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言自序
最初接觸詩歌(詞),是在小學的時候。
在記憶中,夏日里窗外下著雨,和弟弟躺在炕上“作詩”玩,想起什么就寫什么,其實也不是詩歌,也沒有格律什么要求束縛,順口溜而已。現(xiàn)在依稀還能記得幾句,這也許就是我早期對寫作的嘗試和接觸吧!
青少年時期背誦不少詩詞。那時沒有其他玩耍的東西,還是到處借書看的時代,看到一本書就會如獲至寶,興奮不已。當時哥哥在師范學校讀書,每年的寒暑假他都會從學校圖書館借來不少書籍。我常規(guī)的著名詩詞并沒有背誦幾首,反而那些非經(jīng)典的、少見的詩詞倒是背下來不少,可能是想要自己背誦的與別人不同的心理在作祟吧?想想應該是這樣。
記下來不少這樣的詩詞,以致后來學文的哥哥問起:“從哪里看到的詩詞?我怎么沒看過呢!”
我并不完全理解詩詞含義,只是覺得好玩去就背誦,具體是怎樣也說不清楚。我朦朦朧朧地從詩詞中能感悟出一些內(nèi)涵,在遐想的空間自由地暢游,天馬行空一般,充滿了無限的樂趣。
隨著學習的知識和生活的經(jīng)歷的不斷增多,對事物的理解會逐漸發(fā)生改變,隨口或讀或哼出幾句,自娛自樂,有時還可逗樂孩子。
記得2015年和父母一起去身處廣東的弟弟家游玩,弟弟家中十幾歲的侄女是一個文靜卻思想獨特的孩子,與她在小區(qū)花園玩耍時我無意隨口說出幾句詩,她就好奇地問我:“你在說什么呢?”看她感興趣,我逗她說:“作詩啊!你說什么我給你作什么詩。”這樣她看到什么就說什么,我隨口吟說出來的幾句,也會逗得她開心大笑,歡快的樣子十分可愛,她也愿意纏著和我玩。如今她已經(jīng)是廣州美術(shù)學院的大學生了。
每個人對事物的理解會有不同。在寫作上,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看法和觀點。涉獵和所學的深度不同,存在差異性是合理的。
自己寫詩時的心境,是很難與別人說清楚的。“一棵苗子長出來了,就迎風而長,能長多高就多高,不要太急于結(jié)穗。麥子如果只有半尺高就結(jié)穗,那穗就成了蠅頭。培養(yǎng)和聚積能量是最重要的,萬不可張狂輕佻,投機迎合,警惕概念化、形式化,更不能早早定格,形成硬殼。寫詩是一生的事,長跑才開始,這時候兩側(cè)的人說好說壞都不必太在意,要不斷向前,無限向前,做好你的人,過好你的日子,然后你才是詩人。”
作品中提及的名字“青子”是我的小名,父母、親戚以及老家那邊的熟人都這么叫我。雖然年齡大了,聽到別人叫起來,我還是感到親切隨意,只是現(xiàn)在這么叫我的人越來越少了!現(xiàn)在想想父母還是有文化底蘊的,這小名起得還有些詩意!文集的后部分寫的是關(guān)于我父親的一些故事,我父親一生中都對生活充滿熱愛與執(zhí)著。可以這樣說,如果沒有我父親對我產(chǎn)生的影響,就不會有我現(xiàn)在對生活的感悟與理解!
“凡為過去,皆為序曲。”
這一年終將會同往年一樣過去,也發(fā)生了不同于往年的事情。無論發(fā)生了怎樣的波折和翻轉(zhuǎn),這些都終將化為記憶的過往。
這本文集中的作品大部分是在2020年整理完成,所含作品均為原創(chuàng),一部分是已經(jīng)發(fā)表過的,也有一部分是參加了一些征文活動的作品,雜七雜八也有,希望讀起來不混亂。所寫的是否真能感懷意境,或是情懷,或是韻律,或是格律,是否符合詩歌的其他要求,請您寬厚認真指導,一定合揖感謝!
青子
2021年1月18日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