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斯特的條件是什么?首先就是估值。
雷曼兄弟給谷歌開始的估值是投前2.2億美元,但恩斯特張口就要價12億美元,差距巨大。
恩斯特的理由也很簡單,那就是雅虎。
第三季度雅虎公布的財報顯示,營業額143萬美元,凈虧損489萬美元。
機構對雅虎的預測,今年雅虎的全年營業額會超過五百萬美元,凈虧損將超過1200萬美元。
市值呢?雅虎的股價高漲,總市值已經超過了16億美元。
如此高的市值,無外乎一點,那就是雅虎的營業額增加迅速,每月都超過了8%。
而虧塤是因為雅虎不斷的開闊新的業務領域,當這些投入減少的時候,雅虎的前景非常有想象空間。
雅虎的用戶數量剛剛突破兩千萬,而且谷歌的凈利潤要比雅虎好的多,所以恩斯特喊出了12億美元的估值。
資本不都說雅虎買的不是當下,而是未來嗎?
那么谷歌為什么不行?
但雷曼兄弟顯然不可能當這個冤大頭,谷歌和雅虎不一樣,現在的谷歌只有搜索引擎,除了技術授權看不到更多的盈利點。
雅虎不同,雅虎的業務眾多,隨著用戶的不斷增長,廣告創收也更有想象空間。
估值上的差距還是好的,雙方最大的分歧在于管理上。
恩斯特居然想讓對方當一個只出錢的吉祥物,一個董事會席位都不給他們。雷曼兄弟覺得這是他在侮辱雷曼兄弟,侮辱整個華爾街。
別說是雷曼兄弟這個頭華爾街大鱷了,就是溫格聽到這個條件時都瞪大了雙眼,以為自己出現了幻聽。
“這一點不管是雷曼兄弟,還是華爾街其他的投資機構都不會答應的”。
其實在美利堅的企業,董事會就是一個擺設。
在沒有絕對控股的情況下,不是誰的股份多誰的影響力就大,而是誰能給公司帶來更多的利益,誰的影響力就大。
很多公司都是獨立董事當道,這是普遍現象。
但也有個例外,那就是有前景的初創企業,華爾街對于這些企業的董事會非常感興趣,因為可以操作。
“我也知道這一點,但態度要做出來,就是要告訴這些貪婪的資本家,谷歌不歡迎它們指手畫腳”。
接受投資是接受投資,但在投資者的選擇上恩斯特要謹慎的多。
誰也不希望引進來的投資者把自己的公司搞得烏煙瘴氣,遇見了好的投資者還好說,大家狼狽為奸一起割股民的韭菜,不管是投資機構還是企業創始人,大家為了更好的利益同仇敵愾。
可要是碰見了垃圾的投資者,恩斯特可不想悔不當初創立谷歌。
這樣的事情恩斯特知道的太多,比如創立了思科的萊昂納德?波薩克和桑蒂?勒納夫婦,最后不就被趕出了公司嗎?
還有馬斯克,先是在自己創立的paypl被趕出局,隨后化身資本,趕走了特斯拉的創始人,鳩占鵲巢。
這樣的事情太多太多,必須防患于未然。
互聯網公司融資是必須的,而且融資的資金一般不會太少。
這場燃燒美元的擊鼓傳花,需要華爾街的資金支持,要不然根本玩不下去。
那么從一開始恩斯特就要立下規則,即便不能讓這些投資機構做個吉祥物,也不能讓他們影響到谷歌的正常發展。
除了這兩條,恩斯特還提到了米高梅。
米高梅沒有上市,除了恩斯特這個大股東,剩下的股份都在眾多的投資人手里,其中華爾街占了大頭。
就比如說雷曼兄弟,手里就掌握著米高梅4.12%的股份。
恩斯特想要趁著谷歌這件事,回購這部分股份,為米高梅以后的上市做鋪墊。
為了在米高梅上市后還能更好的控制米高梅,必須要獲得更多的股份。
恩斯特的目標是60%的米高梅股份,從華爾街的手里收回更容易一些。
最后就是米高梅集團,這可不是恩斯特掌握的米高梅影業,而是科克里安執掌的賭場和酒店。
高桿桿有一個好處,那就是能夠快速的實現資產的增長,成幾何倍的速度崛起。
但美味的糖果里面也蘊藏著劇毒的毒藥,所有權不在自己手里,而是掌握在資本的手里。
整個米高梅集團總資產超過五十億美元,科克里安的身家不過八億多美元。
大部分的股份都在華爾街和投資人的手里,科克里安只有經營使用權。
什么時候還清了債務,什么時候科克里安才算是真正掌控了米高梅集團。
這就給了恩斯特的機會,警察局的做局他不會忘記,這輩子不給對方送進去一趟,都對不起重生者這個身份。
“看來你還是沒有釋懷原諒他呀”。
恩斯特的第四個條件就是,如果將來他有需要,可以以市場的價格收購米高梅集團的股份。
不過這個條件是和溫格提的,不是和雷曼兄弟。
雷曼兄弟的手里沒有米高梅集團的股權,科克里安的高桿桿的資金支持大多來自于花旗和美國銀行。
恩斯特交代溫格,一旦這兩個機構入局,就要加上這個條件。
他不著急,只要生意越做越大,總會和這些銀行接觸到,總有機會。
“原諒他是上帝的事情,我只會讓他去見上帝”。
“你可不要亂來”溫格表情嚴肅,還以為恩斯特要做出不明智的行為出來。
“你現在的身份可不一樣了,辦法有的是,沒必要走上這條路,畢竟對方也是有名的富豪”。
“放心吧,我還沒有這么傻”。
溫格松了一口氣“這么說你不打算考慮硅谷這邊的風投了?”
互聯網投資兩大神地,一個是華爾街,另一個就是硅谷,兩方各有各的好處和弱勢。
華爾街肯定是資金充足,體量大,更喜歡那些風險相對較小,大多進行到C輪D輪,已經看到光明前景的初創公司。
雖然谷歌沒到C輪D輪融資的地步,不過其用戶增長速度已經可以看到未來。
當然,不好的地方就是華爾街喜歡指手畫腳,為了自身的利益影響公司的決策。
而硅谷的風投卻恰恰相反,他們的資金雖然不如華爾街,但卻能給初創公司足夠的自由。
兩邊各有各的道路,不過真正的大企業基本都會兩條路都走。
能成長為巨無霸的企業,創始人都比較有遠見,創業初期一定會選擇風投,把公司的話語權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只有等到中后期,需要更多的資金或者打算上市的時候,這個時候風投的幫助就不大了,才會接觸華爾街的資本。
“現在的谷歌,風投對于公司的發展意義不大”。
溫格也是這么想的“那我就讓人在華爾街放出消息,先看看華爾街那么的反應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