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2月10號
位于011基地完成測試的 PW1216發動機,經過國內權威測試機構嚴格的評審流程后,被正式賦予代號“渦噴-11”。綜合評估顯示,其性能顯著優于現役的渦噴-7發動機。為此,空軍高層立即展現出強烈的換裝意愿,希望盡快將其投入量產,以全面替換部隊裝備的渦噴-7發動機。
然而,此議卻被負責總體裝備規劃的首長暫時擱置。理由主要有二:其一,國內各大航空發動機制造廠都有自己的任務,短期內無力承接渦噴11仿制任務;其二,基于渦噴7發展而來的渦噴13發動機已處于定型量產前夕,更為關鍵的是,其生產線可通過對現有渦噴-7產線進行相對快速的適應性改造即可形成,具備極高的轉化效率和成本優勢。
不過,在空軍高層反復堅持與推動下,一個折中的換裝目標最終達成共識并獲得最高決策層首長的批準,利用性能更優的渦噴11發動機,直接替換現役殲7、殲8戰斗機上的渦噴7發動機,以最快捷徑迅速提升其推力與作戰性能。這項換發不換機的折中方案最終獲得了最高首長的批準,并將這一艱巨的技術改裝任務連同相關保障資源正式下達給紅岸基地。
此前半年間,紅岸基地已根據林振凱的規劃,緊急修建起一條符合標準的戰斗機起降跑道及配套機庫、維修廠房。命令到達之時,位于前線機場的約200架殲7和6架技術驗證狀態的殲8原型機,開始分批進駐紅岸基地,執行換裝渦噴11發動機的改裝升級任務。
接到命令后,林振作在戰實驗室內對殲7和殲8進行改進。他直接使用殲-7Ⅲ上航電、雷達及渦噴11移植進行改進。
殲7直接移植已經定型的殲-7Ⅲ項目的全套航電系統、317雷達及渦噴-11發動機。此外,為適配317雷達,特別整合了殲-7Ⅲ特有的“下顎式”進氣道設計。由于“下顎”進氣道僅需更換飛機前兩節框端結構部件即可實現,技術難度相對可控;而殲-7Ⅲ項目中對后機身的結構改動幅度較大且無必要,未被采納。
這個方案可以用于對殲7和米格21的改進方案由中航政開進行推廣。
殲8同樣移植已定型的殲-7Ⅲ項目的全套航電系統、204雷達以及嶄新的渦噴-11發動機,實現了戰斗力的快速躍升。
確定方案后,林振作將所有的資料輸入維修工廠內,所有的戰斗機依次進入維修工廠進行改進。
-----------------
4架涂裝著特殊識別符號的紅警基地特制版殲-7Ⅲ,與4架同樣經過紅警系統強化的殲-8戰斗機,正由紅警飛行員駕馭,執行一項關鍵縱深打擊任務。
目標:一處暴露的敵軍地下指揮坑道口。任務中,殲-8憑借其較大載重能力掛載精確制導炸彈執行攻擊。
“……鎖定目標,投彈!”領隊長機清晰的指令在加密頻道中響起。
殲-8機腹下掛載的精確制導炸彈脫離掛架,尾翼自動調整姿態,化作精準的利劍呼嘯著刺向隱藏在山坳間的坑道入口。轟隆巨響接連爆起,硝煙與塵土構成的死亡之花在山體上瞬間綻放,確信命中的火光宣告了目標徹底摧毀。
“目標清除,各機準備返航!”隊長下達命令,機群默契收攏編隊。
恰在此時,異變陡生!
憑借紅警核心基地賦予的獨特戰場感知能力——一種能讓紅警作戰單位驅散周圍半徑50公里“戰爭迷霧”的機制——領隊長機的戰術屏幕上清晰地標注出新目標:正后方約50公里處!
“各機注意!后方50公里,敵機群接近!高速向我機群襲來!”預警信息瞬間同步至所有紅警飛行員座艙顯示器。
“保持編隊。是安南的攔截分隊!”隊長迅速判明。信息顯示,敵機群由4架米格-23戰斗機和8架米格-21戰斗機組成。
在機隊出發攻擊前有一艘毛熊軍艦在附近游蕩,現在顯然是在毛熊軍艦的雷達引導下匆忙起飛,意圖截殺返航編隊。
根據情報清晰顯示,這4架米格-23是毛熊近期直接提供的最新批次,為功能完整、未經任何出口性能削弱的原版型號。
敵機群飛行員渾然不覺,自認為借助地形掩護正悄然逼近。殊不知,當他們沖入以紅警機群為中心的50公里感知圈時,其位置、高度、航向早已一覽無余。
“全體注意!”隊長沉穩冷靜的聲音在加密頻道響起,“立即匯報當前油料及武器狀態!”
頻道中迅速傳來回應:
劍指小隊的一號殲-8(隊長):“油料剩余約60%。對地精確彈藥耗盡。僅存兩枚PL-2(紅箭)近距格斗彈,航炮滿備彈(200發)。”
劍指小隊的二號殲-8:“油料65%。對地武器消耗完畢。近距格斗彈兩枚,航炮滿彈。”
劍指小隊的三號殲-8:“油料約58%。對地武器已投擲。近距格斗彈兩枚,航炮滿彈。”
劍指小隊的四號殲-8:“油料約61%。對地武器已投擲。近距格斗彈兩枚,航炮滿彈。”
鷹眼小隊的四架殲-7Ⅲ也匯報了現況,油料都在50%左右。攜帶兩枚中距彈和兩枚近距格斗彈都沒有使用,航炮滿彈。
“收到。保持戰術頻道靜默。米格-23是主要威脅!‘劍指’編隊跟我來,‘鷹眼’編隊執行側翼包抄!”隊長沉穩下令。
一場教科書般的伏擊戰瞬間打響!
占據絕對信息優勢的紅警機群如同幽靈般一分為二。四架掛載中距彈的鷹眼小隊悄然脫離主隊,憑借感知優勢帶來的戰場單向透明,借助云層和地形掩護,規避毛熊軍艦的雷達。當鷹眼小隊再次被毛熊雷達捕捉到時,已成功機動至米格-23機群的側翼。
“鷹眼小隊,開火!”
四架殲-7Ⅲ機載火控雷達同步開機,強大的掃描波束瞬間鎖定了毫無防備的四架米格-23。敵機座艙內刺耳的雷達告警器(RWS)尖嘯聲驟然爆鳴!
但為時已晚!
飛行員手指猛然壓下發射鈕!八枚中距彈伴隨著尖銳的撕裂空氣聲從殲-7Ⅲ翼下拖曳著熾熱的尾焰騰空而起!
“中距彈已釋放!”
這些中距彈的有源相控陣雷達導引頭在離架后立刻啟動并精確鎖定目標。雙脈沖發動機爆發出強勁推力,導彈迅速進入不可逃逸區。
空中接連爆開四團巨大而熾烈的橘紅色火球!四架米格-23根本來不及做出任何有效規避或釋放干擾,甚至連飛行員彈射逃生的機會都微乎其微。機體瞬間化作燃燒的碎片,連同其中的飛行員,被狂暴的能量撕碎,紛亂墜向下方翠綠的山林。
敵機編隊后方的八架米格-21飛行員們,前一秒還信心滿滿,此刻目睹己方最先進的四架主力戰機在電光石火間灰飛煙滅,頓時驚恐萬狀!編隊如同被狠狠驚擾的馬蜂窩,開始本能地四散奔逃。
“目標散開!全體追擊!自由開火!全加力推進!”隊長的命令如同催命符。
四架蓄勢待發的劍指小隊戰機如同嗅到血腥的獵鷹,加力俯沖,戰機瞬間突破音速!他們精準咬住那些試圖利用低空山勢躲避的米格-21。
幾乎同時,剛完成中距獵殺的鷹眼小隊也如猛虎下山,開足加力撲向各自視野內的驚弓之鳥。距離迅速縮短至格斗范圍。
一枚枚拖著白煙的紅外格斗導彈如同死神的短匕,從四面八方射向倉皇逃竄的目標。失去了數量優勢的米格-21,在紅警飛行員精湛的技術與戰機性能加持面前,毫無懸念地被從不同角度發射的近距格斗彈精準命中、并凌空爆炸解體。短短數分鐘內,8架米格-21步了米格-23的后塵,盡數化為燃燒的殘骸與漫天飛散的碎片,宣告著這場完全不對稱空戰的殘酷終結。
硝煙漸散,碧空之下,唯有引擎聲沉穩轟鳴的紅警編隊,保持著緊密的戰斗隊形,機身披覆著夕陽的金輝,平穩向著遠方的基地飛去。
這場空戰發生于我方地面部隊控制區上空,所有敵機殘骸均墜毀在我方控制地域內。隨后,地面部隊將空空導彈殘骸和戰機殘骸悉數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