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嬴政的落幕
- 陛下,扶蘇反了!
- 皎皎秦時月
- 2169字
- 2025-06-04 20:24:22
一眾大臣們先是你推搡我一下,我推搡你一下,最終推搡到了李斯身上。
正在思考扶蘇為何發生如此巨大變化的李斯身為丞相,知道這個時候是他發揮自身作用的時候了。
李斯先是看看趙高,見他滿頭大汗但是強作鎮定,李斯知道趙高這回那是死定了。
隨后他又望著嬴政,“陛下,事已至此。微臣請陛下裁決。”
嬴政抬頭望著李斯,卻笑道,“李斯,你是朕親自封的丞相,又是扶蘇的岳翁。朕現在要你親自去見一趟扶蘇,告訴他,朕不會殺趙高的。”
眾人望著嬴政,個個臉上帶著生無可戀的表情。
是啊!懸著的心又死了。
本來以為自己活了,可是這就又死了。
嬴政說出這樣的話,正中李斯下懷,也是李斯預料之中的事情。
李斯欣然答應。
留下一干臣子你望望我、我望望你。
嬴政望著諸位大臣們,自然知道他們此時心里那些想法。
“蒙毅返回來了嗎?”
大臣們搖搖頭。
嬴政望著烏云蓋頂的天空,不一時天色又暗沉了下來。
馬車兩邊的旌旗,不知道什么時候已經被人放倒在了地上,根本沒人在意。
想到蒙氏兄弟已經倒戈扶蘇,而自己被大軍圍困,嬴政知道,自己恐怕已經大勢已去。
但是很可惜,他嬴政從來都是一個不認命的人。
蒙準帶著士兵們正在圍困嬴政,卻看到李斯大搖大擺帶著一行親衛走了出來。
蒙準看到李斯,那是沒什么好感的。
因為他這個人,眼里根本沒有道義可言,有的只是利益。
李斯表達了來意,遭到了蒙準的拒絕。
都說這個世界上最了解自己的人,就是敵人。
這句話不假的。
最了解李斯的,還得是蒙氏一族的人。大家都覺得李斯文采出眾、才思敏捷,只有蒙氏一族的人厭惡李斯,厭惡他的巧舌如簧、首鼠兩端,李斯能言善辯,總是能夠把周圍的人忽悠的一愣一愣的。
打發了李斯,鄧好忍不住問,“李斯畢竟是丞相,都不讓陛下見見他?”
蒙準皺眉,“陛下非常厭惡李斯,難道你不知道嗎?”
鄧好望著蒙準這般,看樣子這小子還是不知道輕重,“但是,你應該把這件事稟報給陛下啊。否則,這就是瀆職了。”
鄧好望著蒙準,“軍中哪有這條規矩?”
“你糊涂了,他現在是皇帝了。知情不報,這就是欺君。”
蒙準看向鄧好,愣了一下。
鄧好又說,“這可是朝堂政治大事。我們兩個哪有權力做主,交給陛下才是。你打仗打的腦子糊涂了。”
……
于是,蒙準又讓李斯等著,他們自己去稟報了扶蘇這件事。
扶蘇只是很輕描淡寫地回答說“那就把之前說過的話,讓李斯再次轉達給君父吧。”
“趙高不死,朕就不退兵。”
李斯沒見到扶蘇,但是確認了一件事,扶蘇已經稱皇帝了。
他把扶蘇的話原模原樣告訴了嬴政。
這個時候,天色已經完全昏黑。
斥候來回的跑,此時連人帶馬都已經累的氣喘吁吁,就差口吐白沫了。
嬴政坐在大帳里。
帳子里燈火通明,幾十只白色的飛蛾繞著燈盞飛舞。
天空中閃耀著無數的星星,營帳旁邊的河流處,花團錦簇,星星點點的螢火蟲四處飛舞。
今天晚上,全軍都在餓肚子,因為嬴政一口飯都不吃,諸位大臣們也戰戰兢兢的圍在嬴政身邊,更是滴水未沾。
整個軍營里都充斥著著一股莫名的躁氣。
大家已經很久都沒有吃飯了,而豪華的馬車外圍,布滿了據馬樁、鐵蒺藜。
嬴政的馬車馬頭都使用青銅焊接技術做個拔絲的鬃毛,車蓋更是采用靛藍色渲染制成銅蓋馬車,駿馬吃的都是上等的草料,比庶民百姓家吃的好。
然而,那錦繡繁華的富貴、彰顯第一稀有的金銅重器,在此刻被重重大軍圍困時,一時間黯然失色。
在外象征性駐扎的士卒們望著外圍剛布置完鐵蒺藜吃著菜粥的戍邊將士,一個個口水都流下來了。
大家都眼巴巴地望著對岸的士卒們吃的菜粥,一個個只感覺更餓了。
平日里總覺得日子過的快,可是這挨餓的時候,那時間就像是冷卻凝固了的豬油,完全不流動。
將士們忍著饑餓、默默的忍受著北方異地的蚊蟲叮咬,只能看著老鼠在隨行糧草馬車上跳來跳去,看著一口口干凈的發亮的大鍋,心里無限悲酸。
僅僅是底層的士卒,尚且對這種一頓飯不吃就感到難受。
何況那些平日里每頓飯都是山珍海味的將軍、大臣們呢。
最先頂不住的人,竟然是趙高。
原來啊,這趙高能夠得到秦始皇的喜愛,不全靠自己的獻媚邀寵、總是挑撥是非專攬大權。
趙高此人,平日里喜歡吃吃喝喝。
他長得很高大,也有一部分這個原因。
過去他和公子扶蘇沒鬧別扭,沒有利害關系糾葛的時候,趙高和公子扶蘇還是有過蜜月期的。
趙高會給扶蘇在宮外帶一些好吃的回來給他吃。
不為什么,扶蘇是嬴政的長子,趙高討好秦始皇也要連帶討好扶蘇。
而嬴政喜歡趙高,也是因為趙高不管什么時候,發生了什么事情,總是第一時間想著該吃吃該喝喝。
嬴政早年在秦始皇的咸陽宮,那是非常的不順利,非常的不快樂啊。遇到趙高一個這樣性格的人,當然愿意和他結交。
是結交而不是利用。
在這個關鍵的時候,趙高挨餓了,他竟然戲劇性地想著反正自己都要死了,能不能死亡前期讓秦始皇給自己安排一頓大餐讓自己享受一下。
他是個一心只想著自己的一些小利益,面對任何權貴都只想著巴結討好以獲取利益的人。
對于自身的存亡、自己的所作所為對大秦帝國會否有什么影響,是他從來都不曾考慮的問題。
他只想著自己,只想著自己的榮華富貴。
而大臣們,這時候有的和嬴政保持一致的見地。
因為他們發現了,一旦公子扶蘇繼位,他們在場這些人的榮華富貴全部都要沒了。
表面上是要趙高死,其實是公子扶蘇要用武力清除嬴政的私權陣營。
嬴政的落幕,也將意味著他們這些人徹底的和權貴絕緣。
大家都望著嬴政,惴惴不安地請他做決定。
當然,也有一部分人,已經在暗暗揣摩,怎么去討好公子扶蘇了。
每次政權的更迭,都需要一些人出來粉飾勝利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