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明瑞赴緬邊
- 家父乾隆,我是福康安
- 原味菠蘿包
- 2142字
- 2025-06-29 20:00:00
明瑞接到旨意,當夜就啟程趕往京城。
緬甸的局勢比想象中還要令人發指。
福靈安的查探奏報剛到,乾隆瞬間暴怒,原以為楊應琚只是膽小怕事,誰知道這家伙膽子大得很。
不但謊報軍情,居然還養寇自重。
緬甸的軍隊在邊境來去自如,說白了就是把云南境內當作糧倉,不停地騷擾云南邊境。
是可忍孰不可忍!
乾隆當即給明瑞下一道旨意,讓他回京述職,思來想去怕明瑞不解深意,隨后又下了一道。
只是沒想到,明瑞這傻小子這么實誠,半個月不到就抵達了京城。
看著風塵仆仆的明瑞,乾隆有些心疼,但緬甸的局勢急需穩定,而朝中可以派遣的猛將又屈指可數。
之前有烏雅兆惠這員猛將可選,后有傅恒。
只是傅恒忙于軍機處脫不開身,這個擔子只能落到明瑞頭上。
明瑞本來對緬甸的戰事并沒有多大的渴求欲,但在伊犁被福康安這么一挑,他就非得去云南邊境看看,究竟是怎樣的局勢,會令劉藻和楊應琚都束手無策。
養心殿內。
明瑞一落座,乾隆已經迫不及待地要拿出邊境地勢圖,準備商討作戰方案。
“李玉,去把果茶拿來給明瑞嘗嘗。”乾隆吩咐道。
作戰方案雖然重要,但善待侄子也很重要。
“果茶?”聽到新鮮物件,明瑞睜大雙眼亮閃閃的,很期待。
不一會兒,果茶和點心都端了上來。
明瑞打開杯蓋,一股茶香夾雜著果香飄了出來,“這是今年進貢的新茶?”
乾隆不語,一味看著笑。
“這是小主子自己制的,說是喝不慣茶葉。”李玉回道。
明瑞不解地看向乾隆。
“福康安這小子,在宮里閑來無事折騰的新花樣,太后很喜歡。”
提到福康安,明瑞也跟著夸了起來。
在伊犁,他這個堂弟著實給足了他驚喜。
話題一起,乾隆收起了作戰圖,當即問起了福康安在伊犁的表現。
明瑞沉思了片刻,打算把改良農具的事兒一并提了。
乾隆聽完點了點頭,然后發出一陣感嘆,“若是康兒已成年,倒是可以讓他去前線歷練歷練。”
提到前線,明瑞當即轉了話鋒,他急匆匆地趕回來,就是為了早日商討作戰方案的。
一杯果茶,居然偏題了。
明瑞端起茶杯,兩口喝完。
“皇上,奴才已聞楊應琚行徑,頗為不齒。”明瑞起身再次行禮,“奴才以為,緬甸猖狂至此,若不直取徹底降服,恐再生禍亂!”
乾隆點了點頭,他這個侄子真是把話說到他心坎兒里了。
今日早朝,他與百官提及攻打緬甸時,還有朝臣提議以和為貴,可遣使臣與緬甸國王商議出一個劃地而治,互補侵犯的和書。
若是此提議只有一人也就罷了,居然還有皇親貴胄附和,這可把乾隆氣得夠嗆。
當即在早朝,乾隆就陰陽怪氣地懟了回去。
然后力排眾議,一人獨斷。
此戰非打不可,且絕不能輸。
這關乎的不止是邊境的安穩,還有他乾隆的面子。
所以,此戰非明瑞不可。
桌案上,作戰地圖打開,一旁還有幾張畫了路線的圖紙。
“這是朕與傅恒商議過的,你且看看又何不妥。”
明瑞看著作戰路線,思考了片刻,“回稟皇上,奴才提議兩路并行,直搗黃龍。”
開兩路,傅恒也提到過,幾張畫好的路線圖中就有。
乾隆點點頭,又拿出了一張,三路并行圖。
乾隆覺得三路更為穩妥一點,但同樣面臨一些問題。
走三路,中路是一條江,江上與山上的瘴氣都很重,并不容易控制。
考慮到毒蟲問題,有些毒蟲近水而生,人站在船上穿梭于瘴氣與毒蟲并存間,且腳下受限,不確定因素很大。
“我們能考慮到這個問題,那緬甸國王也會想到,這個位置暫且不用考慮。”明瑞回道。
“那若是分東路和西路軍并行,若是東路軍不敵而繞道回撤,西路軍完全來不及接應。”乾隆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回皇上,奴才有信心,統領東路兵馬一路殺穿,而西路軍只要負責退敵接應,兩軍匯集于此,即可直搗黃龍。”
乾隆嘆了口氣,東路多是山林,且途徑江河,也是險象叢生。
“康安給了奴才兩張藥方,與毒蟲瘴氣有用,天時地利人和,此戰完勝!”
乾隆聽完,雖有不忍,卻還是點頭同意了。
這么一談,就談到了天黑,明瑞在宮里用過了晚膳,方才出宮。
他先去見過自己的額娘,然后拿著藥方開始做準備。
在京逗留半月有余,明瑞出發前給福康安留了信。
此次戰役的將兵皆有乾隆一人獨斷,明瑞掛主帥,同行的是鑲黃旗的額爾景額,海蘭察任副都統隨軍。
福康安叮囑在前,海蘭察特意把特種營的五名兵丁和壓箱底的火器一并帶上。
乾隆三十二年,三月底,兩軍出發前往云緬邊境。
……
另一邊,福康安護送佟佳氏回京,路遇大雨寸步難行,只能在半路驛站逗留五日左右。
福康安心里著急。
在驛站看到明瑞的信,福康安算了下時間,從京城到云南邊境,差不多兩個月。
福康安從這里回到京城,在向乾隆奏請抵達云南,再快也要到八月份了。
作戰人員安排也是機密,明瑞并未在信中寫明,只是一個勁地夸果茶好喝,讓福康安回京后給佟佳氏送點。
“今晚雨會停,我們明早就出發,加快腳程!”佟佳氏提議道,福康安一臉愁容,令她有些擔憂。
沿途,她再三提議自己獨自回京,但福康安接下了護送重任,自然不會半途而廢。
“堂嫂,來得及,今晚好好休息,明日一早出發。”
回房后,輾轉反側,福康安打算省去回京請旨的步驟,直接在驛站向乾隆請旨。
如此,抵京后休整幾日便可直接出發云南,也算是走一步省一步。
信件加急送往京城,接到福康安的奏請,乾隆甚是滿意,拉著傅恒不停地夸贊自己的眼光好。
“這么多年的費心安排,這孩子終于長大懂事了。”
每次打仗需要主帥的時候,乾隆總是會感嘆自己身邊可用之人甚少。
福康安聰慧如此,若不是人還小,一定會被優先考慮。
自己的兒子都能得到重用,傅恒心里樂呵呵,當即跪下向乾隆請旨,允福康安抵京后即刻趕往云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