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不被母親喜愛的童年
- 世界軍事名人傳記叢書:蒙哥馬利傳
- 陳曦
- 2181字
- 2025-06-11 14:48:43
作為亨利的妻子,年輕的莫德美麗活潑,她有著一頭瀑布般的黑色長發,大大的含情脈脈的雙眼,是個十足的美人兒。新婚期間,亨利帶著妻子周游劍橋、約克郡、愛登堡、格拉斯哥和愛爾蘭等地,盡情地享受新婚的幸福與歡樂。隨后,他們一同回到愛爾蘭,并很快有了自己的孩子。到了1889年,作為第四個孩子的伯納德也已經有了一個可愛的小妹妹尤娜,這一年的春天,亨利接受了一項任命:去澳大利亞的塔斯馬尼亞擔任大主教。于是,兩歲還不到的伯納德·勞·蒙哥馬利不得不開始了人生中第一次遙遠的跨洋旅行。在經過七個多星期的顛簸和風浪后,他們終于到達了遠在大西洋彼岸的澳大利亞洲塔斯馬尼亞島。
在到達塔斯馬尼亞就任主教之后,亨利·蒙哥馬利很快就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區的工作中,而年輕的莫德則把主要精力放在對子女的教育上。不久,他們的大女兒西比爾,因無法適應在澳洲的生活不幸夭折。很快,他們又擁有了在塔斯馬尼亞的三個孩子。而且,除了家中的七個孩子以外,莫德還需要撫養寄居在他們家中三位遠房親戚的孩子。蒙哥馬利主教家成了一個孩童成群、十分熱鬧的大家庭。
由于亨利主教只專心于教區的教務,無暇理會家中瑣事,照顧這樣一個大家庭的重任便落在莫德身上。不得不說,這樣的婚姻生活與莫德最初所想象的并不一樣。從表面上看,蒙哥馬利主教擁有幸福美滿的婚姻,家庭生活卻并沒有讓莫德感受到多少快樂。加上在當時的塔斯馬尼亞,主教的收入并不算很多,支撐起像蒙哥馬利家這樣一個大家庭需要很多開支,經濟上的拮據也就成為常有的事。時間久了,莫德的脾氣變得越來越糟糕,甚至到了專橫的地步。頑皮是孩子的天性,但為了讓孩子們聽話,不給她添亂,莫德訂下了嚴厲的家規,孩子只要違犯,便給予嚴懲。
在莫德立下的家規中有這樣一條:無論刮風下雨還是烈日炎炎,家里所有的人每天下午必須走出戶外活動兩個小時,使她不受到任何聲音的打擾,能夠安靜地休息。為此,亨利主教本人雖然可以留在屋內,但也只能待在書房里,并不得頻繁發出聲響。
莫德在塔斯馬尼亞的家設立了一間教室,由來自英國的家庭教師負責教授孩子們知識,但是孩子們必須負責教室的清潔和保暖,這讓孩子們不得不在寒冷的天氣中也要出外砍很多木柴。
出于對妻子的愛,無論莫德提出多么苛刻的要求,亨利·蒙哥馬利都微笑著接受。久而久之,莫德更加習慣于發號施令,家中稍有不合心意的地方,就大發脾氣。莫德苛刻的管理方式讓她與孩子們之間的關系缺乏親切感,孩子們對她幾乎到了畏懼如虎的地步。
其實,雖然莫德對孩子們的一些規定十分嚴厲,但并不能說沒什么不好。例如,她規定孩子們黎明時起床,自己收拾房間,穿戴整齊。七點半,自習功課。八點鐘,莫德要對孩子們的房間和穿戴進行檢查,合格后,大家才能吃早飯。然后,孩子們繼續學習。晚上,他們必須自己動手準備自己的晚餐。這些要求對于孩子們養成自律和嚴謹的生活習慣以及吃苦耐勞的生活作風是很有好處的。只是莫德在實際執行這些“家規”的時候過于粗暴。由于不想給自己帶來麻煩,家中大多數孩子都循規蹈矩,異常地溫順。只有小伯納德不一樣,他就像一個反叛者,專門變著法子和母親對著干,讓莫德生氣。雖然來自于母親的懲罰讓伯納德感到害怕,但是想要反抗的意識卻像是隱藏在他心中的種子,常常忍不住冒出頭兒來,令他做出違反家規的事,理所當然換來的是母親的憤怒和痛打。在訓斥和鞭打中掙扎幾乎成了伯納德·盧·蒙哥馬利童年時代主要的生活方式,讓他吃盡了苦頭。
小伯納德常常打架,欺負其他孩子,而自己也挨打;他突發奇想地去找當地人學習澳洲口音,便被罰站在家人面前改正,直到母親滿意為止;為了想要搜集郵票,他把別人送給他的一輛自行車賣掉,并用賣車的錢去購買郵票,被莫德發現后將他的零用錢一直停發到能將車子買回來為止;他因為生鄰居家的小女孩兒的氣,在屋內揮刀追逐那個女孩兒,被母親一頓痛打。
他的哥哥唐納德這樣評價自己的弟弟:“伯納德是家中的敗類,天性頑劣,只顧自己,目中無人。”
蒙哥馬利性格中的反抗和叛逆,被母親視為頑劣和無可救藥。在莫德看來,伯納德早晚有一天會像那些因犯罪而被流放到塔斯馬尼亞的人一樣,被社會拋棄。只要她在家中看不見蒙哥馬利的人影,她就會對其他孩子嚷道:“快去看看伯納德在干什么,讓他停下來。”
比起其他溫順的孩子,莫德越發不喜歡這個四子。一次,外出歸來的亨利主教送給妻子一個漂亮的金魚缸作為禮物,莫德非常喜歡也非常珍惜。她嚴厲地警告孩子們不可以靠近。這更激起了小伯納德的好奇心,經受不住誘惑的他在母親不注意的時候靠近了魚缸,一不小心打破了魚缸,生氣的莫德失望地對著他呵斥道:“伯納德,除了當炮灰,你將來什么也做不成,什么也做不來。”
母親的詛咒,無疑為當時還是小孩子的蒙哥馬利帶來了不小的傷害。由于和母親的沖突,童年對于蒙哥馬利來說充滿了憂郁和不幸,他很早就明白了任何事情都要靠自己,并很快學會了觀察母親的心理變化,哪怕是母親一個不經意的動作,他也能從中感知母親的情緒,并加以針對性地應付。隨著年齡的增長和自己的性情變化,他和母親的關系才逐漸緩和。
雖然莫德對孩子們的教育方式有些不妥,但她教育的目的卻得到了很好的實現。蒙哥馬利兄弟們都學會了誠實做人,他們每一個人都循規蹈矩,沒有任何一個人做過使家族蒙羞的事,而且個個成才上進。
很多年后,已經年逾古稀的蒙哥馬利元帥回憶起自己的童年的時候,曾感慨說:“我童年的不幸,大多是因為我的過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