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太子家也沒余糧啊
- 穿越當太子,你讓我繼承文壇?
- 聽水落葉
- 2015字
- 2025-06-07 23:56:25
“餓殍千里,易子而食。”
這八個字寫在書里,不過是一根手指的長度,在夫子的口中,也僅僅只是一段故事。
李泰并不傻,相反他是一個很聰慧的少年,只是之前一直被李世民夫婦保護的很好,從來沒有接觸過最底層的百姓,如今先是被李承乾一首《憫農》震撼到,接著又通過自己親自詢問到的情況,兩者對照之下,就知道李承乾詩里說的不假。
如果說之前對李承乾說的氏族危害還有些將信將疑,但現在通過百姓的口中,李泰很快就明白了氏族在這里面會起到什么樣的負面作用。
李承乾沒有再說什么,只是帶著兩人回到馬車上,打算繼續往西邊走走。
畢竟都跟李世民說了出來考察民情,了解百姓生活,那就應該多去幾個地方了解了解,一方面到時候也好跟李世民交差,另一方面李承乾也想提前看看大唐百姓的生活是什么樣的。
光從后世的影視劇上,可看不出百姓的真實生活。
至于安全問題也不用擔憂,光是自己和李泰他倆帶的這幾個護衛,就足以應付一些不長眼的了,加上自己一行也不會離長安城太遠,想必也不會有什么事。
況且上回第一次找孫思邈的時候,是因為事情緊急,沒有帶太子右衛出來,最后還是李世民親自派了金吾衛接應。
這次提前有了準備,自然是要帶上太子專屬保鏢團——太子右衛率了。
所以看似身邊只有這么幾個護衛,實際上不遠處還跟著一支訓練有素的軍隊。
若是路上真遇到不長眼的,李承乾也不介意剿剿匪。
-----------------
馬車上,見李泰還有些沉浸在剛剛的對話里,長樂干脆擠到李承乾邊上問道:“大皇兄,剛剛四皇兄說的詩詞,是什么詩呀?”
李承乾沒有回答,想到剛才長樂在鄧老伯前面差點說漏了嘴,干脆先叮囑道:“長樂,在外面就先不要叫大皇兄了,直接叫大哥吧,還有四弟也是,免得不經意暴露了身份。”
“好嘛好嘛!那大哥說說,到底是什么詩啊?”
畢竟憫農也是“借”來的,李承乾多少還是有點臉紅,但是架不住長樂一直追問,還是又向她誦讀了一遍。
長孫皇后一直都很重視子女教育問題,所以即便長樂是公主,也沒少學習詩詞經義,雖然寫不出什么好詩,但是對于《憫農》這首簡單易懂的詩,倒也能理解字面上的意思。
只不過長樂對于“四海無閑田,農夫猶餓死”就不能理解了,小腦袋瓜想了半天,也沒搞懂這句話的含義,只好向李承乾求問。
這時李泰也緩過來了,替李承乾解釋道:“大哥的意思是說,朝廷的賦稅繁重,加上還有一些地方士紳的剝削,甚至還會有地方官員的貪墨,導致百姓需要交的糧食,已經遠遠超出百姓能夠承受的極限,這就會使得百姓在豐收之年還會餓死......”
很顯然,對于長樂而言,這些事情就有些超綱了,只得小聲的詢問:“那父皇征的稅,很重嗎?”
李承乾解釋道:“并不算很重,我朝征稅按照每丁歲入租粟二石,加上前兩年父皇特意下旨減免賦稅,百姓的壓力并不算大。”
“那為什么......”
“因為大哥說的不是現在呀!前朝皇帝為人暴虐,頻繁加征賦稅,加上地方豪強不斷剝削,這才導致的天下動亂。”
長樂似懂非懂的點點頭:“那長樂以后也要像父皇一樣,減免百姓稅賦!”
貞觀二年的時候,長樂就被李世民詔封長樂郡公主,食邑三千戶,自然也就有了征收封地內百姓稅賦的權利。
李承乾看著長樂跟著小大人似的模樣,感到有些好玩,起了挑逗的心思,故意問道:“那長樂征不到稅,可就沒有錢興建公主府咯?”
誰知長樂絲毫不在乎:“那我就問父皇要錢!反正他老人家總不能看著自己女兒連住的地方都沒有吧!”
“哈哈哈哈哈哈哈......”
長樂眼珠一轉,又擺出可憐兮兮的表情,對李承乾問道:“如果父皇不給長樂錢,想必大哥也不忍心看小妹流落街頭吧?”
“呃......”
好家伙,這就開始打劫上自己了?
可太子家也沒余糧啊!
自己還想著賣書賺錢,結果拖了這么久還沒撈到第一桶金,反倒是先被長樂給盯上了,就東宮那空蕩蕩的庫房,老鼠都不愿意光顧的。
眼角瞥到李泰躲在角落偷偷發笑,李承乾毫不猶豫的伸手一指:“找你四哥!你四哥有錢!父皇可賞賜了他不少寶貴東西呢!”
長樂眼睛一亮,轉頭扯著李泰衣角就開始撒嬌:“好哥哥,好哥哥~四哥哥一定會給長樂建一座,大大的公主府吧~”
李泰可招架不住長樂這么撒嬌,連忙開口哄道:“好好好!給你建給你建!你先放開我......”
“嘻嘻!”
李承乾看著兩人打鬧,一時間也覺著挺有意思的,這才是正常的兄妹關系嘛!
仿佛離開了皇宮禁內,親情也就回來了,就算是李泰這小子,也沒有了那些算計。
當然,也不是說自己就會因此放松了對李泰的提防,畢竟他只是今天接收的信息有點多,思緒一時半會還沒整理明白,所以才不會想著對自己動手。
長樂要跟著自己出來,李承乾知道她一方面只是想出來玩,另一方面估計也是保護自己保護慣了,怕自己出來受人欺負。
而李泰也要跟著自己,李承乾就搞不清楚了,哪怕他嘴上說是擔心長樂的安危,但李承乾總覺得他背地里還有別的原因。
而且一路上李泰對待自己的態度也很是奇怪,既沒有那種針鋒相對的姿態,也沒有什么兄弟親情,包括看自己的眼神,也很復雜。
李承乾實在是搞不懂,所以才想著先忽悠他轉移敵對目標,先一起去找氏族的麻煩,從帶他去看農夫忙作,到給他講《憫農》這首詩,都是在不斷給他刻畫世家大族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