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求追讀!凝脂般的大白腿
- 華娛:神豪導演從指點女演員開始
- 魔王雷哲
- 2002字
- 2025-05-20 21:01:00
押對寶了。
憑借龐大的病毒式營銷攻勢,電影上映第一天就爆了。
要知道,如今電影市場一天的總票房大盤頂天了也就兩千萬左右,而《活埋》第一天就狂攬八百萬,幾乎占據了全國市場的近一半份額。
而且盡管電影賣座,但它的質量也得到了所有觀眾的認可,口碑也不錯。
這讓電影圈的人都懵了,明明網上罵聲一片,可票房卻屢次創造歷史新高,與此同時還有那么多的好評。
一個新人導演,居然創造了這樣的奇跡,無數電影從業者開始研究這部電影究竟是如何成功的。
經過一番探討,大家得出一個結論:營銷。
這部新人導演的電影,靠著三級電影這種極具噱頭的營銷策略,吸引了一大批所謂的老色批走進電影院。
這些人一窩蜂地涌入影院,硬生生地制造了一個影史上的奇跡。
當然,這也得益于伯納公司愿意全力配合蘇哲進行電影發行,輿論效果被無限放大。
再加上兩人不惜花費上百萬,安排水軍偽裝成普通觀眾,在各大社交平臺和線下影院進行宣傳推廣。
電影市場從來都不是單純靠電影質量好就能大賣的,發行環節才是關鍵。
一些電影院即便有好電影,沒有強大的發行能力,也很難取得理想的票房成績。
而強大的發行能力,正是保證電影票房大爆的關鍵所在,伯納這次顯然做得非常出色。
起初絕大多數人都覺得這部電影只是靠噱頭吸引眼球,頂多能撐個一兩天票房,結果現實卻狠狠打了他們的臉。
電影不僅營銷手段高明,電影質量更是毫無問題,甚至還得到了一些業內權威人士的認可。
畢竟好不容易出現一個電影界的新苗子,大家還是愿意給予支持的。
蘇哲徹底火了,影視圈的人都記住了這位新人導演。
電影上映第一天,票房就直接突破八百萬,一顆冉冉升起的新星就此誕生。
在圈外,蘇哲同樣熱度爆棚。
不過到了下午,也有不少人開始擔憂,覺得他這種營銷方式有些過分,生怕他過度營銷適得其反。
在《活埋》這部電影里,唐妍所謂的三級情節其實只是片場中短短不到三分鐘露大腿的畫面。
不過這幾組鏡頭拍攝得極為精妙,將唐妍的魅力展現得淋漓盡致。
她那如凝脂般的大白腿在鏡頭下散發著別樣的誘惑,引得不少觀眾對著屏幕心生遐想。
第二天,上班族們打開電腦,鋪天蓋地的新聞報道瞬間吸引了他們的目光。
那些震驚眼球的標題,諸如“成本僅五百萬的《活埋》首日票房大賣,狂攬八百萬,直接回收制作成本”
“一部大學生拍攝的電影,首日票房竟超越知名導演陳克辛首日票房一倍!”
“陳大導曾看不起新人導演,如今慘遭打臉”等,讓人忍不住想要一探究竟。
12月5日并非傳統意義上的熱門觀影日,因為這一天是星期四,上班族們忙于工作,觀影欲望并不強烈。
通常情況下,周末兩天的票房才是重頭戲,只要一兩天的數據,就能大致估算出一部電影首周的票房成績。
從而得到一個頗為可觀的數據。
第二天,《活埋》的票房相比首日有所下跌,達到了760萬。
不過更令人震驚的是,知名導演陳克辛執導的電影《如果愛》,當天票房直接腰斬,僅收獲206萬。
這一結果讓所有人都大跌眼鏡。
媒體們迅速翻出前一天陳克辛導演的采訪視頻,視頻中他言辭間滿是傲慢,對新人導演冷嘲熱諷,稱蘇哲不知天高地厚,一個學生竟敢涉足電影行業。
沒想到僅僅過了一天,這段采訪視頻就成了打臉陳克辛的最佳利器,在網絡上瘋狂傳播。
陳克辛和吳君茹看到后,氣得暴跳如雷。
簡直就是被蘇哲這個萌新把臉踩在地上狠狠地跺。
在媒體眼中,不管陳克辛是知名大導演還是所謂的新人導演,電影票房打臉制片人和導演,這可是極具宣傳價值的噱頭。
原本很多人覺得因為蘇哲病毒式宣傳噱頭電影就前幾天的流量不錯的緣故,電影票房會繼續下跌。
可誰也沒想到,周六這一天,影視圈再次被震驚。
當天,《活埋》的票房竟高達1082萬。
伯納公司的高管高嘉得知這個消息后,立刻馬不停蹄地飛到首都,要和蘇哲好好談談。
這部電影的投資加上宣發成本大約是八百萬,高嘉自己砸進去了一百萬,再加上編劇和導演費用,占據了30%的票房分成。
后續的發行費用由伯納和中影承擔,會額外計算。扣除電影項目的資金,再繳納33%的稅務后,剩下總票房的57%需要分給院線和影院。
到制片方手中的只有43%,而發行費用是按照分成比例來計算的。
在電影票房分賬規則里,伯納和中影會從制片方實際到手的43%票房中扣除10%給伯納作為發行費用,如此一來,制片方實際能拿到手的只有33%。
而在這33%的票房分成里,蘇哲作為相關權益方能分到30%。
如今電影票房一路飆升,首日就斬獲800萬,后續更是持續發力。
按照影視行業“三倍定律”來算,一部投資800萬的電影,想要實現票房盈利,只需達到2400萬票房即可回本。
可如今蘇哲這部電影,早已輕松回本,甚至盈利頗豐。
在2005年這個普通電影票房大多不過千萬的時代,這部電影極有可能拿到破億的票房,這成績簡直令人咋舌。
要知道,在那個年代,電影盈利主要依賴小廣告植入,就連馮曉剛這樣已經非常成功的商業片導演,也不敢拍著胸脯保證自己能單靠電影票房賺錢。
而在影視圈這個競爭激烈的地方,作為新人的蘇哲,瞬間被無數人記住了。
就連張暉也不得不親自出面,代表蘇哲重點討論這部電影的海外發行事宜,畢竟所有人都十分看好這部電影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