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更三點,太極殿前的銅鶴香爐剛吐出第一縷青煙。程巖立在武官隊列中,背后的傷口在朝露浸潤下隱隱作痛。他微微抬頭,看見殿檐下的銅鈴在晨風中紋絲不動——今日必有大事。
“陛下駕到——!“
隨著宦官尖利的唱喝聲,朱漆殿門緩緩洞開。李世民頭戴十二旒冕冠,玄色龍袍上的十二章紋在晨光中若隱若現。
“眾卿平身。“
山呼萬歲聲中,程巖聽見身后傳來鎧甲碰撞的聲響。右武衛大將軍尉遲敬德特意站在他身后,這位老將今日未著朝服,反而披掛明光鎧,腰間那對金锏在走動時叮當作響。
“朕覽近日奏報。“李世民的聲音在殿中回蕩,“長安平叛一事,程巖當居首功。“皇帝說著從案頭取出一卷竹簡,“三日前西市平亂,救出被擄婦孺二十七人;上月破獲東宮投毒案,保全太子性命;去歲更在隴右...“
“陛下!“一聲斷喝突然打斷圣諭。只見諫議大夫魏征手持象牙笏板出列,紫袍下的身軀挺得筆直,“程巖之功固然當賞,然藍田乃京畿要地,八百戶食邑遠超常制!“
殿中頓時一片死寂。程巖看見魏征的笏板上密布著奏事時留下的刻痕,最深處的那道據說是在貞觀元年死諫時留下的。
“魏卿。“李世民的聲音忽然柔和下來,“朕記得你當年在武德殿死諫隱太子時,也是這般氣勢。“
這話說得極重。魏征面色一白,卻仍梗著脖子:“正因臣歷經兩朝,更知驟賞之害!“他猛地扯開衣襟,露出胸前一道猙獰的箭傷,“當年封德彝二十四歲封侯,結果如何?陛下難道忘了玄武門之變...“
“魏玄成!“尉遲敬德暴喝一聲,金锏已出鞘三寸,“你敢在朝堂上妄提禁忌!“
就在劍拔弩張之際,一個蒼老的聲音突然響起:“老臣以為,程將軍當得起此賞。“只見侍中王珪顫巍巍出列,手中笏板上還沾著湯藥留下的褐漬。
老宰相每說一句,就咳嗽幾聲,卻仍堅持說完:“老臣愿以三十年清譽作保,程巖非是封德彝之流!“
程巖心頭一震。他看見王珪說這話時,渾濁的眼中閃過一絲愧疚——這位老臣是在為當年被蠱毒控制時的事贖罪。
“陛下三思啊!“戶部尚書戴胄突然出列,“軍器監年耗已逾三十萬貫,再設神兵司...“
“戴卿。“李世民突然從龍椅上起身,冕旒前的玉藻劇烈晃動,“這是程巖改良的省弩圖紙。“說著將一卷帛書擲下,“僅此一項,每年可省軍費十二萬貫。“
帛書“啪“地落在戴胄腳前,展開的部分赫然畫著一種新型弩機的構造。程巖注意到那圖紙邊緣有被火燎過的痕跡——這是那夜在紫宸殿,李明月親手燒毀的廢稿之一,不知何時被陛下保存下來。
“臣還有本奏!“魏征突然跪地叩首,額頭在青磚上撞出悶響,“藍田乃長孫家祖產,陛下若賜程巖,恐傷老臣之心...“
龍椅上的李世民突然笑了。皇帝緩緩從袖中取出一道密旨:“朕三日前已命宗正寺重勘地契。“他將密旨展開,上面朱批赫然寫著“長孫氏侵占官田四百頃“的字樣,“這些田地,正好補了戶部的虧空。“
戴胄聞言,頓時面色如土。程巖這才恍然大悟——原來陛下早就在布局今日之局。
“退朝——“
暮春的細雨將崇仁坊的青石板路洗得發亮。程巖勒馬停在新建的藍田侯府前,朱漆大門上“敕造藍田侯府“五個鎏金大字在雨水中泛著溫潤的光澤。門前的石獅口中含著的玉球,在雨簾中若隱若現,這是工部特意仿照秦王府規制打造的。
“侯爺回來了!“
熟悉的聲音從側門傳來。劉大壯穿著一身嶄新的靛藍色家臣服,腰間卻還固執地系著軍中時的牛皮束帶。他右手按著刀柄,左手提著燈籠,健碩的身軀將雨幕撐開一道缺口。身后跟著的劉嬤嬤撐著油紙傘,發髻梳得一絲不茍,眼角細密的皺紋里卻藏著掩不住的喜色。
“大壯,你這是...“程巖注意到劉大壯腰間掛著的金魚袋——這是七品以上武官才能佩戴的。
“俺跟兵部遞了調職文書。“劉大壯咧嘴一笑,露出那顆鑲金的門牙,“往后就跟著侯爺當個親兵統領,強過在十六衛看人臉色!“
“侯爺安好。“
清朗的聲音從影壁后傳來。王臨風——那個在程咬金封地被喚作“狗剩“的少年,如今已長成挺拔的青年。他穿著淺青色圓領袍,腰間懸著一柄短劍,劍鞘上“盧國公府“的銘文清晰可見。
“臨風,你...“
“盧國公已經準了。“王臨風拱手行禮,指節上的老繭顯示他這些年沒少練武,“從今往后,王某愿為侯爺效犬馬之勞。“
細雨漸密,在庭院中央的銀杏樹上敲打出沙沙的聲響。程巖仰頭望去,金黃的葉子在雨中搖曳,恍惚間仿佛又看見那個雪夜——當年就是在這棵樹下,劉叔用最后的力氣把他的手和王臨風的手疊在一起。
“侯爺,少府監送來的二十名工匠都安置在西跨院了。“劉嬤嬤撐著傘過來,發間的銀簪在雨霧中閃著微光,“就是那位柳大匠,非要把作坊建在后花園邊上...“
程巖眼中寒光一閃。柳逞是長孫家的姻親,被安插進來的用意不言而喻。他正要開口,忽見府門外的雨幕中駛來一輛青篷馬車。
“圣旨到——!“
宦官尖細的嗓音穿透雨聲。程巖連忙整衣跪接,卻見傳旨的竟是黃門侍郎高季輔。這位素來與長孫家交好的大臣,此刻捧著圣旨的手竟有些發抖。
“...賜藍田侯程巖永業田二十頃,許自募親兵百人...“
這最后一句讓程巖眉頭微挑。按唐制,縣侯親兵不得超過五十人,這是陛下在給他擴權的機會。起身時,他注意到圣旨上的朱批有些異樣:“宜速辦“三個字墨跡尤新,顯然是剛添上去的。這是李世民在提醒他:風暴將至。
“侯爺,這...“劉大壯湊過來,右手不自覺地按在刀柄上。
程巖將圣旨交給劉嬤嬤收好,轉身望向庭院。雨幕中,王臨風正在銀杏樹下練劍,招式赫然是當年程咬金親授的“開山劍“;西跨院傳來叮叮當當的打鐵聲,那是柳逞帶著工匠在折騰;而東側的廚房里,劉嬤嬤的大嗓門正指揮著新招的廚娘揉面...
“大壯。“程巖突然開口,“明日你去將作監,把他們的水排圖樣借來一觀。“
“啊?可柳大匠說...“
“就說是我要改良馬鐙。“程巖嘴角微揚,“記得帶上臨風,他手巧。“
雨越下越大,銀杏樹的葉子在風中沙沙作響。程巖站在廊下,看著雨水在庭院里匯成小溪。西跨院的燈火在雨幕中暈開一片昏黃,隱約可見柳逞的身影正在窗前徘徊。
劉嬤嬤捧著干爽的衣袍過來:“侯爺,熱水已經備好了。“她眼角瞥向西跨院,低聲道:“那位柳大匠今日去了三次茅房,每次都要繞道后花園。“
程巖接過衣袍,觸手是上好的蜀錦,袖口還繡著暗紋的蘭草——這針腳分明是出自永嘉公主府的女紅。他摸了摸腰間那把李明月送的匕首,刃口的寒氣透過鯊魚皮鞘沁入指尖。
五更鼓剛過,程巖便踏著晨露來到神兵司的作坊。皇城西北角的這片廢庫,如今已被改造成三進院落。推開包鐵橡木門的瞬間,一股熱浪撲面而來,二十座冶鐵爐同時噴吐著火舌,將整個前廳映照得如同煉獄。
“侯爺!“
首席匠人鄭渾小跑著迎上來。這個滿臉炭灰的漢子原是軍器監的棄徒,因私自改良弩機被逐出官署,如今卻成了神兵司的頂梁柱。他手中捧著的橫刀在爐火映照下泛著詭異的藍光,刀身密布著細密的魚鱗紋。
“按您說的'百煉法',疊打了一百零八層。“鄭渾用滿是老繭的拇指輕撫刀背,“淬火時用了雪山寒泉,刃口能斷鐵如泥。“
程巖接過橫刀,刀柄上纏著的鯊魚皮還帶著體溫。他隨手劈向立在墻邊的試劍石,寒光閃過,三尺厚的青石應聲裂成兩半,斷面光滑如鏡。圍觀的工匠們發出驚嘆,卻沒人注意到刀鐔內側刻著一個小小的“明“字——這是三更時分李明月親自來刻的記號。
“還不夠。“程巖搖頭,將刀擲還鄭渾,“我要的是能破明光鎧的刀。“
鄭渾面露難色:“侯爺,尋常鑌鐵最多...“
“加上這個如何?“
清冷的女聲從作坊深處傳來。眾人回頭,只見一襲男裝的李明月從硝石倉庫轉出,手中拋著一個牛皮囊。她今日束著男子發髻,額前卻故意垂下幾縷青絲,在爐火映照下宛如流動的熔金。
程巖接住皮囊,入手沉甸甸的。解開系繩,里面是秘庫帶回的那種藍色粉末,此刻在晨光中閃爍著星辰般的光點。
“這是...“鄭渾湊過來,突然打了個噴嚏,“阿嚏!好生刺鼻!“
李明月輕笑:“西域隕鐵研磨的粉末,摻了少許龍膏。“她從袖中取出一張泛黃的羊皮紙,“按這個配方熔煉。“
程巖展開羊皮紙,上面的字跡娟秀中帶著鋒芒,正是李明月的筆跡。但配方中“雪蓮三錢“的字樣旁,卻多了一滴已經干涸的血跡——這是她前夜在終南山采藥時受的傷。
“都退下。“程巖突然揮手,“今日的工序,本侯親自來。“
待眾人退出,李明月已經挽起袖子,露出小臂上那道尚未痊愈的箭傷。她熟練地拉動風箱,爐火頓時竄起三尺高的青焰。
“柳逞昨夜去了長孫府。“她往爐中添加藍色粉末,聲音混在風箱的轟鳴中,“帶著神兵司的弩機圖紙。“
程巖握錘的手頓了頓:“陛下知道嗎?“
“皇兄知道'。“
正午時分,新鍛造的橫刀終于出爐。程巖持刀走向試刀場,身后跟著二十名屏息凝神的工匠。
試刀架上掛著從兵部借來的明光鎧——這是大唐最精良的鎧甲,胸前銅鏡能照見人影。程巖深吸一口氣,橫刀在空中劃出一道湛藍的弧光。
“鏘——!“
金石相擊的脆響震得人耳膜生疼。鎧甲應聲裂開,銅鏡上出現一道整齊的切口,而刀刃絲毫未損。圍觀的工匠們呆若木雞,鄭渾更是直接跪倒在地,顫抖著撫摸那道切口。
“這...這簡直是...“
“神兵。“李明月不知何時已經站在人群外圍。
“走吧,我們還要去宮里”李明月對程巖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