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劉藝菲并不是那種會先入為主去評判一個人的那種人。
所以想要在劉藝菲面前裝逼打臉,純粹是想多了。
兩人也沒有約定什么時候讓劉藝菲來看劇本。
還是那句話——默契。
洛辰只是默默用家里的打印機將早就已經寫好、存儲在電腦硬盤里的劇本打印了出來。
重生快一年了,他可并非只在音樂領域發力,影視領域他也沒閑著。
每天都要花上幾個小時的時間,將記憶里的好東西敲打到電腦上,儲存在硬盤里。
為了防止硬盤損壞,洛辰還買了好幾個備用,將資料進行了好幾次的備份。
當然,這里面的資料也不僅僅局限于文娛領域,還有其他一些內容。
只要他能想起來的、確認有用的信息,就都會記錄下來,防止隨著時間的流逝,重生前的記憶逐漸開始變得淡薄。
如果這樣都能丟失文件數據,那他也認了。
果不其然,次日一早,洛辰來到使館區人工湖旁時,發現了同一時間抵達的劉藝菲。
兩人相視一笑,練完八部金剛功后,都不需要洛辰開口邀請,劉藝菲就主動跟著前者朝其家中走去。
今天是周一,洛辰父母都需要去使館工作,所以家里空無一人。
不過,劉藝菲全然被對劇本的好奇占據了心神,倒是沒有想過二人獨處的問題。
見洛辰果真回房間取了一沓厚厚的劇本出來,劉藝菲美眸眨也不眨地盯著那摞裝訂好的紙張,心中的好奇已經達到了頂峰。
洛辰也沒有吊人胃口,拉著劉藝菲在客廳沙發上坐下后,便果斷將劇本遞到了對方面前。
“來自星星的你?好奇怪的劇本名字。”
下意識吐槽出口,劉藝菲這才意識到場合不對,連忙吐了吐舌頭,有心解釋一句。
不過,洛辰卻是擺了擺手,表示并不在意,示意其繼續看下去。
見狀,劉藝菲也沒有矯情,而是遵循內心此刻旺盛的好奇心,接著看了下去。
然后,她就看到了女主角的名字,劉伊人……
這……這是以她為原型創作的角色嗎?
由不得劉藝菲不多想。
畢竟,女主角的設定,本身也是大明星來著。
而她,勉強也算是吧?
至少在華國,絕對是!
劉藝菲強行讓自己鎮定下來。
劉伊人,伊人,肯定是取自“所謂伊人,在水一方”的含義,跟自己關系不大。
沒錯,就是這樣!
隨后,劉藝菲就見到男主角的名字,洛宣……
一個姓劉、一個姓洛,這這這……
她強忍住偷瞄洛辰的舉動,重新將目光投向面前的劇本,但內心早已經生出絲絲漣漪。
其實,劉藝菲倒是稍微有些誤會洛辰了。
將男主角的名字設定成洛宣,自然是為了最大程度吃到這個角色的紅利。
洛教授,直接就與洛辰原本的姓氏連接到了一起。
就跟“何老師”類似,以此劇在華國出道的他,或許未來都會被人稱一聲洛教授。
他并不覺得這樣有什么不妥,大不了回國后,他去考北電的研究生,然后留校任教,真的弄個教授頭銜來當當就是了。
對洛辰來說,這并不難。
他跟其他人畢業之后就與學習絕緣不同,重生前,他就一直秉承著“活到老學到老”的信念,學了一堆雜七雜八、最終沒用上的技能。
如今也不過是重拾起當初那股子學習態度罷了。
說不準到時候北電也能弄個“4+4”出來呢?
他本科就讀的慶應大學可不是什么野雞大學,而是島國最好的幾所私立大學之一,與早稻田等學校齊名。
這樣的“4+4”,絕不會惹出什么風波來。
咳咳,當然,這也就是開玩笑罷了。
他還是會走正常的考研程序的。
至于劉伊人這個名字。
他承認,自己在寫這個劇本時,當時心里頭的第一女主人選就是劉藝菲。
但天可憐見,這劇本在他剛重生不久那會兒就出爐了,當時他還不認識劉藝菲呢(在現實生活中),所以也沒有什么其余心思。
至于說,在將劉伊人的角色本土化時,套用了劉藝菲現實中的一些經歷——什么14歲出道、什么遭遇網暴質疑性別、什么質疑學歷、什么被國內影視資本打壓等等,那都是不小心寫順手了。
除此之外,關于男主角的人設,洛辰也進行了相應的調整。
他給洛宣設定的是音樂大學民樂系最年輕的副教授,古琴、箏、琵琶、三弦、柳琴、揚琴、中阮、二胡、板胡、低音拉弦樂、笛、管子、笙、嗩吶、打擊樂等無一不精。
當然,他最拿手的還是古琴,家中也收藏有許多早已被認為失傳的古琴。
洛辰打算到時候安排一場《閃光少女》里的戲份,讓民樂團與西洋樂團來一場酣暢淋漓的對決。
為了在電視劇內傳播傳統華國文化,洛辰可謂是操碎了心。
另外,洛辰剛穿越過來的明朝戲份,也被他增設了些,為的就是展現明成祖朱棣時期,萬國來朝、遠邁漢唐(清代對明成祖時期的評價,對明太祖時期的評價則是治隆唐宋)的氣象。
沒辦法,正常情況下想要拍攝正經的明朝電視劇或者電影,實在是太難了。
不魔改抹黑一番,基本很難過審,過了審也不會讓你放出來。
著名的沈萬三被朱元璋流放一事,純粹的謠言。
真實歷史上的沈萬三跟朱元璋半毛錢關系都沒有。
明史學者顧誠教授曾作《沈萬三及其家族事跡考》一文,詳細考證了沈萬三的身世,否定了他是明初人的說法,認為他生在元代也死在元代,史籍中有關沈萬三在明初的一切“事跡”均是訛傳。
還有什么火燒狀元樓、用燒鵝酒肉害死徐達等等諸如此類的謠言不勝枚舉,但很多都被2006年那部電視劇《朱元璋》所采納。
不知多少人看過那部電視劇后,對那位“驅逐韃虜,恢復中華;立綱陳紀,救濟斯民”的明太祖產生誤解。
朱元璋并非完人,有其歷史局限性不假,但其再造華夏、重新奪回燕云十六州的功績也絕不應該抹殺,他沒有做的事情也不該扣在他頭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