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022.口碑與票房(跪求追讀)
- 華娛:我真不想躺贏啊!
- 密州童言
- 2396字
- 2025-05-28 07:30:29
望著涌入的觀影人潮,徐航轉頭對景恬說道:
“走吧,咱們也進去看看!”
“好?!?
景恬點點頭,像個歡樂的小企鵝,抱著可樂和爆米花,跟在他身后步入放映廳。
《那些年》的放映廳內,可謂座無虛席,徐航特意買了兩張角落里的票,免得被人認出。
他很快發現,現場的這些觀眾當中,有不少都人手里拿著電影的紀念明信片。
按照與各大院校商議好的宣傳計劃,只有電影放映結束后,工作人員才會在門口給觀眾分發具有紀念意義的明信片。
也就是說,手里拿著明信片的觀眾,都是第2次返場。
他甚至聽到有觀眾在那小聲議論,要集齊所有的明信片。
徐航當初在設計紀念品的過程中,總共準備了6個版本隨機發放。
想要將明信片全部集齊,豈不是至少要看6遍?
當然了,觀眾也可以用其他方式,比如跟影院的工作人員溝通。
不過就算這樣,對于《那些年》的票房增長也有極大幫助。
放映開始。
1個小時零42分鐘的時間里,幾乎沒有觀眾離席,全程從頭看到尾。
當沈佳怡與柯敬騰因為誤會而分道揚鑣時,現場的很多觀眾都發出嘆息。
最后二人在婚禮上的吻戲,又惹得很多小女生尖叫不已。
從觀眾的反應上就足以看出,《那些年》已經成功調動了觀眾的情緒。
就連身旁的景恬,也沉浸在電影的氛圍當中,不自覺間拉住了徐航的手。
感受到對方掌心傳來的柔軟與溫度,這一刻,仿佛二人真的成為現實世界的沈佳怡與柯敬騰。
當影院燈光逐漸亮起,伴隨著《那些年》鋼琴曲的旋律,播放電影花絮時,觀眾們還在耐心地觀看。
沒有等到花絮播放,徐航便帶著景恬離開影廳。
影院外,早已有很多觀眾在等候下一場次的播放。
反觀《柯可西里》那邊,幾乎沒什么等待的觀眾,說明還有很多空場。
院線方見狀也緊急做出調整,開始減少柯可西里的播放場次,將放映權重,集中到《那些年》這邊。
《那些年》的火爆情況,不光持續在線下。
年輕網友在看完電影之后,紛紛在貼吧和天涯發帖,對這部電影做出最中肯的評價。
最熱門的帖子,名字叫做【我要向《那些年》電影道歉】
博主名叫“文明哲”是一位博士。
他在此之前曾經公開抨擊過《那些年》電影。
表示這部電影,不應該跟路釧的《柯可西里》同時上映。
一部是頌揚愛情的零營養電影,而另一部則是深刻且具有內涵的現實主義題材。
這個帖子有將近百萬的瀏覽量,超過5000條的評論跟帖。
也成為天涯論壇里,抨擊《那些年》電影的前線陣地。
現在,這位“文明哲”突然掉頭,說出了觀影后的忠實評價:
“這是一部青春感十足的影片,感情真摯,讓人極具代入感。
能夠喚醒觀眾的青春回憶.....”
洋洋灑灑幾百字,將電影的各種細節夸了個遍。
也說出自己認為電影不足之處,但依舊要承認:
作為一名新人導演,徐航能夠做到這樣已經十分難得。
除此之外,“文明哲”還說出了《柯可西里》的觀影感受。
劇情嚴肅緊張,需要一定的門檻,偽紀錄片的模式也很真實。
總體來說,他的評價很中肯,算是不偏不倚。
卻依舊在天涯的影視板塊引起了極大震動。
誰都沒想到,《那些年》最大的黑粉,居然在電影上映的第一天就臨陣倒戈了!
而當初在天涯公開發帖,支持《那些年》和徐航的博主——擰財神,也跟著迎來了口碑反轉。
“財神哥,我要向你道歉!沒想到你這么有眼光?!?
“帶著懷疑甚至嘲笑的態度去看了《那些年》,才發現最該嘲笑的是我自己。
這部影片充滿溫情,也充滿對于青春的遺憾,是一部讓我忍不住第2次回看的影片?!?
不光天涯論壇如此,包括貼吧等互聯網熱門論壇,《那些年》的討論度,對比《柯可西里》也迎來了全方位的碾壓。
到了電影上映的第3天,各大院線終于整理出了首日票房。
《那些年》電影的首日票房,為427萬!
這個數字非??捎^,畢竟電影的投入成本也才不到300萬。
而且《那些年》這部電影后續票房呈現出上漲的趨勢,第2天的觀影人次居然比第1天還高。
這也得益于口碑的翻轉,原本沒打算去看電影的觀眾,也選擇趁著節假日走進影院,好好看看這部口碑很高的影片究竟是什么成色?
因此第2天的票房,居然比首日還高了70萬,來到了489萬。
院線方眼看著《那些年》電影銷量勢頭很猛,紛紛開始增加觀影場次,同時將徐航和景恬的宣傳牌,放在影院最顯眼的位置。
到了第3天,則成功突破500萬,來到了535萬。
后面票房開始緩步下降,每天平均下來依舊在400萬左右。
反觀《柯可西里》最開始表現的非常高調,可電影上映后,制片方卻遲遲沒有公布首日票房。
后續路釧帶著團隊宣傳的過程中,面對媒體和記者采訪時,對于票房問題也開始閉口不談。
轉頭從電影的真實性,以及深度等話題開始聊。
全然忘記最開始是他面對媒體和記者采訪時,夸下海口,表示:
要用票房和口碑,來檢驗什么是好看的電影?
如果按照當初的標準,毫無疑問《柯可西里》完敗。
另一邊,徐航帶著主創團隊做宣傳時,媒體和記者同樣也不可避免地問到票房問題。
新京報的記者搶先一步,拿著話筒對徐航提問道:
“徐導,您的第1部電影上映的前5天,就已經斬獲超過2400萬的票房,超過之前的第3名《千機變2花都大戰》
這個成績,在國內目前已經上映的電影中,排在《十面埋伏》,和《新警察故事》以后,暫列第3名。
對于這個成績,不知道您是否滿意。
而且同期上映的《柯可西里》票房也不如《那些年》,
路釧導演曾經說過,要靠票房和口碑來檢驗一部電影的水準。
現在他好像失敗了,對此你有什么看法?”
電影上映才5天,就已經拿下2004年已經上映的票房第3名,這個成績確實十分恐怖。
排在第1名的是張依謀的《十面埋伏》,票房高達1.5億。
第2名的,則是城龍《新警察故事》票房4300萬。
徐航首部影片,就能和華語電影知名大腕同場競技,實力確實不容小覷。
也難怪有多家媒體,爭相對他進行采訪。
同時大家也躍躍欲試,期待徐航能說點回應的話。
面對眾多的媒體記者,徐航微微一笑:
“首先我很感謝影迷朋友們的支持。
如果沒有他們,就沒有現在的觀影熱潮。
青春就像一場沒有彩排的電影,《那些年》為大家補上了一張青澀而又美好的回憶。
至于后面那個問題?!?
說到這兒,徐航話鋒一轉:
“那位導演說的對。
票房和口碑是檢驗電影的重要標準。
感謝觀眾朋友們,用實際行動投出了寶貴的一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