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宗門大事
- 長生:從輪回功開始修煉
- 陳二家的貓
- 2242字
- 2025-05-29 16:00:27
時間如梭,秋去冬來,轉眼間,已是寒風凜冽的年關。
羅宇他們四人來到青山觀,已經過了整整半年。
這半年來,行走院的弟子們在錢扒皮的悉心調教下,倒是進步神速,至少在忍耐和麻木這兩方面,是遠超從前了。
每日天不亮便要起身,干著最粗重、最繁瑣的雜活,從清掃宗門各處的落葉塵埃,到搬運不知從何處運來的沉重物資,再到修繕破損的屋瓦墻垣,周而復始,幾乎沒有片刻停歇。
月例永遠是克扣,偶爾錢扒皮心情好,才會多漏下那么一星半點。
而錢扒皮也憑借著克扣下來的靈石,以及對上頭的孝敬,將行走院管事這個位置坐得越發穩當,甚至聽說他還打通了一些外門管事的關系,手腕愈發靈活。
他那張原本就略顯尖刻的臉,如今更是時常掛著一絲油滑而得意的笑容。
就在這年關將近,行走院內依舊一片死寂,只有寒風呼嘯和弟子們勞作的聲響時,一則消息在青山觀內傳開。
青山觀內,一位輩分極高、修為已達筑基中期的張師叔,壽元將盡,行將就木了。
這個消息對于整個青山觀而言,無疑是一件大事。
青山觀的立派老祖,據說也只有結丹修為,常年閉關,輕易不理俗事。
坊間傳聞,這位老祖已近百年未曾現世,其存在更像是一種精神象征,一種維系宗門傳承的圖騰。
因此,筑基期修士便是宗門內真正的中堅力量,每一位都彌足珍貴。
他們的存在,不僅是宗門戰力的體現,更是知識、經驗和傳承的載體。
對于凡人而言,七十古來稀。
即便是錦衣玉食的王公貴族,能活過八十者也寥寥無幾,那已是鳳毛麟角。
而對于修仙者,一旦踏入練氣期,便意味著氣血貫通周天,五臟六腑得到滋養,只要沒有大災大難,或者修行出了岔子,活到一百多歲并非難事。
《修仙起居錄》中便有記載:“練氣者,引氣入體,煉化己用,能卻百病,延年益壽。若無意外,壽至百二十載者,十之七八?!?
更有甚者,一些天資卓越或功法特殊的練氣巔峰修士,據宗門典籍記載,甚至有活到二百歲極限的。
《修仙起居錄》之《異聞卷》中曾提及一位三百年前的練氣期散修,名曰“龜息道人”,其修煉的功法并非以斗法見長,而是以“龜息”為名,極善養生與蟄伏。
此人一生未曾筑基,卻憑借這門奇特的功法,硬生生活到了一百九十八歲,最終在一次嘗試突破筑基時,因年老體衰,靈力不濟而坐化。
他的事跡,常被用來告誡弟子,練氣期壽元終有其極限,若無望筑基,當早做打算。
又如《青山觀人物志·外門篇》記載,本觀外門曾有一位姓林的老執事,修煉的是一種罕見的水屬性平和功法,名曰《細雨潤物訣》。
此功法進境緩慢,威力平平,但勝在綿長溫和,對身體損傷極小。
林執事資質平庸,止步于練氣九層,卻心如止水,不爭不搶,每日打坐吐納,處理些外門雜務,竟也活到了一百八十余歲,無疾而終。
其墓志銘上僅書:“練氣一生,隨緣而逝?!?
而一旦突破練氣,成功筑基,那便是生命層次的一次躍遷。
筑基修士的壽元,遠非練氣期可比,尋常筑基初期修士,便有二百余載壽元。
《修仙起居錄·筑基篇》開篇明義:“筑基者,道基初立,靈力化液,壽元倍增,可享二百載春秋。”
到了筑基中期,壽元可達二百五十載。
宗門史冊中不乏此類記載,如青山觀第五代傳功長老,筑基中期修為,便活了二百五十載,為宗門培養了大量弟子,最后壽終正寢,其傳承的《青元功詳解》至今仍是內門弟子的重要參考典籍。
若是如這位張師叔一般,修煉的是某些長于養生的木系功法,且沒有受過什么難以彌補的重傷,活到三百歲也并非不可能。
《修仙起居錄·異壽考》中便有一例,鄰近百草谷的一位客卿長老,同樣是木系功法,筑基中期,據說其功法帶有一絲“乙木長春”的真意,平日里深居簡出,以培植靈藥為樂,最終活了三百載,坐化之時,其居所方圓十里的草木都比往年茂盛三分,被傳為佳話。
三百歲,對于凡俗界而言,那便是數個王朝的更迭,滄海桑田的變化。
因此,一些壽元悠長的筑基修士,若是愿意開枝散葉,其家族往往會變得極為龐大,盤根錯節,在宗門內外都有著不小的影響力。
凡人百年已是三代同堂,修仙者三百載光陰,若有心經營,其后代血脈足以繁衍出數十代,形成一個龐大的修仙家族雛形。
這位即將坐化的張師叔,便是如此。
他老人家俗家姓張,名玄清,道號“長春子”。
年輕時也是宗門內有名的俊杰,一手《長春功》出神入化。
他門下弟子眾多,親傳弟子便有十數人,大多已是宗門中堅,修為不俗,記名弟子更是數不勝數。
其血脈后裔經過數百年的繁衍,更是遍布青山觀左近的凡俗城鎮,形成了一個以張姓為主導的修仙家族聯盟,雖然大部分后裔靈根駁雜,難入仙途,但偶有佳子弟出現,便會被引入青山觀修行,或依附于張家。
如今,這位張師叔自感大限已至,體內生機如同風中殘燭,便打算在行將就木之前,召開一場盛大的傳承大會。
大會擬邀請其所有親傳弟子、記名弟子,以及血緣后輩中身具靈根、有修仙潛質的年輕子弟一同參加。
其主要目的,一是為了與眾人做最后的告別,交代后事,維系家族與宗門的關系。
二也是想從自己的后輩子弟中,挑選一位天資最佳、心性最合緣法之人,舉行一場“灌頂儀式”,將自己畢生修為感悟傳承下去,希望能為家族再培養出一位棟梁之材。
這種灌頂并非直接提升修為,而是將修煉經驗、功法感悟打入傳承者體內,使其在未來的修行道路上少走許多彎路,若是資質心性契合,甚至能借此一舉突破瓶頸。
這等傳承大會,對于張師叔的家族而言是頭等大事,對于青山觀來說,也是一件需要妥善處理的事務。
畢竟,一位筑基中期修士的傳承,若是能順利延續,對宗門亦有裨益。宗門高層也樂見其成,甚至會派遣長老出席,以示重視。
這場傳承大會的策劃,自然是由張師叔的幾位核心親傳弟子負責,他們大多也已是外門甚至內門的執事或長老,身份不低,經驗豐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