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圣芭芭拉,特雷格這家伙總算干了一件人事,終于找到了一位讓恩斯特滿意的不能再滿意的保姆了。
廚房內,鐵鍋在灶火上燒得發燙,琥珀色的菜籽油泛起細密油紋時,蔥段與姜片滋啦炸開,裹著山林氣息的飛龍肉塊應聲入鍋。
深褐色的肉邊迅速卷起焦褐,香氣裹著熱氣騰起。
泡發的榛蘑吸飽了清水,被鍋鏟推下鍋,與飛龍肉纏綿翻滾。
隨著咕嘟咕嘟的燉煮聲,哪怕是在抽油煙機的阻礙下,整間房間內還是飄香四溢。
“還要多久才能開飯?”
這已經是克雷格問的第三遍了,早在另一鍋排骨燉豆角的香味渙散時,他就像極了一個餓了三天的飯桶,恨不得現在就能品嘗到美味。
“還要半個小時吧”。
廚房內,一位四十多歲的婦人臉露微笑和一絲的驕傲。
這就是克雷格為恩斯特找來的保姆劉慧英,一個從小隨父親移民的御廚后代。
據她自己說,她家祖上從乾隆爺那會兒就開始在宮里當御廚,妥妥的皇室干飯人,家族伺候過大半的滿清皇帝,這履歷,簡直能寫成一本清代御廚史了。
六十年代的時候吃不飽飯,正好美利堅這邊有一個開飯店的族親,就通過關系給她們一家帶到了舊金山。
她父親是大廚,她則是幫工,順便繼承了家族的傳承。
不過很可惜這個親戚的兒子不著調,賭博把飯店都賠了進去,她也就辭職離開了。
“我發誓,我從來就沒有聞到過這么香的食物,讓我有些迫不及待了”。
一開始克雷格并不覺得劉慧英能讓恩斯特滿意,選她不過是因為對方中餐廚師的身份。
找了這么多保姆,每一個都因為口味不合口被挑剔的恩斯特pass掉。
得知對方家族以前是給皇帝做飯的,克雷格就讓劉慧英做兩道菜試試。
然后試試就是是,他沒有想到一個馬鈴薯居然能做的這么好吃,比炸薯條香多了。
克雷格以為那就是劉慧英的巔峰之作,哪知道今天到了恩斯特這里,華夏美食再次刷新了他的認知。
“為什么有這么多好吃的東西,華夏非要推廣拿人體當餐盤的食物呢?”
恩斯特怔了一下,反應過來后才吐槽道“那是日本食物,不要弄混了”。
這次換格雷格詫異了“日本不是華夏的一個城市嗎?”
好吧,這認知符合美利堅人。
在美利堅,大多數的人才不會管外面的世界,只考慮自己生活的好不好。
“等等?你吃過人體盛?”
“當然”克雷格一副你瞧不起誰呢的樣子。
“當年我當記者的時候,可是有很多大人物請我吃飯的好嗎?”
“那家店說他們是最正宗的,可一推食物放在一個赤身裸體的黑人女人身上,總讓我感覺哪里不對勁,但又說不上來”。
恩斯特瞬間就有了畫面,還真是正宗呀。
看向廚房,被香味饞瘋了的克雷格總忍不住想要現在就打開鍋蓋吃上一口。
野雞,這個都沒人要的東西居然能做成美食,香氣還如此的迷人,真是見鬼了。
更讓克雷格見鬼的是,恩斯特居然能用中文和對方交流。
“所以,劉姨,如果我能弄到食材,正宗的地三鮮你也是會做的?”
華夏八大菜系,可最好吃的卻不在八大菜系里。
不都說東北菜一半是在菜譜里面,一半是在刑法里嗎。
一個野生動物保護法,讓東北菜元氣大傷。
老式東北菜有多厲害?聽聽報菜名就知道了。
蒸羊羔蒸熊掌蒸鹿尾,前三道全是東北菜。
就說這小雞燉蘑菇,最開始也是飛龍燉榛蘑,也就是花尾榛雞。
飛龍不讓吃了,后來就變成了蘑菇燉山雞,再后來山雞也不讓吃了,就變成了小雞燉蘑菇。
知道對方拿手東北菜,恩斯特就點了排骨燉豆角和小雞燉蘑菇,哪知道對方居然問要不要嘗嘗老式的飛龍燉榛蘑。
花尾榛雞這個物種活躍在華夏東北和西伯利亞地帶,然后蔓延到了阿拉斯加。
除了阿拉斯加本地人,美利堅人根本就不吃這東西。
市場上有賣,但只流行在少部分的華人范圍。
知道劉慧英能買到,那還有什么好說的。
聞到飛龍燉榛蘑的撲鼻誘惑,恩斯特想到了地三鮮。
最早的地三鮮可不是什么茄子土豆尖椒,而是正正經經的大葷菜,用的是老虎、黑熊和傻狍子。
有一個詞叫做山珍海味,這山珍說的就是東北的食材。
如果有機會,恩斯特還真想要都嘗嘗。
“會做是會做,不過棕熊可不行,他們的體型偏大,熊掌的脂肪含量太少,不好吃”。
恩斯特挑了挑眉,敢情這是吃過呀。
也是,北美盛行打獵,荒野山林獵個棕熊嘗嘗也很正常。
回來客廳,克雷格捧著一份打印稿件在仔細閱讀,看到恩斯特后不禁發出贊嘆。
“恩斯特,不得不承認你是一位偉大的作家!”隨后克雷格搖了搖頭,又否定了自己的說辭“不,你是最偉大的作家,其他作家在你這個年紀可寫不出這么偉大又暢銷全球的作品”。
此刻他手里的稿件正是《饑餓游戲》的第四部,這是恩斯特在惠特尼農場時無聊的摸魚之作。
不過這份稿件只能算是個半成品,一份三萬字的超級大綱,梳理了整部作品的主線和所有設計環節,剩下的環境人物描寫,恩斯特打算當個甩手掌柜,讓克雷格找個合格的槍手來完成。
他現在窮得叮當響很缺錢,想來這部《饑餓游戲》第四部能給他帶來一筆滿意的財富。
《饑餓游戲》第一部在海外的銷量已經突破了260萬本,在北美更是直逼400萬冊的夸張數據,簡直是殺瘋了。
出版社一看這形勢,趕緊趁熱打鐵,三天前發布了《饑餓游戲 2》,再次引爆書迷圈。
這本書是全球同步銷售,第一天就大賣了過百萬冊,不少地方都出現了缺貨的情況。
再次證明,《饑餓游戲1》的成功不是偶然,這個系列會成為全球最成功的系列圖書之一。
和恩斯特簽約的出版社是西蒙與舒斯特,現在前三本作品已經完成,這第四本《饑餓游戲》,恩斯特可沒打算輕易交出去,對方不給個天價,想都別想。
西蒙與舒斯特和蘭登、企鵝、阿歇并稱四大英語出版社,不過在消費者眼里,它總差點底蘊,很多人對其四大英語出版社的身份質疑。
為啥呢?
和其他三家相比,它沒有發行過一部暢銷全球的著作,缺少一部代表作品。
現在恩斯特把《饑餓游戲》送上門,這可是它奠定江湖地位的好機會,對方肯定不會輕易放過。
不過想要拿下《饑餓游戲》4,沒那么容易。
雙方的合約不是秘密,只要《饑餓游戲》4創作出來的消息一泄露,蘭登等其他出版社想要把這個聚寶盆截胡下來。
“快點讓人潤色好,然后抓緊把消息放出去”。
克雷格放下稿件,大手一拍肚子上的肥膘,那肥膘晃悠得像在跳肚皮舞一樣。
“放心吧,不過版稅率我要怎么談?”克雷格問道。
恩斯特想了想“25%吧,不過我要15%的利潤分成”。
恩斯特的這個價格不算夸張,接下來就看誰家給的利潤分成多了。
在北美,圖書出版版權費通常是版稅率乘以圖書銷售的數量。
新人作者的版稅率一般在8%到12%之間,恩斯特第一本書就是11%的版稅率。
而知名作者的版稅率在15%到25%之間,大神級別的人物就是30%上下浮動,很難超過35%。
不過大神級別的作家還有一項收益,那就是可以參與利潤分成。
以《饑餓游戲》現在的火爆程度,25%的版稅率真不算高。
“預付金呢?”克雷格再次詢問。
在傳統的出版中,出版商會提前支付一筆預付金給作家,有點先開工資后干活的意思。
不過出版社也不是傻子,基本上支付的預付金不會超過內部預估的作品銷量三分之一的收入。
這也是恩斯特為什么寫第四部的原因,因為不等小說發布,他就可以先拿一部分未來的收益了。
“1000萬美元吧”。
《饑餓游戲》的售價是19.9美元,以25%的版稅率算,銷售一本書恩斯特能得到5美元。
出版社內部預估銷量一般都會低估,不過單本500萬冊是絕對沒有問題的,恩斯特最少能獲得2500萬美元的版稅率收入。
要個一千萬美元的預付金,問題是不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