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李白明日抵京(求追讀,求月票)
- 大唐:請陛下歸天
- 太清妖道
- 2826字
- 2025-06-14 19:09:00
牛仙客一聽郭子儀的名字,眼神一抬,隨即好笑又好氣的說道:“你眼光不錯,一開口就盯上了清源縣伯麾下的大將,可惜,本相調不動人,尤其現在朔方還在盯著突厥。”
從王忠嗣手上調人,牛仙客即便是宰相,兵部尚書,在現在這時候,人也是調不動的。
“那好吧。”韋諒也不指望通過元載和王韻秀調人,東宮的可能性也不高。
畢竟軍令狀的事情,韋諒和皇帝都瞞的很死。
“下官察查兵部檔案,安西節度府昭武校尉李嗣業勇猛無雙,不知是否可以調到長安,然后出征隴右?”韋諒緊緊的盯著牛仙客。
郭子儀他調不動,李嗣業他總能調得動了吧。
昭武校尉和振武軍使之間的區別還是很大的。
牛仙客看著韋諒,似笑非笑的說道:“李嗣業可調,但你要明白,從長安公文發去安西,加上西北要開戰,安西節度使夫蒙靈察可能會不放人,就算他放人,從安西再回長安,來回大半年過去了,還要訓練,對了,還要去隴右……”
時間來不及。
“另外,李嗣業是陌刀將,你確定要用他做統領?”牛仙客終于忍不住的大笑了起來。
帶一把陌刀,如何攀爬百丈懸崖。
便是有重重手段,那也是巨大麻煩。
沒有了陌刀的李嗣業,在懸崖之上的廝殺,還有那樣強嗎?
韋諒一時間不知道該說什么。
郭子儀和李嗣業沒法調,哥舒翰和李光弼,還有仆固懷恩也一樣別想,難道要去找張巡?
“軍中的戰將你就都別想了,各家都不可能在現在這時候放人的。”牛仙客平靜下來,說道:“加上你不是太信任隴右的人,本相這里給你一個人選,你去找他吧。”
韋諒驚訝的抬頭。
牛仙客轉身,從一旁的奏本底部抽出一本本籍,翻到其中某一頁,仔細看了一眼,然后將那一頁撕了下來,遞給韋諒。
韋諒恭敬的接過,然后仔細一看。
南霽云,魏州頓丘人,善操舟,馬術精湛,槍弓強勁,出身寒門,三次武舉而不得。
寒門出身,考武舉一樣不容易。
韋諒有些明白了,南霽云出身不是很好,導致他的實力雖強,但武舉沒有他的份。
不是他能力不夠,是輪到他的時候,人家直接將后面的名額,全部都給砍了。
郭子儀是武舉出身,但他出身太原郭氏。
他阿耶郭敬之,不僅是先后任渭州、吉州、綏州、壽州四州刺史,被授太中大夫、上柱國,還是寧王李成器府上的典軍出身。
光是寒門這一點,就足夠判南霽云武舉死刑了。
牛仙客輕嘆一聲道:“南霽云年少有志,這些年屢試不第,本相怕他志氣消磨,你去找他,然后以錄事代用,事成之后,賞功,授陪戎校尉,將來再武舉,就容易多了。”
陪戎校尉是從九品上的武散官。
南霽云不可能真的以功轉實職入職,這樣的話,他的前途將會受到極大的限制。
以主事,賞功授武散官陪戎校尉,足夠了。
“多謝左相。”韋諒沉沉拱手,他沒有問牛仙客為什么沒有早去安排南霽云。
因為他看見了,桌案上那一本書冊,滿滿當當的,便是牛仙客,也安排不了那么多人。
甚至即便是他,也需要尋找機會。
不客氣的講,韋諒現在手上的名額,也是牛仙客的機會之一。
“下官一會回去就找人,找到人,將奏本上呈圣人之后,明日便返回石樓臺山。”韋諒的話音未落,一陣急促的腳步聲突兀的從官廨外傳來。
韋諒下意識的回頭,在他詫異的眼神中,一名青衣內侍進入殿中。
內侍對著牛仙客拱手,將一張短箋交給了他。
看著內侍一言不發的離開,牛仙客平靜的打開了短箋,隨即遞給韋諒道:“圣人知道你回京了,讓你明日去春明門,陪同寧親公主駙馬一起迎李太白,李太白明日抵達長安。”
“駙馬?”韋諒驚愕的抬頭。
“是衛尉少卿張垍。”牛仙客說道:“張垍早年和李太白有過交往,這一次是主動請命,陛下知道你文采不俗,身份也適合,就跟著張垍一起去看看。”
李隆基對李白雖然有些好奇,但也僅此而已,對待李太白,他不可能有太多的厚待。
畢竟現在的李白不過是一介庶人罷了。
但是張垍主動請命,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下官領命。”韋諒拱手接過紙箋,看了一眼上面的內容,他才感慨道:“下官實在沒有想到,李太白竟然已經要入京了,一轉眼都三個多月過去了。”
韋諒上次聽說李白的時候,還是在三月中,皇帝巡大慈恩寺時,沒想到,這么快,李白已經入京了。
“你太專注手上的事情了。”牛仙客有些好笑,說道:“李太白要入京的事情,這些天在長安城,早已經沸沸揚揚,不知道多少文人墨客等著見一見他這位奇人。”
是的,奇人。
李白如今在天下文壇的印象,就是奇人。
李白雖作將進酒,蜀道難等諸多文章,但真正廣傳天下的,卻是一句“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知”。
李白在安陸隱居時,號“青蓮居士”,在道教風評極佳,加上入道的玉真公主的喜好,李白的名聲迅速的傳揚了開去。
“可想而知,明日不知會有多少人一起去迎接李太白。”韋諒抬頭,苦笑道:“王摩詰和崔景升應該會一起去的,還有岑參,對了,賀監……”
“賀季真還不至于那樣自降身份。”牛仙客平靜下來,說道:“李太白入京,雖是文壇盛事,但也僅此而已,不過借助李太白入京的輿論,你這邊的事情,還有大唐在整個西北的布局,吐蕃人就別想探知道了。”
“是!”韋諒神色肅然起來。
“此事風險極大,你雖然是提倡者,但也要小心注意。”牛仙客突然笑笑,說道:“記得,小心些,不要傷到自己。”
“下官明白。”韋諒用力的點頭,很是感激。
“去吧。”牛仙客輕輕擺手。
“下官告退。”韋諒拱手,然后轉身離開。
牛仙客看著桌案上的巖塞,扣環等物,抬頭道:“來人,將這些東西收起來,然后送到內侍省,上交大將軍。”
一名綠衣錄事站了出來,拱手領命,然后收拾東西走了出去。
牛仙客稍微松了口氣,突然間,他忍不住用力的咳嗽了起來:“咳咳咳咳咳……”
他使勁的拍打胸口,才逐漸的好受了些。
但,他的嘴角依舊蒼白。
……
韋諒平靜的走在宮道上,莫名的,他突然間回頭看向門下省的方向。
一時間,他心底有種悵然若失的感覺。
搖搖頭,韋諒將這種莫名的感覺從心底深處拋開,他的心思平靜了下來。
李暐快要回來了,他那邊的人手,還有崔明從西北送回來的人手,結合起來,韋諒在石樓臺山的訓練,將會徹底的步入正軌。
韋諒抬起頭,看向朱雀門外的長安城。
李白入長安城,的確是天下文壇的一場盛事,甚至從某種程度上,更受寒門子弟的關注。
不是因為李白如今在文壇已經占據了重要的一席之地,而是因為一旦李白能徹底在官場上站穩腳跟,那么便意味著,很多人可以復制他的道路。
李白,李白。
韋諒繼續前行,心底卻逐漸的凝重起來。
李白入長安,賀知章,王維,崔顥那些人,會有相當一段時間站在臺前針砭時弊。
韋諒輕輕笑笑,李林甫可能要有麻煩了。
出了朱雀門,韋諒將韋祿叫了過來:“南霽云如今住在敦義坊,你親自去,將拜帖送上,就說郎君明日迎接李太白之后,就上門去拜會他。”
“喏!”韋祿應命,然后快速的轉身離開。
韋諒輕輕抬頭,他沒有今日就見南霽云的打算,什么時候都不能上趕著去做。
南霽云今日應該是和友人一起議論李白入京的事情,到了明日,他甚至可能直接在東門人群之中,一起迎接李白。
若是他能正好看到韋諒代表皇帝去接人,那么他的那件事情就好辦多了。
韋諒輕輕笑笑,李白入京總是好事。
李白的豪氣,能讓韋諒極大的放松。
這真的是好事。
剛剛翻身上馬,韋諒突然感覺脖子一涼,他下意識的抬頭,就見無數的雨珠從陰沉的天空落下,密密麻麻無窮無盡。
秋雨飄落,涼意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