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山洞日常
- 重生年代:隱居深山種田流浪
- 道韻生
- 3141字
- 2025-05-20 00:00:00
再一次看向兩個大鐵鍋,充滿了自信。
先來說說制鹽的核心原理,其實,就是通過溶解,過濾,蒸發,結晶四步,來分離鹽礦中的氯化鈉(食鹽)與雜質(泥沙、鈣鎂離子等)。
同時需要注意的是,天然鹽礦中,會含有不少的硫酸鹽,重金屬等有害物質,必須通過多次結晶降低毒性。
具體的操作,就不再多言。
總之,三個多小時后,楊旭得到了13斤左右的高品質食鹽。
事實上,這種鹽礦屬于中等品味,能出百分之60左右的粗鹽。
但楊旭精益求精,多次過濾結晶,所以只要精華。
13斤,他很滿意了。
自己肯定夠用,一個月也吃不完。
至于12頭騾子,不好意思,它們不配吃我做的精鹽,給它們吃點粗鹽就行了。
知道我制鹽有多費勁嗎?
楊旭懶得吐槽,一晚上,光干這個了,太費勁。
這個時候,黃虎它們終于回來。
好家伙,大豐收啊。
他走上去迎接,笑道:“干的漂亮。”
說完,就右手拍著它的頭。
狠狠地揉了兩下。
六犬很是興奮的搖尾巴,似乎在表功。
確實值得驕傲,居然有兩只山羊,一只羚羊,一只梅花鹿,一只狍子。
你敢信?
它們是怎么獵到這么多的。
經過溝通,楊旭才明白。
原來,黃虎它們很聰明的制定了一個計劃。
先合作狩獵大獵物,藏在一處地方,然后繼續捕獵。
最終,夠六個后,再一起送回來。
這樣的話,雖然每次狩獵的時間長了不少,需要四五個小時。
但卻每次都能搞到好東西,大獵物。
野雞野兔什么的,它們都懶得折騰。
追的麻煩,還肉少,效率太低了,還不夠消耗的。
楊旭估算了一下,這么六只,起碼有個200多斤肉。
重點是,他得到了不少皮毛。
這東西對楊旭還是很重要的,不光是做衣服,很多生活用品,和衣食住行,都缺少不了。
當下,就開始收拾起來。
獵物必須盡快處理,否則,會很快發臭,損壞,那才是浪費。
帶到廚房,就開始屠宰起來。
一時間,血腥的很。
楊旭皺著眉頭,其實他不愿干這些活。
但沒辦法,這種事,他不能交給別人干吧。
這個時候,他真覺得,自己需要人手了。
隱居是隱居,但不一定非得一個人啊。
只要忠誠度,和安全度沒有問題,多個人,完全不是問題。
這可不是一加一等于二,那么簡單的。
完全是質變。
首先,他的很多生活方面,就不用操心了。
比如這些瑣事,屠宰,燒火,打掃衛生,裝卸物資,等等。
其次,就是很多一個人干不了的活,都能干了。
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你蓋房子,總要上梁,或者類似的工程。
這一類,你一個人得多麻煩啊。
即使有各種工具和設備協助,那也是個無法想象的大工程。
相反,要是有個人幫助,那一切都好辦多了。
搖搖頭,這幾天都很忙,過段時間再說這件事。
也就一個多小時。
楊旭就把六頭獵物給分的清清楚楚,干干凈凈。
別忘了,宗師級的廚藝,可是有頂級刀工的,加上廚藝里本身自帶的屠宰知識技能,簡直輕松的很。
原本可以更快的。
但他反正也不著急,所以就仔細的慢慢做。
楊旭把皮毛,內臟,骨頭,純肉,等等,分別歸類。
內臟能吃的,都給了六犬。
不能吃的,就包裹起來,等一會扔到外面。
太近了還不行,別把野獸吸引來了。
他雖然不怕,但何必給自己找麻煩呢。
全部的肉,楊旭都打算做成臘肉。
正好鹽也做出來了。
如此,一晚上的時間,就這么過去了。
早上6點。
楊旭終于處理完了200多斤的肉,一條一條,掛在廚房的一個角落,這個山洞足夠大,有充足的空間儲存。
而且還非常合適臘肉的風干。
他甚至想著,要不要做點豬肉火腿。
但想到野豬肉的口感,和發酵的時間,只能作罷。
那不是自己現在能奢望的,以后再說吧。
忙活了一晚上,居然不是很疲憊。
楊旭換洗了衣服,走出山洞。
瞬間,山風吹過,讓人神清氣爽。
燕山的日出,格外壯觀,楊旭雖然已經習慣,但依舊每一次都認真的去感受。
似乎,只有這樣,才能讓他不覺得孤單。
今天的工作,主要還是布置大型戲法,雖然打算十天內干完,但要是能早點,不是更好嗎?
具體細節不再多做贅述。
三個小時后,時間來到了中午11點。
楊旭終于告一段落。
再一次看向山洞,比起昨天,更加神奇了。
周圍似乎被一種磁場紊亂,眼睛看過去,好像是帶著鏡像反射,讓人迷迷糊糊。
好家伙,老祖宗的傳承,這么牛的嗎?
楊旭想起了21世紀的光學物理,相比起來,戲法似乎無法用那種科學體系來解釋。
也只有他這個擁有完美戲法傳承的人,才能知道點其中的核心邏輯。
干了一晚上,和一上午。
他終究是有點累了,還很餓。
于是,回到山洞做飯,肉食和鹽都不缺,讓楊旭總算是沒有了焦慮。
當然,物資的短缺,依舊不容樂觀。
糧食,醬醋茶,等等,都是需要補充的。
吃完飯,直接倒頭就睡。
需要說明的是,隨著修煉鬼谷二十四節氣導引術,楊旭現在每天只需睡覺不到5個小時,就足夠了。
除非是特別累,特別困的情況。
...........
下午四點。
準時起床。
楊旭走出山洞,把枸杞帶回。
為了讓它吸收陽光,他需要每天來回搬運,很是麻煩。
但山洞里沒有光線,真的沒辦法。
植物沒有這個,就活不了。
當然,菌菇一類的另說。
自己后面必須要想辦法解決這個難題。
楊旭第一個想到的,就是自己發電,然后安裝電燈。
看起來似乎異想天開。
但其實并不是很難。
首先,就是材料問題,不管是鋼鐵,還是銅,自己完全足夠,再說了,他一個人,也用不到多少。
其次,技術問題,有金手指在,想要什么技能知識沒有,只要一灌頂,打造一個微小型的火力發電設備,或者其他什么發電設備,都簡單的很。
最后,燃料問題,山洞附近是有煤礦的,就算沒有,也能用木炭,無非就是熱能轉換電能而已。
過程并不復雜。
最麻煩的,反而是電燈了。
這玩意,是真沒法自己做啊。
看來,對外的物資渠道,勢在必行。
下午的工作,就是伐木。
沒錯,他要把那片橡木給砍下來,然后拖回山洞。
接下來,楊旭要做很多東西。
床榻,柜子,桌椅,等生活家具。
還要制作牲口用的各種物件,比如隔離護欄,食槽,水槽,等等。
就連種植箱,都要用這個來做。
以后搜集奇異植物,總要有個地方種植吧。
直接往大廳地上堆土,然后種東西,那就太腦殘了。
也不方便個性化管理。
要知道,每一個植物,都有自己獨特的種植流程。
有的需要多澆水,有的需要少澆水,有的需要投入酸性營養物質,有的需要投入堿性營養物質,有機肥,營養土,特殊菌群,等等。
非常的復雜。
所以,根本不能一起種植的。
必須要形成一個一個的種植箱,分開來搞。
現在雖然只有一株枸杞,但以后必然會越來越多,肯定要提前安排的。
畢竟,調制營養土也是個繁瑣的工作。
臨時搞,很可能來不及。
閑話少說。
楊旭帶著大部隊就往樹林走。
這個地方真的很隱秘,否則,也不會生長300年。
千萬別以為這里不會有人來伐木。
在華夏,柴米油鹽醬醋茶,柴是第一位的。
重要性大的可怕。
放在古代,更別說了,吃飯生活,居住等等,沒有一樣是離開樹木的。
所以,中原地區,關中地區,早就被砍伐一空。
哪怕是再深的山,再隱蔽的地方,只要有樹,都逃脫不了。
關中地區為什么殘破,這就是主要因素之一。
原本的肥碩之地,王霸之基,最終變成了窮困潦倒的地方。
也只有到了21世紀,經過幾十年的植樹造林,和梳理環境,這才恢復了不少。
燕山這個地方,也是一樣。
別看現在這里地廣人稀。
信不信,這里要是有大片樹林,被人發現后,一樣逃脫不了被砍的命運。
華夏人,就是這樣,玩蹦了一片又一片肥沃之地。
這是時代的局限,人的目光,不會長遠去看。
當然,更重要的,是人口發展太快。
大一統的王朝是常態。
動不動就是百年和平,時不時的就出現盛世。
于是,人口大爆炸,隨隨便便就是上億的人口。
再肥沃的土地,也經不住幾千年這樣的糟蹋。
反倒是西方人,腦子都不好使,天天干仗,殺的人頭滾滾,人口自然上不來,再加上那里是真正的物華天寶,所以才強不少。
閑話少說。
楊旭伐木,當然不可能用斧頭去砍。
那就是開玩笑。
知道什么是橡木嗎?
那是能用來做戰船的硬木。
要是靠斧頭砍,純粹做夢。
一晚上也砍不下一棵樹。
好在他灌頂了宗師級的木匠,對于伐木這種衍生技能,那是門清。
早就有了一套完整的計劃和流程。
各種工具和設備,都準備好了。
只要按照方案做,基本上能做到兩個小時伐一棵。
很快,楊旭就埋頭苦干。
全身心都投入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