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勇衛營回京
- 夢游現代后回去的崇禎爆發了
- 叫天
- 2079字
- 2025-05-24 00:02:00
以他的地位,皇帝的寵信程度,他要這么干,還真沒人攔得住。
傳旨天使聽了有點無奈,他也不敢得罪楊嗣昌,正要說話時,卻見楊嗣昌身后,有人站起來之后說道:“勇衛營只聽皇爺旨意,如今圣旨已至,勇衛營自當遵旨而行。”
楊嗣昌都不用轉頭,就知道說話的是勇衛營監軍,司禮監秉筆太監劉元斌。
對于文官武將,楊嗣昌肯定是有威懾力的,但是,說真的,他還真奈何不得宮里的宦官。
于是,他只好轉頭過去,還沒說話呢,就聽到另外一位勇衛營監軍,同樣是司禮監秉筆太監的盧九德也跟著說道:“咱家勸楊督師,就算你覺得旨意有問題需要上奏陳情,也最好先遵守旨意。皇爺要調勇衛營回京休整,是為遼西戰事,顯然洪總督那邊吃緊了,你得體諒圣意。”
說完之后,他和劉元斌互相看看,沒再理會楊嗣昌,一起走出了大堂。
勇衛營武將孫應元、黃得功等人見了,便向楊嗣昌抱拳一禮,然后跟著出去了。
楊嗣昌的臉色很是不好看,但是,勇衛營的監軍和將領離開,他卻是無權阻止的。
大堂外,盧九德對并肩出來的劉元斌說道:“皇爺旨意中要我們盡快趕回京師,咱家看,勇衛營的傷兵,得先留在地方上了。”
雖然勇衛營確實是精銳,但是每次戰事,都有傷亡的將士。如果帶他們一起班師的話,顯然路上就走不快的。
劉元斌聽到盧九德的建議,立刻點頭道:“這也是沒法的事情,不過留在這里,咱家看楊嗣昌不會在意他們。不如就把傷兵交給秦良玉。她一向忠心,陛下又下旨倚重她,該是會善待我們的兒郎!”
兩人合計完了,便由劉元斌轉頭看向身后跟著的一員身材魁梧的將領,道:“周副將,你領所部五百騎,把受傷的將士護送給秦良玉將軍的人,然后再追上來。”
周副將,就是周遇吉了,聽到劉元斌的軍令,便立刻抱拳領命道:“末將遵命!”
劉元斌和盧九德顯然都是知兵的太監,知道安置傷兵的重要性,派了個副將妥善安置傷兵,對于軍隊士氣是有提振作用的。這一點,就和其他軍隊完全不同。
隨后,勇衛營在次日一早,便拔營班師,快速趕回京師。
………………
再說崇禎皇帝這邊,他在錦衣衛詔獄中待了足足有一個時辰之多,和孫傳庭、黃道周以及解學龍都聊完了,才帶著他們出了錦衣衛詔獄。
隨后,他又親自帶著他們前去內閣,走圣旨的流程。
當崇禎皇帝帶著孫傳庭、解學龍和黃道周出現在內閣時,以薛國觀為首的內閣輔臣全都一臉震驚。
他們中有的人不認識孫傳庭,但是都認識解學龍和黃道周,這可是被廷杖八十,準備等傷好之后就永遠發配邊荒之地的,怎么就和皇帝一起來了呢?
納悶中,當他們知道了皇帝帶他們三人來內閣的意思之后,頓時,這些內閣輔臣,全都露出了為難之色。
其中由內閣首輔薛國觀向崇禎皇帝奏道:“陛下,不管都察院都御史、又或者兵部尚書,皆是部堂高官,須得慎重啊!”
張四知、姚明恭、魏照乘、陳演等其他閣臣,皆是附議,明里暗里,都勸皇帝要慎重決策,甚至還有的人,直言獲罪之官,這樣啟用,那之前治罪,就形同兒戲。
要是以前的崇禎皇帝聽到他們都這樣說了,就會懷疑起自己的決定了。
但是,做過夢的崇禎皇帝自然不會聽進去。
他看所有閣臣都反對,臉色有點不好看,便屏退了所有人,只留下內閣首輔薛國觀單獨奏對。
其他閣臣對于這個要求,是沒法拒絕的,只能寄希望內閣首輔能頂住,因此,離開之前,都用眼色之類去示意首輔。
崇禎皇帝的身邊,只有方正化一人陪同時,他便看著薛國觀,冷冷地說道:“卿可知自身處境?”
薛國觀聽得臉色一白,以為皇帝是要挾他必須答應。
但是,部堂級的官員,或者說重要官職的任免,其實到明末已經是形成了一套約定俗成的規定。
明初大臣的選用有個人推薦、部分大臣推薦等多種方式,但隨著時間推移,逐漸發展為廷推這種較為規范的制度。到明末時,廷推已成為任用大臣的重要方式之一,但后期隨著政令松弛,逐漸走樣。比如,給錢拉票。
如果按照歷史發展的話,崇禎十五年時,周延儒得首輔的位置,就是通過復社上下用錢這樣運作上去的。而這些錢,有很大一部分是阮大鋮的錢,為此,周延儒還和阮大鋮達成了一致,會讓他起復,結果復社的人不同意,最終起復了阮大鋮好友馬士英,成了影響南明的重要角色。
當然,這些都是題外話。重要的是,廷推官員,包括內閣大學士、尚書、侍郎、都御史、通政使、大理卿、國子監祭酒、總督、巡撫等重要官職的廷推,是朝堂上很多官員權力的體現,受賄的重要來源。
雖然說,廷推的最后,名單是要給皇帝欽定或者另外任命。但是,你要是不走這個流程,那豈不是斷了很多人的財路!
之前的時候,皇帝直接提拔了方以智等人,其實就已經讓內閣六部等相關利益的人不滿了。但是,皇帝說了,格致局直屬皇帝,類似錦衣衛、東廠等,皇帝出錢,他們就不好說什么。
還有對鄭芝龍的任命,這是皇帝在朝會上發飆,并且鄭芝龍只是外地一名武將而已,不是部堂級高官。
而如今,孫傳庭要出任兵部尚書,黃道周出任都察院左都御史,解學龍出任右都御史,這可都是外廷非常重要的官職,特別是黃道周以前還是正四品官員,連升了四品,皇帝不走廷推流程,一言以決,凡是外廷官員,肯定都要反對了!
此時,對于這份旨意,薛國觀肯定也是反對的,但是,他獨自一人面對皇權的時候,壓力就很大了,更不用說,皇帝一開口,竟然問他自身處境,更是隱約透露出,不答應朕就要治罪你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