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利益捆綁
- 年代,從抓賊立功開始起飛
- 四海散人
- 2195字
- 2025-06-03 00:05:00
“小山,你可算回來了,老子等的花都謝了。”
王林上來給李青山一個熊抱。
上一次雙方合作,王林從中得了不少的好處。
“王哥,這是我堂弟李青田。以后我要是過不了來的話,就讓他過來給你對接業務。青田,叫王哥。”
李青山正式把堂弟介紹給王林。
王哥好!
李青田也很懂事。
“老弟客氣了,都是自家哥們,以后有什么需求,直接來找我。”
王林拍了拍李青田的肩膀。
李青山這小子可以啊,現在都有手下了。
不壞,不壞!
“五噸桔梗準備好了嗎?”
“都給你備著呢,啥時候要,給你送過去。”
“這個先不忙,我得先去鄉鎮跑一趟。這是我需要的藥材。”
李青山遞過來一張單子。
鄉鎮診所對藥材的需求量有限,兩噸左右已經是極限了。
“沒問題,晚上能給你準備好。”
王林粗略地看了一眼,接著點了點頭。
上周的物資還是很給力的,姑父那邊也很滿意,公司大小員工也都高興。
“還是老規矩,給我準備一輛車,明早上我過來拉走。”
李青山叮囑道。
“早就給你準備好了,那輛天津雁也專門給你留著呢。”
王林也做好了準備。
“成!明早上我帶錢來。”
李青山點了點頭,拿出了貨款。
他總共有兩萬多塊,給爺爺看病花去了近六千,只剩下一萬多點了。
“不急,不急。我姑父說了,可以晚點付款。再說天天帶這么多錢來回的,不安全。”
王林卻擺了擺手。
上次李青山先錢后貨的做法已經取得了王林姑父的信任。
再說了,人家還有一張大單準備著呢。
這點信任還是有的。
“那就多謝咱姑父了。”
李青山從包里掏出兩條煙,塞到了王林手上。
“自家兄弟,客氣啥?嚯啊,干部煙,你小子行啊。”
王林是滿眼放光。
這煙在大田縣可不多見。
李青山笑了笑。
回來之前,顧雅潔帶著他去任偉那里認了門,雙方也正式以兄弟相稱了。
這兩條煙也是任偉的回禮。
李青山就借花獻佛了。
畢竟以后他還得指望王林和他姑父出力。
敲定了藥材的事情,李青山又帶著堂弟在城里轉悠了一圈吃吃玩玩,還買了些日用品以及米面糧油。
這是給堂弟準備的。
接下來一段時間,他要常住印刷廠。
農村的孩子早當家。
十六歲的李青田自己會做飯,廠里也有鍋碗瓢盆。
生活的問題也無需李青山過問。
……
第二天剛亮,李青山帶著堂弟來到了藥材公司。
“小山,這里……”
王林也早早的過來了,在門口給他招手。
王哥早!
李青田規規矩矩的打了個招呼。
“這是藥材的出庫單和相應證明。”
王林點了點頭,把手中的資料交給李青山。
這種交易看起來合規合法,但實際上經不住推敲。
所以也只能王林親自過來對接。
“很好!”
李青山滿意地點了點頭。
“車上可不止兩噸藥材哦。”
王林眨了眨眼睛。
李青山也瞬間秒懂。
還是那句話,與人方便,自己方便。
既然李青山這么懂事,他也不會吝嗇。
出庫入庫都有學問。
“那得多謝王哥了,回頭我給你多帶點土特產。”
李青山拿過車鑰匙。
客氣了!
王林親自指揮打開了倉庫后門,目送二人開車離開。
斜杠小青年一路疾馳,很快離開了藥材公司。
“哥,原來你會開車啊?俺長這么大,還是第一次坐汽車?回村后,可以跟他們吹一輩子。哈哈,比起這個,拖拉機算啥?”
一路上,李青田興奮不已,對自家堂哥更加的崇拜。
呵呵……
李青山微微一笑。
對堂弟的羨慕也很理解。
八十年代農村孩子別說開車了,坐過車的都很少。
偶爾在路上見一輛汽車過去,很多孩子都會追著聞汽油味。
“哥,開車麻煩嗎?你能不能教教我?”
李青田躍躍欲試。
“開車并不復雜……”
李青山簡單的給他解釋了一下步驟。
堂弟要是能學會開車,那就能幫他很多事情了。
什么是打火,什么是油門,什么是離合……
李青山耐心的介紹,堂弟也認真的聽著。
這小子倒是有些機靈,很快就把程序記下了。
“哥,我咋覺得這車跟拖拉機有些相似呢?”
李青田撓了撓頭。
村里有兩臺拖拉機,小時候他就喜歡跟著拖拉機跑,喜歡聽駕駛員講解駕駛拖拉機的技巧。
有時候趁駕駛員不在,他也會上去模擬駕駛。
有一次他跟小伙伴趁駕駛員沒熄火的時候,居然開動了起來。
當然結果很喜人,直接開進了溝里,幸好也沒造成損失。
“你開過拖拉機?”
這會兒輪到李青山驚訝了。
“有過一次,和大牛一起,大牛爹是村里拖拉機的駕駛員。不過最后掉溝里了。”
李青田老老實實的說道。
因為這事,他還挨了李洪國一頓胖揍。
哥倆一邊聊著,很快到了孫莊。
這會兒孫莊衛生所大院已經擠滿了人。
上次是他一個人,這次多了堂弟幫忙。
“諸位,還有一件事。”
李青山站在車廂里,大聲的喊了一句。
眾人也都停下了手中的活。
“我是二藥的調度員。這些藥材出自藥材公司,都來之不易……我們二藥之所以給大家提供這個便利,是想帶帶自家的藥品業務……”
他這次過來,可不僅僅是送藥材這么簡單,還擔負著另一個任務。
一廠和二藥的業務并不沖突。
但一廠的做法有些惡心,他們本身沒有中藥,卻拿代理的藥品過來推廣。
這顯然是斷二藥的后路。
是可忍,孰不可忍。
“但我聽說其他藥廠的人也下鄉了。他們的藥品可能更便宜一些。人家財大氣粗,我們二藥不行,就等著這點業務糊口呢,二藥要是垮了,這藥材業務可能要停了……”
一聽說藥材要停了,那些中醫診所開始慌了。
藥材公司的藥材不好弄,有了李青山這個渠道,他們省了錢又方便。
一旦這個渠道斷了,他們只能去市面上拿貨,價格貴不說,質量還沒有保障。
“李同志,我明白你的意思了,以后我們診所優先進二藥的藥品。”
“我們診所也是!”
“其他藥廠的藥再便宜,我們也要二藥的。”
“我們這邊除了一些必須的西藥,其他都進二藥的藥品。”
眾人也不傻,紛紛表態。
他們自然知道取舍。
二藥也不能垮,垮了他們也就沒藥材渠道了。
就這樣,李青山成功的把二藥跟這些鄉鎮小診所捆綁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