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云霧山,凌云觀
- 我說:要有靈氣復蘇
- 永生不死之神
- 2011字
- 2025-06-25 15:17:43
傳說背景:“鎮壓妖魔”的傳說雖已湮滅,但道觀本身的存在就是絕佳的舞臺布景,為即將上演的“神魔大戰”提供了天然的合理性土壤。
目標明確:機動一隊、二隊正在趕來“尋找劍仙”的路上!
他們就是這場“大戲”預設的、最“優質”的觀眾和“信力”爆發源!
“集中火力,畢其功于一役!只要在這支特殊小隊面前,把這場戲做足、做真、做到極致震撼……后續的能量收割,就有了一個爆炸性的、官方背書的源頭!”
明陽的意念做出了最終的決斷。
意念驅動下,藏匿于墻體陰影中的那只微小蝙蝠,猩紅的眼瞳深處閃過一絲冰冷而狡黠的光芒。
它無聲地調整了一下收攏的翼膜,動作流暢得如同陰影本身的蠕動,一個無聲的、屬于頂級掠食者和瘋狂導演的笑容,仿佛在黑暗中無聲地裂開。
下一秒,它如同融入水中的墨滴,又似穿透實體的幽靈,悄無聲息地穿透了層層厚重的混凝土和冰冷的鋼筋叢林,向著會議室外更廣闊、更自由的夜空潛行而去。
目標明確:趕在機動一隊、二隊的車輛之前,抵達凌云觀!
直線距離的飛行,無視城市道路的蜿蜒曲折和交通阻塞,其速度優勢是地面載具望塵莫及的。
蝙蝠的形態在夜風中疾馳,如同一個微小的、高速移動的陰影。
它掠過燈火輝煌卻喧囂浮躁的城市上空,下方是車水馬龍的光帶,上方是沉寂的星空。
沒過多久,城市的光污染便迅速褪去,取而代之的是郊外更深的黑暗與自然的靜謐。
蝙蝠精準地轉向城西,一頭扎進了籠罩在厚重夜幕與濕冷霧氣中的云霧山脈。
山勢起伏,林木在夜風中發出低沉的嗚咽。
蝙蝠依靠超聲波精準地描繪著地形,避開障礙,俯沖而下,最終懸停在一個被群山環抱、云霧仿佛凝固般的幽深山坳上空。
下方,便是此行的目的地——凌云觀。
眼前的景象與情報所述別無二致,甚至更為破敗:
主體建筑:幾座依山而建的道殿,飛檐斗拱的輪廓依稀可見往昔的莊嚴,但如今漆皮剝落殆盡,露出朽壞的木質和灰白的石基。
主殿的屋頂塌陷了一角,巨大的窟窿像一只空洞的眼睛,冷漠地凝視著夜空。
院落:青石板鋪就的庭院縫隙里,野草頑強地鉆出,長得近乎齊膝高。
一個傾倒的石質香爐半埋在雜草中,爐內積滿了雨水和腐爛的落葉,再無半點香火痕跡。
氛圍:死寂。
一種深入骨髓的、被時光和遺忘徹底拋棄的死寂。
只有山風吹過殘破窗欞發出的嗚咽,以及夜行動物偶爾的窸窣聲,更添幾分凄涼。
觀內確實還有極其微弱的人類氣息,如同風中殘燭,想必是那幾個僅存的老道士,氣息渾濁而衰弱,沉浸在無夢的沉睡或枯坐之中。
明陽沒有興趣,也沒有時間與那幾個老邁的道士產生任何交集。
他的意念操控著蝙蝠,如同夜行的鬼魅,悄無聲息地繞過前殿殘破的輪廓,向著道觀后方更幽深、更荒蕪的山林地帶潛去。
在一處被嶙峋怪石和茂密荊棘徹底遮蔽、月光都難以透入的絕對陰影中,蝙蝠的形態如同水銀般融化、重組。
暗影扭曲、膨脹,最終凝聚出明陽修長而略顯蒼白的人類形體。
他站在冰冷的巖石和腐敗的落葉之上,夜風拂動他黑色的衣角。
“這遠距離的‘蝙蝠替換’……確實便捷。”
明陽低聲自語,聲音在寂靜的山林中顯得格外清晰,又迅速被黑暗吞噬。
他能清晰地感受到空間跳躍對能量的抽取,如同血管中血液的快速流失。
“代價不菲,但勝在無聲無息,不留痕跡,是潛入的絕佳手段。”
然而,形態轉換完成的瞬間,一股源自生命本能的、狂暴而原始的嗜血欲望如同高壓電流般猛烈沖擊著他的理智堤壩!
長途奔襲、形態轉換、尤其是維持“人形”這種對吸血鬼而言需要額外能量抑制本能的形態,都在加劇著這具身體對生命能量的饑渴。
他能清晰地“聞”到觀內那幾個老道士身上散發出的、如同微小火苗般的生命氣息,那氣息此刻對他有著致命的誘惑力,仿佛沙漠旅人眼中的甘泉。
“嘖……”
明陽眉頭緊鎖,強行壓下喉嚨深處翻涌的灼熱感,集中意志,更穩固地維持住“人形”的偽裝。
蒼白的皮膚下,細微的青筋因克制而微微凸起。
明陽迅速變回人類形態,避免被吸血鬼形態的欲望控制。
他深吸了一口山中冰冷潮濕、帶著腐殖質氣息的空氣,試圖冷卻體內的躁動。
目光如鷹隼般掃視著周圍的環境:
濃霧在山林間緩緩流淌,如同冰冷的白色紗幔,纏繞著虬結的古樹和猙獰的怪石。
植被異常茂盛,藤蔓如同巨蟒般纏繞著樹木,低矮的灌木叢生,腳下是厚厚的、不知積累了多少年的腐葉層,踩上去松軟無聲。
環境足夠隱蔽、幽暗,符合“封印之地”的想象氛圍。
但是,不夠“具體”!
這里只有大自然的荒蕪與時間的侵蝕,缺少一個明確的、具有說服力的“封印點”——想象中那種刻滿符文的古老石碑、深不見底散發寒氣的鎖妖井、或是被巨大鐵鏈纏繞的幽深洞窟。
沒有這些關鍵的“道具”,憑空在樹林里變出一個妖魔,說服力大打折扣,很難讓那些帶著精密儀器的特殊小隊瞬間建立起“此地封印妖魔”的直觀認知。
“需要……一個‘舞臺’。”
明陽的意念飛速運轉,如同最精密的探針,以他為中心,強大的感知力如同無形的潮水般洶涌而出,穿透濃霧、巖石、土壤,細致地掃描著后山每一寸土地的結構、能量殘留、地質構造。
超聲波、能量感知、甚至對物質密度的細微辨析……多種探測方式同步進行,構建出一個詳細的立體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