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長安這方緊鑼密鼓,忙的跟下雨天的螞蟻一樣。
大宋第一天才,英宗時代的第一魅魔,蘇軾張榜要組建學社了。
消息一出,汴京沸騰。
誰?
蘇子瞻?
要干什么?
組建學社?
能跟蘇軾一起參研學問,朝夕請教,甚至還有可能成為朋友?
必須去,交多少錢都得去,難道誰還能把李白從墳里摳出來是怎么著?
長生修仙是一種奢侈且不現實的夢,但青史留名混個百世不滅,這種事兒真的能實現。
試問,沒有李白有多少人會記得汪倫。
不求蘇哥能寫首詩詞給自己,只要千百年后,人們提起蘇軾,說他曾經組過一個學社就行。
修家譜還不會么,到時候自己隨便編,把自己說成是蘇哥的神秘好友。
蹭圣人之氣,這事兒的操作大家都熟。
消息傳出的當天,官廨附近的道路被徹底癱瘓了,開封府派了幾十個衙役過來,只能望洋興嘆。
“蘇子瞻是給大家發金子么?”
很快,這場行動變成了一次慶會,宋人很愛熱鬧的,連皇子過生日都能起調子搞個什么節。
蘇子瞻收徒,蘇子瞻要開學校,蘇子瞻要結婚...
“不是,蘇子瞻不都三十多,孩子都挺老大了么?”
“那你別問了,我這兒有蘇大學士的歷年詩詞文集,你要不要買一份?不貴的,只要三十文...”
“賣蜀錦了啊,蜀錦啊,蘇子瞻最愛的蜀錦啊...”
鬧到最后,除了拿到請帖的,都開始懷疑事情的真相。
“蘇學士真的要結婚?是跟公主還是郡主?”
“是不是《風云人物榜》要重出江湖啊,鬧這么大動靜,總不能真的為了招募一些同志研究學問吧?”
蘇軾只在官廨的一角,一共才三四間房子,現在整個官廨的大院,全是慕名而來的書生。
其他同住官廨的一看,別端著了,給蘇學士干活吧。
擺開桌子,磨墨舔筆,該登記的登記,該面試的面試,該收卷的收卷。
很快,大宋汴京為進京官員準備的官廨,變成了一個招考現場。
“本人陳魯,字公瑾,臨淄人,如今是翰林待詔。仰慕蘇學士已久,我擅長農事,家里有百頃...”
“本人蔡京,字元長,仙游人,如今在太學讀書。本經是《尚書》,詩詞也還可以,這里是我的行卷...”
蔡京很忙,一邊準備考試,一邊還要留心社會的變動。
昨天剛剛報名競選東南巨子錢韋明的經濟研究局,今天又來參加蘇軾的學社成員招募。
在大宋混,離不開人脈,他自覺師承幫不上什么忙,偏遠地區來的,就是要學會放下身段。
負責登記的寫了表格,然后讓蔡京留下地址,給了他一個面試的排期。
是的,蘇軾招人,在識字率不足3%的大宋朝,已經人滿為患了。
聽聞蘇軾遇到了麻煩,禮部大手一揮,讓手頭沒活兒干的青年官員全體去幫忙。
既然官廨擠不下,那就騰出來文廟好了。
學社也不要辦成私社,蘇大學士么,必須是禮部的招牌,這個背書咱們給出了。
批一塊地方,紙張筆墨全管,順便塞進去一批青年學子,加強素質培養。
戶部一看,禮部他搶生意啊,人家蘇子瞻前一陣子剛發表了《關于土地的研究》,現在又上了《農事八篇》,妥妥的是戶部人才,將來是要接掌戶部才對。
去什么文廟,那地方只是寬敞,又沒有房舍。
咱們戶部不缺地方,挑最好的,找一處酒樓騰空,專門給蘇學士辦公。
人不能光學習不吃飯,送過去三千斤白米,另外弄幾百斤臘肉。
以后每月提供經費兩百貫,學社的研究成果,咱們戶部要第一時間知道。
搶人大戰一觸即發,連宮里都驚動了。
太皇太后、太后、皇后、官家趙頊都在打聽,這蘇軾真要停妻再娶么,咱們皇家有沒有這個福分,招蘇軾當駙馬?
哦,辦學社啊,研究什么的?
新法推行,改革弊政...
也行吧,都是好事兒...
這也得支持啊,這么多文人聚會,是不是得需要場地,咱們皇家有七八處園子呢。
去跟蘇軾說,只要不選太廟,其他地方隨便挑。
就一個要求,能不能加收幾個宗室子弟。
王弗也是大戶人家,什么局面沒見過,老公爹去世,眉山千人相送的場面都經歷了。
但她終究是個小地方來的,真沒受過這種沖擊。
全城的書生都沒事兒干了么,怎么一個個都跑自己家里來,丈夫一個大長臉,究竟哪里長得讓人喜歡?
家里是待不住了,連個下腳的地兒都沒有,一上午跟兒子走散了三回。
倆叔叔也沒來,幫襯的也沒親人,一尋思,直接帶孩子找小長臉去吧,別學社沒成立呢,孩子再丟了。
來到李長安這邊,王弗只看了一眼,立馬叫車夫去旅社。
這地方不比家里好多少,人比大相國寺還多,不知道的以為什么大師要開壇講法呢。
李長安高坐臺上,跟前來拜會的商家一一交談。
惠民錢行以一分半的錢息接收青苗貸,只要拿著官府的條子,有多少接多少,絕不讓商戶們白受損失。
但也有要求,所有從惠民錢行這里存錢的,必須加入商會。
這個商會不是財經會,而是一個全部由小工商業者組成的行會,專門應對新法改革的。
第一,所有會員要訂閱即將刊行的《大宋經濟周刊》;
第二,店鋪雇工,優先選擇李長安培養的各類人才;
第三,接受總裁的協調,避免惡意競爭,凈化市場環境,提高服務水平。
李財神就是李長安,大家伙沒什么不放心的,人家能讓一個落魄的人翻身成為富豪,還能坑自己么?
李總裁,萬歲!
青苗貸兩分息,現在李神仙幫著背了一分半,自己怎么也能湊出來那剩下的半分。
咱回家就給李神仙畫像,以后日日上香。
沒李神仙,家里就要破產啊。
說什么邸報訂閱,只要家里還有一口粥喝,咱就得捧李神仙的局。
至于雇工,那更不用提,只要能搶得到,一定優先雇傭李神仙培養的人才。
幸虧曹國公的這處外宅是在東郭,要不也得癱瘓了道路。
一連著五天,朝廷御前集議吵的刀光劍影,汴京城被幾個年輕人搞的人仰馬翻。
相公們最終不得不妥協,現在太皇太后垂簾聽政,官家年紀尚小,誰敢獨相,是要當王莽么?
不獨相,那就好好的坐下來商量,把權力掰開了大家共享。
終于,曹太皇太后點頭同意,官家趙頊下旨。
一切照準,臣工協力,共興大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