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權臣之爭
- 大乾文圣人
- 墨下詩書
- 2056字
- 2025-06-18 08:00:00
聽到吳天澤一提及倭寇,在場所有讀書人的神情都變得無比激動起來。
所謂倭寇,乃是來自西牛賀洲的東瀛海盜,他們在海域一帶橫行霸道,時常會襲擊周邊人族的山村縣城,燒殺搶掠無惡不作,犯下各種滔天罪行。
屠村、屠鎮、屠城,對于倭寇而言猶如家常便飯,他們嗜殺成性,就連老弱婦孺都不放過。
這幫倭寇無比狡猾,他們登陸前都會派人打扮成人族在周邊偵查一頓時間,等確定目標之后就會趁著夜色發動奇襲,將周邊的村落洗劫一空。
這些倭寇若是在陸地被人族發現圍上,哪怕是付出以多換少的代價,也定要讓倭寇全軍覆沒。
可一旦被倭寇逃回戰船,人族就拿他們沒有辦法了。
因為人族的水戰能力是一塊短板,根本就沒有一支可以征服海域的水師,也正是因為如此,倭寇才會在臨海一帶猖獗。
云州境一帶的倭寇頭領便是山本矢,有著相當于大學士的實力。
平山侯每年都打著朝廷的名義圍剿山本矢,但都沒有顯著效果,不僅沒有震懾倭寇,反而讓倭寇日漸猖獗。
許多讀書人都懷疑平山侯每次攻打倭寇都是圍而不剿做做樣子,每年都會象征性活捉幾個倭寇頭目,然后大張旗鼓將他們斬首示眾,以此來向朝廷交差,因為一旦平山侯真的剿滅了倭寇,便無法領取朝廷發下來的巨額軍餉。
眾多讀書人都看出平山侯故意養虎為患,慢慢吞吃朝廷軍餉,但是沒有任何實際證據,所有的參奏全部都被一一駁回。
“哎……”
韓景濤輕嘆一聲,眼神黯淡,緩緩道:“實不相瞞,當今朝廷局勢復雜,賀丞相和高太尉明爭暗斗,武皇后又以監國之名干擾朝政,我們中立派的許多官員早就上書朝廷參奏平山侯,但都被以各種理由和借口駁回了。”
眾多讀書人不由得面露悲憤之色。
景昌帝在位已有四十二年,如今已是年過花甲,疾病纏身難理朝政,皇權幾乎被權臣架空,一位是統領朝廷吏部文官的賀丞相,全力扶持大皇子繼承大統。
大皇子乃長子,在儲君未定的情況之下繼承皇位名正言順,而且大皇子禮賢下士,求賢若渴,可謂是名滿大乾,也曾經在朝堂上強調倭寇大患,但都沒有受到各方官員的重視,在武皇后的打壓之下,大皇子同樣也是舉步維艱。
另一位是總領兵部的高太尉,扶持二皇子繼位,與大皇子截然相反的是,二皇子可是十足十的紈绔子弟,吊兒郎當,根本不成氣候,但也更好控制,即便能夠登基稱帝也不過是他人的傀儡而已。
除了賀丞相和高太尉之外,還有第三位勢力在暗中運行,那就是是執掌后宮的武皇后,將周姓侄兒過繼名下,欲等景昌帝薨逝之后,讓其周姓侄兒取代趙氏皇族繼承皇位,武皇后的弟弟乃是執掌京城御林軍的統帥,有聽調不聽宣之權。
三方勢力當屬武皇后最為強盛,因為武皇后母儀天下名正言順,又執掌后宮多年,只要她一聲令下,只要合情合理,文武百官明面上還真沒有幾人敢忤逆她的旨意,畢竟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難成。
若是賀丞相和高太尉聯手,尚且可以制衡武皇后,但賀丞相和高太尉也是勢同水火,無法真正統一戰線,而武皇后一直在暗中同時拉攏賀丞相和高太尉,只要能夠獲得其中一方的支持,就能夠扶持她的侄兒登基稱帝,但賀丞相和高太尉的態度一直模棱兩可,于是便在短時間里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
余下的一些官員則是保持中立,堅決不參與三方勢力的明爭暗斗,他們首先是將百姓放在首位,只要是利于百姓的事情,他們會毫不猶豫執行,否則就會據理力爭,哪怕是丟了烏紗帽也在所不惜,這些官員雖少,卻深得民心且文名極盛,任何一方勢力都不敢輕易彈劾,否則一旦被民意排斥,后果不堪設想。
這是屬于讀書人的世界,民意大于皇權,一旦民意有變,各地就會揭竿而起。
韓景濤便是不屬于任何黨派的官員,他早已看清了朝堂黑暗,不在乎所謂的從龍之功,只想安心治理江陽府一方地境。
若是不幸被罷官免職,他便去云游天下,浪跡江湖,不再過問朝堂之事。
而平山侯作為人族大學士,乃是高太尉的門生,之所以沒有剿滅倭寇,便是想要利用白吃的軍餉招兵買馬為二皇子擴張勢力。
韓景濤與平山侯也是面和心不和,常有不少摩擦,只是一直沒有徹底撕破臉皮。
平山侯是兵部的人,只遵從高太尉的命令,韓景濤以知府之身無法干預其行動,更無法對其下令。
出于種種原因,韓景濤憤怒平山侯不作為,卻也心有余而力不足難以奈何。
“朝廷當真對禍亂云州的倭寇勢力放任不管么?”
吳天澤一臉憤怒,在場眾多身為江陽府的讀書人也都懶得去管朝廷的各種爭斗,他們比任何人都渴望趁早平定倭寇。
“想要平定倭寇,朝廷必然是靠不住的。”韓景濤苦笑著道。
雖然朝廷明面上鼓勵讀書人殺倭寇,甚至能夠讓云州讀書人積累軍功兌換官職,但若是沒有朝廷援助,想要單純以云州讀書人的力量平定倭寇戰亂幾乎是不可能的。
朝廷當真是畫了一個香噴噴的大餅。
而且朝堂之上權力斗爭激烈,那些為了爭奪權力的重臣根本不可能花心思平定倭寇,在他們的眼里,倭寇不過是一些海外強盜,來自西牛賀洲的喪家之犬,只要云州沒有淪陷,朝廷不可能會真正重視。
在這種基礎上,只要朝廷沒有給云州施壓從中搗亂,便已經是極好的了。
“雖然韓某只是一任知府,管不到平山侯的頭上,但只要是在江陽府境內,我絕不容倭寇肆意橫行,我相信終有一日,我們定能夠斬了山本矢的狗頭,以揚我大乾國威!”
韓景濤說完這句話時,其文膽清澈,意志無比堅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