著太陽系的星象模型。
“這是'地脈之心'的核心,連接著地球的人文磁場與宇宙的星象能量。”
東方朔的虛影變得凝實,“當年女媧補天時,用星艦運來天石,而燭龍氏族就是守護地脈的先行者。”
突然,熵能化作的星熵巨獸從湖底深處襲來,它的身體由黑洞、隕石和人類的負面執念組成,每只觸須都纏繞著“文明毀滅”的低語。
“用七德承載物布防!”江臨在艦外展開聲韻結界,徐霞客的“志”化作登山杖形態,陶淵明的“傲”化作菊花屏障,白居易的“情”化作琵琶音波,周敦頤的“廉”化作蓮花壁壘,岳飛的“忠”化作金甲戰陣,黃庭堅的“才”化作墨刃詩雨,慧遠的“悟”化作禪經光輪。
林逸舉起七星棋,棋盒突然展開成星象控制臺,每枚棋子對應太陽系的一顆行星。
他將東方朔的“智”之棋子放入中央凹槽,艦身的星圖竟與人文之樹的根系產生共振,形成橫跨地球與宇宙的能量網絡。
“以人文之智,接通宇宙弦!”林逸怒吼著撥動棋子,星艦突然化作流光,穿梭于多元宇宙之間,每經過一個宇宙,就修復一處人文斷層:某個宇宙中被燒毀的白鹿洞書院正在重建,另一個宇宙中沉沒的潯陽樓重新浮出水面...
陳濂溪望著艦外的星芒,突然明白自己的使命。
她取出吊墜中的星象茶珠,茶珠竟是史前星艦的導航核心:“林逸,用我的意識作為坐標!人文之樹的根系需要延伸到宇宙深處!”
“不可!這會耗盡你的生命能量!”
林逸想要阻止,卻看見陳濂溪的身影已與導航核心融合,她的瞳孔中映出無數個正在受苦的文明。
“九江的人文精神告訴我們,犧牲也是一種傳承。”陳濂溪的聲音變得空靈,“去吧,讓所有宇宙都知道,文明的火種永不熄滅。”
當星艦的光芒照亮整個太陽系時,熵能巨獸發出不甘的嘶吼,化作星塵消散。
人文之樹的根系延伸至宇宙各處,每一片樹葉都閃爍著不同文明的光芒,而廬山成為了連接一切的“人文原點”。
戰斗結束后,林逸在落星墩上找到陳濂溪的吊墜,吊墜里只剩下一片星子茶的茶葉,茶葉上刻著“智周萬物,道濟天下”。
湖面上,東方朔的虛影與陳阿公的樹靈虛影重疊,向眾人點頭致意。
“地脈之心已經激活,廬山從此成為多元宇宙的人文樞紐。”樹靈的聲音從四面八方傳來,“但熵能不會真正消失,它會在某個宇宙的某個角落等待時機。”
林夏的相機記錄下這一切,照片上的鄱陽湖波光粼粼,落星墩的倒影中既有西漢的星艦,也有未來的宇宙飛船。
江臨的羅盤顯示,九江的人文能量正在以光速向宇宙擴散,每一個光點都是一個被拯救的文明。
“下一站,該去仙女座星系的'人文分支'了。”林逸輕撫胸前的星芒鱗甲,鱗片上多了道陳濂溪的剪影,“但首先,我們要回九江,讓新的守護者接過星子茶的傳承。”
眾人望向廬山,人文之樹的樹冠已化作星空的形狀,每一片葉子都是一個文明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