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皇帝面前,縱論兵機(求推薦票,月票支持)
- 大唐:請陛下歸天
- 太清妖道
- 2776字
- 2025-05-20 19:09:00
南熏殿中,一身綠衣金甲的韋諒小心的停步,他單膝跪倒在地,低頭拱手道:“臣,左千牛備身、朝請郎韋諒,叩見圣人,圣人萬壽無疆。”
“此時非是大朝,也不必行此大禮,平身吧。”李隆基坐在御榻之上,手里翻閱著高力士讓人整理出來的關于韋諒之前所言的一切。
“謝陛下!”韋諒小心的起身,然后站立殿中。
高力士目光掃了韋諒一眼,神色放松了下來。
第一次見皇帝,便跪倒行禮,皇帝對他評價的那個忠字,看樣子是沒有錯的。
尤其是一身綠衣金甲的少年英才模樣,更是讓人滿意。
……
片刻之后,李隆基將手里的奏本放在一旁,然后淡淡的看著丹陛之下的韋諒,問道:“你覺得吐蕃有滅國之危?”
“雖然說真實情勢,還需要朝中派人前方吐蕃核實,但……”稍微停頓,韋諒拱手道:“是,末將以為,這一場寒潮,已經造成吐蕃糧食大量減產,若是這樣的寒潮繼續下去,那么便是大唐不做什么,他們的國力也會自己衰弱下去,最終亡國。”
“倒是謹慎。”李隆基看著低頭拱手的韋諒,點點頭道:“所以,你覺得他們去年動兵,是為了防備大唐。”
“是的!”韋諒躬身,說道:“吐蕃雖然雄踞西北,但實際上是分為三塊,唐古拉山后的吐蕃本土;唐古拉山外,黃河和長江源頭左右的蘇毗羊同,還有便是瑪積雪山之下,地勢更低的東西吐谷渾。”
韋諒前世看過太多的地形圖,對此所知,幾乎要在大唐所有人之上,這,是他最大的優勢之一。
“嗯!”李隆基輕輕點頭,雖然蘇毗羊同和東西吐谷渾已經幾乎完全被吐蕃控制,但四國國祚還在,都是吐蕃屬國。
“唐古拉山之后,吐蕃本土天氣嚴寒,導致糧食減產,所以,為了防備大唐趁機動兵,試圖滅國吐蕃,所以他們調遣四十萬大軍布置在東吐谷渾和大唐邊界一線,重兵防衛大唐,同時……”稍微沉吟,韋諒拱手道:“臣懷疑,他們其實也有大軍下吐谷渾就食的打算。”
李隆基猛然抬頭,目光死死的盯著韋諒,然后語氣淡漠的說道:“便如同高宗皇帝和則天皇后就食洛陽一樣。”
“是!”韋諒點頭,說道:“吐蕃人將壓力轉移到了東西吐谷渾,然而問題是寒潮吐蕃承受不了,吐谷渾難道就能承受得了嗎,天氣嚴寒,東西吐谷渾一樣受損不輕,不過是被強行壓著罷了,一旦吐蕃兵損,吐谷渾說不定立刻就會和他們劃清界限。”
“這是機會!”李隆基盯著韋諒,問道:“所以,你覺得,應該天暖時候,反擊吐蕃,拿下石堡城嗎?”
“不!”韋諒搖頭,然后誠懇的拱手道:“陛下,臣以為不應當主動攻擊石堡城!”
“為什么?”李隆基收回目光,他想起來了,韋諒和王忠嗣一樣,都是緩攻派。
“陛下,其實以如今高原上的形勢,真正應該著急的不應該是我們,不應該是大唐,而應該是吐蕃。”韋諒拱手,說道:“如今的吐蕃,其實最希望的,就是大唐集中重兵去攻打石堡城,而他們可以集中幾十萬兵力,和大唐在石堡城廝殺。”
“幾十萬兵力?”李隆基的眉頭不由得皺了起來。
“是!”韋諒點頭,有些無奈的說道:“吐蕃如今糧食不足,兵力集中能夠最大程度的減少糧食消耗,這是其一;其二,兵力集中,大唐攻克石堡城不易,所以一時間也不會去攻其他地方,不容易發現吐蕃的真實情況。”
李隆基抬頭,問道:“那其三是什么?”
“其三。”韋諒拱手,說道:“一旦進擊失利,大唐的威望必然受損,四方諸夷,恐怕也會蠢蠢欲動,那樣的情況,是吐蕃人最希望看到的。”
李隆基看著韋諒,問道:“你應該明白,石堡城一直在吐蕃人手上,意味著什么吧?”
“臣明白。”韋諒點頭,說道:“吐蕃人手握石堡城,那么便可以沖下高原,殺入河州,湟州,洮州,蘭州,鄯州,廓州,甚至繞路而下甘涼沙肅,直接威脅河西走廊絲綢之路。”
“所以?”李隆基直接抬頭。
“陛下。”韋諒拱手,鄭重的說道:“陛下,今時不同往日,吐蕃缺糧,尤其是今年天暖秋收之前更是如此,所以,一旦他們殺下高原,那么下來,恐怕就別想再輕易回去,尤其一旦他們掠奪不足,回程的軍糧不足……”
“便可以趁機掩殺。”李隆基眉頭一跳,這些套路,他并不陌生。
“所以,隴西當以固守為先,同時做好埋伏,一旦吐蕃人大軍殺來,那么就將他們一口氣,直接吃掉。”韋諒躬身,道:“畢竟以逸待勞,是軍中最佳的戰法。”
李隆基看著眼中閃過一絲兇光的韋諒,他輕輕笑了,滿意的點頭道:“愛卿說的不錯。”
“另外,在隴西固守的情況下,從安西,沙肅,還有南詔之地,殺入其中,截斷吐蕃人的糧草補給方式。”韋諒面色凝重的拱手,道:“其實臣最擔心的還是西域,甚至臣懷疑,吐蕃真正用心的地方,就是西域,畢竟石堡城就是用來吸引大唐注意力的。”
“嗯!”李隆基輕輕點頭,西域的重要性,根本不必多說。
“吐蕃本身的目的便是以石堡城吸引大唐注意,大軍在隴右來回廝殺,避免大唐窺見吐蕃虛實,用戰事消耗大唐國力,同時也有用戰損消耗本身的軍力,減少糧食消耗。”韋諒面色凝重的拱手,道:“尤其是他們可能用吐谷渾人來出擊大唐。”
李隆基微微一頓,臉色陰沉了下來。
吐蕃人缺糧,自然要向外掠奪。
大唐防守嚴密,想要掠奪艱難,而最好的,自然是吐蕃自己的屬國,東西吐谷渾。
羊同和蘇毗位置甚至比吐蕃還差,根本拿不出多少東西來。
只有東西吐谷渾。
吐蕃人搶了東西吐谷渾的糧食,東西吐谷渾的糧食不足怎么辦,將他們的戰士派上戰場,和大唐廝殺。
這樣既消耗了大唐的國力軍力,又消耗了吐谷渾的人力,減少糧食壓力。
李隆基抬頭,看著韋諒道:“你繼續。”
“喏!”韋諒拱手,道:“所以,臣建議,隴右蘭州,鄯州,河州,廓州,洮州,盡數以守為主,在吐蕃人殺來的時候,全部吞了他們,用他們的戰馬來充實軍需,同時派人在西域,安西,沙肅,甚至是南詔動手,盡可能削弱吐蕃人獲得糧草的機會,這樣吐蕃人就會更加的壓迫羊同,蘇毗,東西吐谷渾,若是能引得他們反叛吐蕃……”
李隆基緩緩點頭,然后抬手道:“繼續。”
“歸根到底,戰場還是要歸屬在石堡城。”韋諒認真拱手,嚴肅的說道:“大唐長期穩守不動,吐蕃的計劃必然會被打斷,說不定,他們在內外壓力之下,會被迫主動出動大軍。
到時候,以逸待勞之下,大軍糾纏吐蕃大軍,然后派遣少數精銳,越過吐蕃大軍,直插石堡城,然后奪回石堡城,也鎖死吐蕃大軍的退路,徹底吞掉他們,然后殺入東吐谷渾,拓地千里。”
“好,很好,很好。”李隆基盯著韋諒緩緩點頭,腦海思緒不斷,片刻之后,他才轉身看向高力士,皺眉道:“為何朕覺得有些熟悉?”
“回大家,當年信安郡王奪回石堡城,也是趁著吐蕃人不注意的時候,以少數兵力奪回石堡城,而這一次,吐蕃人用的也是同樣的手段。”高力士側身看向韋諒,道:“都是用少數精銳,而不動用大軍。”
“哦!”李隆基看向韋諒,問道:“你參考過信安郡王的戰例?”
韋諒臉色有些茫然,隨即他拱手道:“信安郡王拿回石堡城時,臣不足四歲,對其事印象模糊,郡王所用戰法臣知曉不多,不過……”
“不過什么?”李隆基有些好奇。
“所謂兵法,其實不過是以強凌弱,以多欺少,以實擊虛,以快打慢,出其不意攻其不備,大體如是。”韋諒神色鄭重的拱手。
李隆基嘴里咀嚼著韋諒之言,一時間不由得有些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