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屁事
- 重生1979,這個文豪是卷王
- 老字牛
- 2118字
- 2025-06-04 13:20:00
錢!
軍挎全是錢,一捆一捆嶄新的錢。
蘇文天只是撩開書包蓋兒看一眼,就淡然地推到一邊。
“怎么了?有什么問題嗎?”
看著蘇文天“視金錢如糞土”的樣子,鄒娟一臉鄙夷:
“裝,你就裝吧。這么多錢,你一點兒罪惡感沒有嗎?”
蘇文天把身體向后一靠,看都不看那一書包的錢:“為何要有?”
“這么多錢啊?是我們應該有的嗎?”鄒娟有點兒急躁。
第一張試卷,鄒娟按照蘇文天的要求,每個復習班以學員十分之一比例“定額”發放。
各個復習班反饋:很需要“模擬試題”,但對試卷數量定額過多,學員不愿購買。
實際收入不到900元。
但是,復習班負責人們反饋的實際情況與市場完全不符。
他們不知道,蘇文天本身就是復習班學員。
在五道口職業技術學院高考復習班,復習班把“套題”拆開,將相關科目分給任課老師,留下一部分賣給“優秀學員”。
然后,連夜組織人員刻鋼板,手動油印。
再由每科老師上課時發給學生,收費0.25元,老師提成0.1元,刨除成本學校賺0.1元。
因為連夜印刷,油印試卷質量很差,好多文字和數值都看不清楚。
老師使用試卷的時候,還得在黑板上注意糾正和補充。
許多學生都找到復習班,希望能買到印刷試卷,哪怕多花點錢都行。
蘇文天也找復習班負責人買試卷,結果是:“定額有限,沒了。”
了解到真實情況,蘇文天要求鄒娟迅速調整戰術。
首次900元收入,除去成本、給劇組廣告費50元,其余600多元全部以“獎金”“出題費”名義分給出題老師。
要求只有一個:再出一套。
第二套題,第一次印刷2000份,如有需求隨時加印。
為此,鄒娟強烈表示印刷數量太大,會賠掉褲子的。
蘇文天堅決不減少,表示所有損失一人承擔。
鄒娟起了一嘴大泡,差點兒跟蘇文天鬧掰。
數量定下來后,發放方法也做了一些調整。
這一次沒有像原來計劃的那樣降價,而是保持原價不變,但試卷上標注的價格提高到1.2元。
其中0.2元為復習班的“勞務成本”。
復習班再也不需要連夜刻鋼板、油印,老師也照樣能賺到0.1元。
復習班非常滿意,非常積極。
蘇文天還出了一個“非常有意義”的主意:
課題組牽頭,聯合所有夠規模的“高考復習班”,來一次“大摸底考試”。
摸底考試后,所有參與復習班統一排名。
這樣,考題組了解了全市學生學習情況,學生也知道自己在全市的排名,復習班也了解到了自己的真正實力,不過復習班的名次是不對外公布的。
當然,考試卷子一定而且必然用“第二套試卷”。
美其名曰——百校聯合高考大摸底。
2800套卷子,一次考試就賣掉了。
2800元啊,鄒娟活這么大都沒見過這么多錢。
鄒娟睡不著覺,一大早晨就抱著2800元,蹲在劇組門口等蘇文天。
沒想到,蘇文天面對2800元巨款,如此坦然。
他看著鄒娟焦躁的樣子,覺得有必要幫她過這心理關。
“大娟子,你拿工資的時候有罪惡感嗎?”
鄒娟猛搖頭:“不一樣,那是我勞動所得,應該得的。”
蘇文天:“這不是勞動所的嗎?”
鄒娟:“這……當然……不過……”
蘇文天笑了:“呵呵,其實你知道這是合法所得,只是被2800這個數字嚇到了。”
被“小羊羔”藐視,鄒娟很惱火,她撇嘴扭臉,像個小孩子:“才不是!”
蘇文天收起微笑,淡淡地道:
“這才剛剛開始,很快你就會拿到兩萬八、二十八萬、二百八十萬、兩千八百萬……”
鄒娟被蘇文天嚴肅的語氣逗笑了:“做夢吧你就。”
蘇文天:“同志,美好的未來不是夢,你要做好心理準備。”
……
上一次,蘇文天給劇組交了50元,韓副館長覺得蘇文天真的不容易。
他決定以后不用什么分成了,什么時候交夠200元,就算交齊廣告費。
反正所謂“植入廣告”也是劇情的一部分,那句“你看你也會”和“必須滴”,很有喜劇效果。
蘇文天拿出300元錢,對著鄒娟道:“這些給劇組做廣告費,可否?”
鄒娟高頻率點頭:“再多點也行。”
蘇文天又拿出800元錢:“這些給出題老師,讓他們出第三套題。”
鄒娟:“給2000吧,要不1500。”
蘇文天搖搖頭:“不能破壞市場規則。”
鄒娟:“那剩下的干啥?”
蘇文天:“我們的收入。”
鄒娟緊咬嘴唇:“這,是不是太多了點兒啊。”
蘇文天:“還得除去成本。”
鄒娟:“那才幾個錢。”
蘇文天:“存銀行吧,明年我們搞一個廣告策劃工作室。”
鄒娟走了,憂心忡忡。
……
三天后。
《燕京青年報》《燕京文學評論》《燕京日報》等幾家媒體同時刊登了關于《未來世界》小說與電影的相關報道。
各家媒體從不同角度對電影和小說進行了剖析。
《燕京青年報》還刊登了《未來世界》小說作者文哥的約稿——《關于抄襲的那點屁事》。
文章開頭寫道:國人喜歡用“屁事兒”來形容一件事情的無關緊要,然我以為“屁事”很要緊。
調侃開頭之后,作者直接就寫讀者最關心的問題:電影和小說誰抄襲誰?
首先,作者分析了兩部作品的相同之處:背景設定相同、部分情節相同。
接著,作者又闡述了兩部作品的不同之處:人物不同、世界觀不同、故事的最后結局不完全相同,大部分情節不相同。
分析之后,作者還“大言不慚”地反問讀者:
“讀者朋友,你們不覺得一個來自異國的小女孩碰到這樣的事情,比一個有準備的記者更可怕嗎?哪一個給讀者或觀眾帶來的喜劇效果更強烈?
作者也回答了一些其它問題。
比如有人問:“你一個東方大國人,寫大漂亮國故事,是不是崇洋媚外?”
作者回答:“你一個東方大國人,吃茄子辣椒西紅柿,是不是崇洋媚外?”
有人問:“你怎么那么了解漂亮國人文地理社會民俗等國情?”
作者回答:“讀書是個好習慣。”
最后,作者還用了一個很“臭屁”的結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