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樵夫贈柴,陷阱伏蛇
- 神話職業:從捕蛇人開始
- 不系往來舟
- 2013字
- 2025-05-28 23:42:56
煮沸的藥汁散發著清苦的氣息,林葉婆娑,火苗輕吐,林秋眸子映著火光,神色警惕。
方才那樵夫的呼救聲,雖在白日,卻難免驚動山中野獸。
若真有猛獸聞聲而至,后果恐難預料。
忽然,他側耳細聽,竟真聞林間傳來一陣微弱的踏葉聲,夾雜著風聲中一絲異動。
他眉頭微皺,目光銳利,順著聲音的方向凝神望去。
林影晃動,一道人影緩緩顯現,卻并非獸類。
那人身著灰色獵裝,肩背獵弓,腰間掛著箭袋,神色沉穩而警覺。
似乎也是聞得樵夫的呼救聲,特意趕來。
樵夫見那獵戶,神色一震,隨即苦笑道:“老李?竟在此遇見你……”
獵戶面色沉穩,雙眼掃過樵夫面色,問道:“你這傷勢,可是蛇咬?中了何種毒?”
樵夫咬牙道:“山陰林下砍柴,不防被青竹葉咬中,毒入血脈,右臂已麻木如死。若非這位小兄弟出手相助,只怕今日已是一具尸骨了。”
林秋見二人相識,心下稍安,緩步將篝火熄去,取過那碗散發著藥香的藥汁,遞與樵夫:
“大哥,且將這藥喝下,可解蛇毒之苦。”
獵戶眉頭微蹙,目光如炬,低聲喝問:“且慢!這藥可有來歷?若是誤服,豈不是送命?”
林秋神色不變,平靜道:“在下林秋,家父林魁。此藥以白花蛇舌草、千層骨、黃精煎制,專解蛇毒之癥,無妨。”
他露出一柄蛇鉗和幾只裝著獵物的蛇袋。
獵戶見此,面色一松,低聲道:“你既是做這行的,能識得蛇性藥理,俺們也就放心了。”
樵夫感激道:“林小兄弟,原來是林魁之子,果然世代好手。”
他顫抖著雙手接過藥汁,仰頭咕咚咽下。
片刻后,面色雖仍蒼白,卻不再泛紫,呼吸漸漸平穩。
樵夫喘息著,語氣雖弱,仍帶著幾分堅毅,“待我回鎮后,必定籌齊藥錢,登門拜謝!今日救命之恩,必不敢忘。”
林秋不以為意,笑道:“區區小事,不足掛齒。只是大哥傷勢雖緩,毒雖解,卻元氣未復,仍須盡快下山療養。山中蛇蟲橫行,不宜久留。”
獵戶點頭,弓弦微張,面色警惕:“說得是。我背你下山。林小兄弟,你可一同下山?”
林秋搖了搖頭。
他在山中尚有事未盡,暫不下山。
樵夫在獵戶背上,見林秋無意隨行,便從身側扯下幾捆干柴,遞過來:
“這些柴是我今日好不容易砍下的,只是我這傷勢,已沒法再背下山。留在這里也是被風雨白白腐了,索性權作謝禮。”
林秋低頭看了看那捆柴,略一猶豫,最終應下。
“大哥心意,我記下了。若再遇蛇患,盡管到鎮上尋我。”
樵夫所砍的柴,干透密實,火候正好,比他先前隨意砍的柴好得多。
自己那些柴,多是沒解鎖職業前砍下的,成色平平,甚至還有些濕木雜枝,若真帶回家,也不算頂用。
樵夫送柴,倒也省了他另尋柴料的麻煩。
獵戶負著樵夫,朝他點頭:“多謝,林兄弟。”
林秋只是微微頷首,手持干柴,看著兩人緩步下山,背影漸漸隱入山林暮色。
此時天光尚明,暮色未深,林間蟲鳴四起。
林秋凝視二人遠去的身影,靜靜立了片刻,確認周遭無其他異動,方才轉身回到亂石前。
毒蛇尸體尚伏在地上,血跡未干,蛇身抽搐已止。
他蹲下身,將蛇體提起,以刀尖點開蛇口,仔細查看毒牙。
蛇齒尖長,毒囊鼓起,果是山中罕見的“青竹葉”,性烈毒狠,傷人之后若無解藥,半個時辰便可致命。
他將整條蛇身提起,仔細抹去血漬,利落地放入蛇袋中。
若是能活捉,這條蛇的價值怕是不遜色于那灰面虎蛇。
只是方才情勢危急,樵夫命懸一線,哪顧得上留活口。
即便如此,蛇死后也不該浪費,蛇肉可為藥引,也可作食補,總能派得上用場。
林秋背簍一背,提著柴刀,腳步沉穩,折回先前所在的小溪邊。
“還有些時辰,順便把陷阱給設了。”
溪水淙淙流過卵石之間,岸邊野草齊腰,亂藤橫生,正是伏蛇設陷的好所在。
他環顧四周,選了一處溪邊低洼地帶,水汽濃重,草木茂密,尤適蛇類出沒。
腳步未停,翻身蹲下,手指撫地而動。
腦中【伏蛇術】的技藝清晰浮現——藤纏為扣,篾制為籠,草覆為障,機關簡巧,殺機暗藏。
他先從溪岸砍下幾根嫩竹,剖成篾條,再割下幾截干韌的野藤,用牙咬齒磨,擰成絞繩,結實柔韌。
隨后翻過幾塊石頭,挑選適合作壓扣機關的骨片和斷枝,以藤條串連竹篾制成張口網扣,形如倒“弓”之狀,一觸即發。
“這陷阱設下,蛇一入內便難脫身。”林秋暗自思量,雙手不停。
他又取些枯草枯葉,細細鋪蓋其上,拂過設點周圍的痕跡,將腳印草莖輕輕撥正,細致如匠。
草上再撒些碎竹屑、斷皮草繩,作為“障眼物”,以迷惑人目獸眼。
設完一處陷,他未急著離開,又順著溪邊轉了兩個彎,在草深處設下第二道機關:
這一處以三股藤絞結布索,藏于水旁石縫,陷點正對蛇道水痕,一旦有蛇類游過岸邊,將觸動竹環倒扣,迅速絞縛七寸。
林秋設好陷阱,滿意地拍了拍手,低聲道:“此法困蛇不傷蛇,待我回捕再取,不折分毫。”
這是老捕蛇人傳下的道道:“殺蛇易,伏蛇難;設陷要穩,取蛇要活。”
只因活蛇尚有精氣,膽汁毒囊皆鮮活,成色最佳,入藥或作引子,往往能賣出雙倍價錢。
若是死蛇,膽液散失、毒囊干枯,效用減半,難入藥鋪之眼。
夕陽將盡,林間微涼,林秋將所剩草藤收好,退至林蔭背光之地。
回望所設機關,又細看一眼風向與濕度,確認一切就緒。
“今晚若不遇人,或許明日就有收獲。”他輕聲自語,提起背簍,向著山下緩緩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