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珠聯璧合
書名: 紅顏知己蔡文姬作者名: 菊花一枝蒿本章字數: 4350字更新時間: 2025-05-22 03:28:22
1
蔡琰撥斷第五根琴弦時,曹植正巧踏碎滿地月光而來。斷裂的冰蠶弦在他靴尖纏成銀亮的繭,驚得廊下鸚鵡撲棱著翅膀叫嚷:“錯啦!錯啦!“
“錯的是文姬先生的琴譜。“曹植解下狐裘裹住她凍紅的指尖,“《胡笳十八拍》第十一拍該用商音,你卻用了變徵。“他忽然執起案上朱筆,在她掌心畫了道弧線,“就像這樣——“
蔡琰猛地抽手,筆尖朱砂濺上他月白錦袍,恰似雪地落梅。她瞥見少年衣襟內露出的《洛神賦》草稿,嗤笑道:“子建公子分得清變徵與變宮,卻分不清宓妃與凡女?“話音未落,曹植已擒住她手腕按在琴身,斷裂的琴弦勒出紅痕。
“分得清。“他俯身時松木發香混著墨香,“宓妃的眉黛是先生研磨的螺子黛,足鈴是先生謄經時扯斷的佛珠。“溫熱的呼吸拂過她耳后舊箭疤,“那日匈奴人的箭...也是我親手拔的。“
2
更漏滴到三更時,蔡琰正修補被曹植扯壞的琴囊。忽有冷箭破窗而入,釘碎案頭青瓷筆洗。她翻身滾入屏風后,摸到暗格里冰涼的匕首——那是十二歲生辰時,曹植塞進她妝奩的及笄禮。
“文姬先生好警覺。“黑衣刺客扯下面巾,竟是白日送冰蠶絲的老匠人。他指尖轉著枚帶血的玉玨,“陳留王托我問先生,建安七年的那場大火...“
蔡琰的匕首突然被冰蠶絲纏住,曹植自梁上躍下,袖中《洛神賦》稿紙如雪片紛飛。他攬住蔡琰后仰的腰肢,就勢在滿地宣紙上滾了三圈:“先生當年教我避箭的身法,可沒說過要賠上自己的《女誡》注本。“
刺客的刀鋒劈開青玉鎮紙時,曹植忽然咬住蔡琰耳垂:“抱緊了。“他扯斷她腰間絳帶纏住房梁,抱著人蕩過滿地狼藉。斷裂的冰蠶絲在月光下泛著幽藍,將刺客絆倒時正巧纏上燃著的燭臺。
3
火舌吞沒書簡的焦香里,曹植正為蔡琰包扎腕間傷口。他故意將絹帕系成蝴蝶結,指尖撫過她掌紋:“先生可知,當年你教我臨的《快雪時晴帖》,每道折筆都藏著卦象?“
蔡琰抽回手時帶翻藥匣,艾草灰落進曹植衣領。他忽然擒住她腳踝,扯落繡鞋露出踝間銀鈴:“就像這鈴鐺里的密信——'七月既望,鄴城有變'。“鈴舌中滾出的蠟丸被火烤化,露出半張布防圖。
“你早就知道...“蔡琰的銀簪抵住他喉結,“那場大火燒死的根本不是我父親...“
曹植笑著咽下簪頭墜著的珍珠:“我知道先生把真賬冊縫進我的《公宴詩》注疏,知道你在我的玉佩里藏了砒霜。“他忽然含住簪尖,“還知道你現在心跳得比被匈奴人追殺時還快。“
4
五更天,蔡琰在銅雀臺頂找到了曹植。少年赤足踏著琉璃瓦,手中酒壺倒映出鄴城星火:“先生來得正好,看這萬家燈火像不像你譜里的《廣陵散》?“
她甩出冰蠶絲纏住他腳踝:“像你昨夜燒我書房的火!“曹植就勢跌落,抱著她在屋脊上滾了七圈才停。碎裂的瓦片劃破他后背,鮮血滲進她素色襦裙。
“別動。“蔡琰撕開裙擺為他包扎,發現他脊背舊疤組成《洛神賦》的章句。曹植忽然翻身將她壓在身下:“當年先生為我擋箭留下的疤,是不是也該還禮了?“
破曉的晨光中,他咬斷她束發絲絳。三千青絲披散時,東南方突然升起狼煙——正是蔡琰在布防圖上改動過的方位。
5
曹植殺出重圍時,左肩還插著匈奴人的鳴鏑。他撞開地窖暗門,將蔡琰塞進酒甕堆:“先生當年釀的杏花春,總算...“
“閉嘴!“蔡琰扯開他血染的衣襟,唇齒咬住箭桿猛地拔出。曹植悶哼著將臉埋進她頸窩,舌尖舔去她睫毛上的血珠:“原來先生的醫術,比琴藝更...嗯...“
地窖突然灌進濃煙,蔡琰含了口烈酒渡給他。曹植趁機加深這個吻,直到匈奴人的腳步聲逼近才松開:“若活著出去...“他塞給她半塊虎符,“先生得教我《胡笳第十九拍》。“
當火把照亮地窖的剎那,蔡琰撥響了備好的焦尾琴。冰蠶弦割破十指,血珠隨《廣陵散》的音律飛濺,竟在墻上映出洛水河圖——正是曹植昨夜用傷口鮮血繪制的逃生路線。
6
三個月后,曹植在洛水畔找到蔡琰。她正焚燒殘缺的琴譜,灰燼中忽然露出金絲編就的婚書。
“建安三年,鄴城初雪。“曹植自背后擁住她,腕間冰蠶絲與她的青絲糾纏,“你說結發該用青絲,我卻偷換了捆書的冰蠶絲。“
蔡琰轉身時,落日正將他眼中的星河點燃。她咬破指尖在婚書添上最后一筆:“現在我知道了...“血珠滲入“死生契闊“的契字,“冰蠶絲捆得住詩稿,卻捆不住...“
余音被吻封緘。洛水對岸,被燒焦的焦尾琴突然發出清越泛音,驚起白鷺掠過他們糾纏的身影,在霞光中拖曳出《胡笳十九拍》的旋律。
蔡琰望著金絲婚書上蜿蜒的血跡,洛水的風裹著曹植袖間的沉水香撲面而來。他腕間的冰蠶絲不知何時已纏上她的指尖,在落日下泛著星子般的光。
“當年先生教我結發同心,可沒說要用琴弦。“曹植的指尖勾住她耳后一縷碎發,冰蠶絲順著發梢攀援而上,“就像你總把密信塞進我的詩箋——建安五年的上巳節,你在我《洛神賦》的批注里藏了求救信箋。“
蔡琰的耳尖驀地發燙,那日她被匈奴探子圍困在藏書閣,確是在他送來的詩卷夾層塞了染血的布條。此刻曹植的唇擦過她發紅的耳廓:“那方錦帕我收在貼身的香囊里,每次上戰場都帶著。“
突然響起的馬蹄聲驚散了曖昧的氣氛。曹植攬著蔡琰旋身躲入蘆葦叢,冰蠶絲在二人腰間纏成密網。追兵的火把映紅水面時,他忽然含住她欲呼救的唇,渡來一顆裹著蜜蠟的藥丸。
“吞下去。“他的掌心貼著她后頸輕撫,“這是用你種的忍冬花煉的解毒丸。“追兵的箭矢射穿他們頭頂的蘆花,曹植就勢抱著她滾入洛水。冰涼的河水浸透衣衫時,蔡琰才發現他早已用冰蠶絲在兩人手腕系了死結。
水下糾纏的青絲如潑墨般散開,曹植忽然咬開她腰封暗格,取出的夜明珠照亮河底石刻。蔡琰瞪大眼睛——那分明是她三年前遺失的《河圖注疏》,此刻正與曹植背上的疤痕完美契合。
“那日你為我拔箭療傷...“曹植的指尖劃過她震驚的眉眼,“我聽見你在帳外對著月令圖哭泣。“他引著她的手撫上自己心口的箭疤,“所以我把你的注疏刻在背上,這樣每次出征都能帶著先生的學問。“
水面上的追兵仍在放箭,曹植忽然解開外袍將人裹住。繡著洛神紋樣的內衫在幽藍水光中浮動,他貼著蔡琰的唇輕笑:“現在先生可看清了?我的宓妃從來只有...“
話未說完,對岸突然傳來焦尾琴的轟鳴。蔡琰腕間的冰蠶絲劇烈震顫,數十根琴弦破水而來,在水底織成閃著金光的樂譜。曹植瞳孔驟縮——這正是他們昨夜在火場中共同譜寫的《胡笳十九拍》!
追兵的慘叫從岸上傳來,琴音化成的金線正絞殺著匈奴騎兵。蔡琰忽然咬破指尖,在曹植胸口快速書寫。血珠凝成的卦象發出紅光,將二人籠罩在球形結界中。
“這是...歸藏易的遁甲術?“曹植望著周身流轉的卦象,忽然想起什么似的低笑,“難怪先生總在我茶里加朱砂,原來...“
蔡琰的銀簪抵住他喉頭:“再提試藥的事,我就讓你嘗嘗真正的鴆酒。“話音未落,曹植已握著她的手將簪子插入自己發間,墨玉簪頭碰觸到機關,瞬間彈出細如牛毛的
銀針擦著匈奴騎兵的咽喉沒入洛水,激起細小的血花。蔡琰的指尖還按在曹植胸口未干的卦象上,忽然被他捉住手腕按在河底石碑:“先生的血書符咒,倒是比太醫院的止血散更靈驗。“
水面突然炸開數道水柱,十二名匈奴薩滿踏著青銅鼓浮出水面。為首的獨眼祭司搖動人骨鈴,河底頓時竄出無數纏繞怨魂的水草。曹植將蔡琰護在身后,軟劍挽出的劍花竟在空中凝成《洛神賦》的辭句。
“翩若驚鴻,婉若游龍——“他朗聲長吟,劍氣化作的墨字突然燃起幽藍火焰。蔡琰會意,立即撥動腰間玉玨相和。清越的玉石聲里,燃燒的字句結成八卦陣圖,將撲來的怨魂盡數焚毀。
曹植趁機咬破指尖,在劍身飛快寫下《公宴詩》。鮮血浸透篆字的剎那,劍鋒竟分化出七道虛影:“建安十六年冬,先生教我分茶寫詩的功夫,今日倒用在分光劍影上了。“
七道劍光如北斗列陣,將薩滿們的青銅鼓劈成碎片。蔡琰趁機甩出冰蠶絲纏住曹植腰身,借力躍出水面。她在半空旋身時廣袖翻飛,藏在袖中的朱砂符咒如紅蝶紛飛,正落在曹植方才用劍氣刻出的陣眼。
“離火生風,巽木助燃——“她并指念訣,整條洛水突然沸騰如煮。曹植的劍氣遇朱砂暴漲三丈,將匈奴薩滿困在火陣之中。烈焰映紅他帶笑的眼睛:“原來先生那日罰我抄的《易經》,是為今日備著?“
兩人背靠背落在焦尾琴旁時,琴身突然迸發七彩流光。蔡琰的指尖剛觸到琴弦,就被曹植握住手背:“《胡笳十九拍》的殺陣太耗心神,這次換我助先生。“他竟用劍鋒割開掌心,將鮮血滴在琴弦上。
血珠沿著冰蠶絲滾動的軌跡,在琴面繪出星圖。蔡琰忽然想起三年前的上元夜,曹植在觀星臺為她講解二十八宿的模樣。她眼眶微熱,反手與他十指相扣:“角宿屬木,奎宿主殺——子建,搖光位!“
琴弦應聲顫動,北斗第七星的位置突然射出金光。曹植會意,將染血的軟劍擲向光柱中心。劍身穿透星圖的剎那,整張焦尾琴浮空而起,十九根琴弦自動彈奏起他們在地窖共同譜寫的旋律。
匈奴人的慘叫與琴音共鳴,洛水掀起十丈高的浪墻。曹植突然攬過蔡琰的腰,帶著她踏浪而起。他繡著銀線云紋的衣袂在風中獵獵作響,吟誦聲穿透水幕:“髣髴兮若輕云之蔽月,飄飖兮若流風之回雪——“
蔡琰在他懷中掐訣,接續下半句卦辭:“驚鴻陣,起!“浪花霎時凝成無數展翅鴻雁,叼著燃燒的琴譜俯沖而下。火光中,曹植忽然低頭含住她耳垂:“先生的驚鴻陣,可比我的《洛神賦》生動多了。“
水霧彌漫間,蔡琰瞥見他鎖骨下方新添的傷口,正是方才護著她時中的暗箭。她猛地扯開他衣襟,唇舌覆上傷處吮出毒血。曹植悶哼一聲,指尖深深陷入她腰間軟肉:“先生這般...倒比匈奴人的毒箭更難熬...“
“閉嘴。“蔡琰將解毒丸咬碎渡進他口中,指尖順著脊背的《河圖注疏》疤痕下滑,“你既把注疏刻在身上,就該知道離卦主火,最忌心浮氣躁。“話音未落,曹植已扣住她的后頸加深這個吻,將剩余的解毒丸推回她唇間。
水下突然傳來機括轉動聲,蔡琰警覺地推開他:“青銅機關要重置了!“曹植卻笑著將人拉回懷里,任由旋轉的青銅齒輪擦過肩頭:“先生可知這機關的動力源?“他引著她的手按在自己心口,“每次見你奏琴時,這里就跳得比水車轉得還快。“
追兵在驚鴻陣中潰散時,東方既白。蔡琰精疲力盡地靠在曹植肩頭,發現他正用冰蠶絲將兩人的頭發編在一起。晨光中,他垂眸輕笑:“結發為君妻,席不暖君床——現在先生總該認這冰蠶絲做的婚書了?“
“除非...“蔡琰突然扯開他衣襟,蘸著血跡在《河圖注疏》的疤痕旁寫下“生死同契“,“你把這句話也刻上去。“曹植擒住她搗亂的手腕按在琴身,斷弦勒出的紅痕與舊傷重疊:“那先生得日日親手敷藥才行。“
洛水對岸忽然傳來編鐘清響,曹植神色微變:“是大哥的召令。“他迅速將蔡琰藏進岸邊烏篷船,轉身時袖中滑落半枚虎符,“若三更未歸...“話未說完,蔡琰已咬破他指尖按在虎符缺口:“那我就用焦尾琴拆了銅雀臺。“
曹植大笑著躍上岸,走出三步又折返。他扯斷腕間冰蠶絲纏在蔡琰簪頭,俯身時松香盈袖:“差點忘了——“吻落在她顫抖的眼簾,“先生今日的眉黛,用的是我去年上巳節送的螺子黛吧?“
小船隨波漂遠時,蔡琰摸到妝奩暗格里的黛粉盒。鎏金盒底赫然刻著小小的“植“字,與她今晨畫眉時的心跳共鳴。對岸的焦尾琴突然自鳴一聲,驚起的水鳥掠過她含笑的唇角,在霞光中拖曳出未完的《十九拍》尾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