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算日子。”
“這幾日應該是商隊返回的時間了。”
“也不知道此番行商是否順利。”
“文遠和張商叔父是否平安。”
馬邑張氏塢堡之前。
張汛有些失神的看著遠處的官道拐角,喃喃自語。
這幾日以來。
他幾乎只要有時間便如此等候。
沒辦法。
為了這次行商,張氏不僅砸進去了大量的積蓄。
張汛的親弟弟張遼和族中元老張商更是與商隊同行。
若是商隊有個什么閃失。
無論是失財,還是失人。
亦或是人財兩失。
對張汛和馬邑張氏來說都是沉重的打擊。
不過一想到當初呂布登門拜訪促成合股之時的表現。
張汛心中還是不由稍稍放松下來。
“奉先勇猛無敵。”
“文遠和張商叔父的安全應當是無虞的。”
“即便第一次出塞行商不賺錢,乃至小虧一點。”
“但是只要能積累一些經驗,也算可以了。”
“畢竟,我族先祖也是花費了無數苦功才能成為叱咤草原的大行商的。”
“奉先、文遠他們到底是年輕了一些,還是先積累個一兩年的經驗才行啊!”
正想著,忽然身旁傳來侍衛的提醒。
“族長您快看吶!”
“好像是我們的商隊回來了!”
“哦?”
“真的回來了!”
張汛連忙抬頭看去,果然看到一支商隊漸漸走出官道拐角。
不是自己商隊又是何人。
“只是,似乎有些空蕩蕩的。”
“似乎并未攜帶多少貨物呀!”
商隊出塞行商之前,呂布和張汛已經商議清楚。
購馬是第一目標。
但是如果購買不成,買些其他貨物也可以。
可是已經出現的軺車之上卻是空蕩蕩的,只有一兩輛之上有一些皮貨,顯然不是滿載而歸的樣子。
“咦?”
“這護衛們怎生全都有了坐騎?”
可緊接著,二三十名腳跨高頭大馬的護衛卻讓張汛為之一驚。
“而且看樣子還不是拉車用的駑馬,而是戰馬!”
“沒有換取商品,但是卻為護衛們配齊了戰馬嗎?”
“一匹戰馬至少兩萬錢起步。”
“如今多了這二十匹戰馬,也算是回本了一小半了!”
“沒想到第一次出塞,這呂布就能給我帶來如此大的驚喜。”
“看來當初我力排眾議與其合股組建商隊出塞行商是賭對了!”
“嗯?”
“等一等!”
張汛這般想著,心中便有些自得情緒。
可等他臉上剛剛浮現出得意的笑容卻突然被商隊之后最后出現的百余匹戰馬驚在了臉上。
“怎么會有這么多戰馬?”
“這么多戰馬哪怕只是粗略數一遍只怕也有百余匹往上了。”
“我組建這商隊也才花了百萬錢而已。”
“難道這呂布第一次出塞,就能一次回本,還能再賺取一倍利潤?”
“不!”
張汛臉上驚喜交加,內心激蕩無比。
“若是再算上護衛們的戰馬。”
“這已經是一倍半的利潤了!”
“那就是一百五十萬錢打底!”
“哪怕我張氏只分配一半,那也是足足七十萬了!”
“幾乎可以抵得上我族數十年積攢了!”
越是大的勢力、家族。
現金在整個資產之中的比例反而越小。
張氏本身就只是馬邑之中的小門小戶。
別說在整個雁門郡,就算是在馬邑也排不上什么名次。
而且張氏又是隱姓埋名,落魄百年。
再加上維護塢堡、養活家眷,還要圈養一些脫產的私兵。
百余年間能存下百萬錢已經算是持家有道了。
如今見呂布只不過出塞一次,就能賺取這么多錢財。
簡直讓這張汛喜出望外!
“兄長!”
“我與大哥塞外行商回來了!”
“我們都回來了!”
這時張遼也看清了張汛的身影,立即脫離商隊興奮大吼著奔襲而來。
“回來就好!”
“回來了就好哇!”
而張汛一個月未見張遼,也分外思念,亦是向著張遼奔去!
……
商隊歷經月余塞外行商返回,整個張氏塢堡都是一片歡騰。
不過,張氏到底是百年的商人之家。
底蘊和經驗還是不缺的。
混而不亂。
不僅隨行的護衛、車夫都立即安排酒肉飲食。
隨行的車馬、戰馬也被妥善保管。
就連帶回的牛皮、羊皮等皮貨也被分揀出來,按照品質保管起來。
至于此次出塞的最大功臣呂布、高順、張遼、張商四人那就更不用說了。
張汛立即準備好好酒好菜,親自作陪。
席間,張遼還不停的繪聲繪色的向張汛講述此次草原行商一路上的所見所聞。
當聽聞路上還遇到過一次馬匪襲擊之時,張汛哪怕知曉結局一定不會壞到哪里去,因為商隊都回來了,只有少數幾人傷亡,但是依舊將心高高懸起。
等張遼興奮的說起自己與二位義兄大殺四方之時,張汛也不由為之激動振奮。
最后。
等到張商談及最重要的談判與交易經過結果之后。
張汛更是連連感嘆。
“之前我以為奉先與我張氏經商,五五分成是占了我張氏的便宜。”
“沒想到,五五分成反而是我張氏占了奉先你的大便宜啊!”
“只一次便已經收回成本,又能和那鮮卑人胡屠部建立聯系,等于是穩固了商路。”
“這可全是奉先你的功勞啊!”
“與之相比,我張氏不過出些錢財,再占五成股份就有些說不過去了!”
“我張氏雖然是小門小戶,但是也頗知廉恥。”
“這樣!”
“這一次行商,我張氏除了拿回之前建設商隊的百萬錢之外,其余利益分文不取。”
“今后若是再出塞行商,我張氏也只需要占股二成即可!”
作為一個精明的商人。
張汛雖然貪財。
但是卻不會利令智昏。
如今呂布已經打通了商路,又建立了相對穩固的貿易渠道。
手中此刻又有了啟動資金。
張氏對其的價值已經沒有多少了。
若是呂布不滿之前的五五分成,直接散伙,張氏也只能在一旁干瞪眼。
眼下呂布有錢有人,隨時可以找更低分成的合作伙伴,或者干脆就是自己單干。
而張氏一旦離開了呂布。
那就又重新回到了兩眼一抹黑的地步。
張商雖然經驗經驗豐富,但是到了塞外那是以刀劍說話的地方,能發揮的效果極其有限。
而自家兄弟張遼猛則猛矣,經驗還是有些欠缺。
或許行軍打仗不怕,可是若是率領商隊出塞,武力只是最基礎的配置。
索性,不如自己主動提出減少股份占比與分成。
反而能留住呂布的心,長久的獲取利潤。
第一次出塞就賺取二百五十萬錢,獲利一百五十萬錢。
以后經驗更豐富,商隊規模更大,人手更多,賺取的錢財還能更少嗎?
張氏雖然分紅的比例少了,但是利潤卻不會少到哪里去。
細水長流才是人生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