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他們不知道他們的命運么
- 不一樣的三國,從大夏太子開始
- 黑白肉
- 2204字
- 2025-07-27 07:55:00
待傳令兵退下,李仁愛一把揪住曹榮的腕甲:
“聽著,我要你做的,不只是守城——”他的手指在羊皮地圖上劃出弧線,“從雁門關到石嶺關,這片土地,每一寸都要像秋天的麥田一樣,給我翻個底朝天。如果有余力,太原那邊,你當配合耶律馬哥。我要的不只是城池里的人,所有能帶走的人、牲、畜、糧、草,所有的……明白么?”
剛剛還懷疑人家是遼人,現在,改口的真快。
不過曹榮不以為意,人家耶律馬哥也在用行動向太子殿下證明忠誠。
布和越來越懂事,如同幽影,悄無聲息地呈上一方烏木匣。李仁愛指尖挑開銅扣,匣中暗綢襯底上,半枚青銅虎符森然生寒。他二指鉗起符節,在燭火下緩緩翻轉,符齒的冷光割過曹榮的瞳孔:
“持此符,三軍皆由你生殺予奪。”虎符被重重按進曹榮掌心,李仁愛俯身時,刀鞘上的金環當啷一響,“縱是耶律馬哥——”話音驟斷,他做了個抹喉的手勢,眼中寒光乍現。
曹榮單膝跪地接過虎符,卻聽見頭頂傳來嘆息:
“其實最該擔心的是西京城。粘罕若得知我軍南下……”李仁愛突然抓起佩刀劈向燈架,飛濺的火星中,他的側臉明明滅滅,“所以動作要快!”
金人的戰斗力,李仁愛和曹榮都清楚,金人隨便拉出來的,都是不亞于夏國鐵騎的精銳。
也就布和的右衛,現在能穩壓金人一頭。
夏軍才多少這樣的精銳?
金人隨便來的一支偏師,都是這樣的精銳!
所以不能怪大軍連夜轉運物資,早一點,快一點,才能落入口袋多一點。
只希望金人來時,夏國已經搬空了這邊吧——曹榮如是想。
黎明前的黑暗最是濃稠。
曹榮站在城樓上,望著太子李仁愛的親衛如黑潮般涌出城門。年輕統帥的背影在火把映照下忽長忽短,最終化作天地間一道銳利的墨線。
昨夜,太子殿下和曹榮聊了很久,說了很多,甚至還有趙盼兒和齊引章親自伺酒。
不是代州沒有樂伎,談話甚秘,自然不能有外人在場。
宋國正在北伐幽州,關注到這邊的戰事,送到開封府,再研究,再決策,來來回回,沒有半個月,宋國方面不會有什么大的應對——沒有調令,宋國將領可不敢私自出兵的。
這是夏人的搶收期,務必顆粒歸倉。
另外,幾個城池,還是要想辦法弄下來,財富人口都特別多。
能逼迫、欺哄、收買、假打,拿下來,最合適不過。
但能不硬打,最好不要硬打,虧本的買賣不做,聯軍是來搶東西的,不是來殺人的。
當然,殺人能回本的話,想來太子也是不介意的。
最后就是,在這些地方,收買一些漢人豪強的庶子,弄點意外,扶持對方,成為家主,讓他們成為夏國外圍的情報人員。
夏人可以資助對方,利用對方正宗宋人的身份,往南拓展生意,最后遍布大夏邊境的宋國城池——此乃孫子兵法的知己知彼是也。
----
李仁愛安排曹榮坐鎮代州城,他自己卻不得不打道回府了。
不然,按照他的本心,他肯定是想親自率領親軍,更想去太原府走一遭。
奈何出來的時間,他只爭取了半個月!這半個月,還包括大軍趕路的時間!
錢財和大位,孰輕孰重,他還是分得清的。
他已經出來了四天,離李良輔的大軍,這會得有800里遠了!
李良輔大軍每天走100來里地,他要在興慶府之前追上大軍,每天差不多得走200來里地!
遠遠超過了騎兵每日100-150里的范圍,算的上是急行軍了。
也就是都在夏國境內行軍,沿途有據點支持,不然,非得容易被有心人埋伏一波。
李仁愛緊趕慢趕,曹榮這邊,帶領麾下抵達了忻州城。
忻州城離石嶺關只有幾十里地,所以耶律馬哥也過來了。
曹榮麾下精銳,雖然經過擴軍,也就翻了個倍,2000余,將將是馬哥的兩倍。
不過,曹榮手下還有弓騎4000,只是留了2000看守殺虎口,帶出來2000,另有保大柵的夏軍弓騎6000,所以大軍上萬,還是很有氣勢的。
其實,因為宋國北伐,從西邊征發走了很多士兵,所以留守雁門關、代州、忻州,甚至太原的,很多士兵都是南下逃命的遼人。
不過既然是亡國奴,在宋國的待遇肯定不行了。也就是茍活!
但誰想到,遼軍都被金人打成這幅狗樣了,還能南下攻打宋國呢?
忻州城不是沒派人往南報信,但是,派出的信使,哪里敵得過遼軍?
他們甚至連石嶺關都過不去。
之前耶律馬哥人少,城池還能守一守,但曹榮的大軍一到,城內的守軍徑直打開了城門,開城投降了……
這叫曹榮和耶律馬哥都十分詫異:
他們不知道投降的命運是什么么?
可不是搶點錢糧物資!
而是要對他們進行搬家!
太子/樞密使甚至連他們的人,都饞吶。
忻州太守賀權反應也是十分敏捷,立馬拉了城中藝人,吹拉彈唱的走上大街,歡迎遼軍。
這么一搞,好像那些開門投降的守軍,都是他這個太守安排的了。
事實上,曹榮和耶律馬哥,也是這么認為的。
因為開門投降的守軍將領,叫耿守忠。
半年前,他還率領5000遼軍支援西京城,結果被來援的粘罕等陸續趕到的大軍在西京城東擊敗。
然后這廝就跑到宋國來了。
宋國對待遼國降人,是既用又防。
宋國羨慕這些遼人的勇武,想納為己用,所以花錢養著——宋國歷來冗兵。
但又覺得這些人會有二心,所以裝備什么的也有,但是都不會賜予多高的位置。
即便耿守忠這類大將,現在也就率領幾百人做守城的副將。
宋人對遼人的又用又防,讓遼人十分難受,越發的難以歸心,加之遼人悍勇,惹是生非,又惹得宋人上下十分排斥,形成惡性循環。
當下還沒有那么明顯,等到遼國滅亡,宋國收復燕云十六州中的十個州之后,這種對立幾乎達到了頂點。
那時候,這些義勝軍投降金人那叫一個利索!
【歷史上,過幾年,耿守忠被太原知府張孝純安排守石嶺關,他直接投降了粘罕的西路軍,反過來帶兵跟金人一起包圍太原】
耿守忠可是認識耶律馬哥的!
能讓耶律馬哥當前鋒,這大軍難道是遼帝親臨?
作為遼國曾經的大將,他還是不敢跟曾經的皇帝對著干的。所以大軍一至,他直接砍了主將,帶人開門投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