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做帳篷
- 重生年代:隱居深山種田流浪
- 道韻生
- 2041字
- 2025-05-09 11:59:34
忙活到了快9點,倉庫不再來人。
楊旭這才開始鎖門。
跟昨天一樣,全部堵得嚴(yán)嚴(yán)實實。
接下來的第一步,就是吃飯。
跟昨天一樣,壘出一個臨時灶臺,燒幾塊木炭,簡簡單單的做了點。
吃飽喝足,留下明天要吃的,開始收尾,全部收拾干凈。
然后,就是繼續(xù)今天的工作。
物資準(zhǔn)備和整理。
之前搞定了衣服類,食物類,總共占據(jù)了1040斤左右。
剩下的運力,也只有1000斤了。
可這最后需要準(zhǔn)備的東西,可就多了。
最重要的,就是居住。
對人類來說,除了吃飯穿衣,就是安全的庇護(hù)所。
尤其是在野外,如果沒有一個能休息的地方,絕對熬不了幾天的,更別說長期的遷徙了。
那么問題來了。
他怎么解決路上的居住難點呢。
臨時搭建庇護(hù)所是不現(xiàn)實的。
每天趕路,渾身疲憊,要是還花費幾個小時去建設(shè)臨時庇護(hù)所,那楊旭絕對會炸裂。
所以,他只能把主意打在可移動帳篷上面。
在前世,楊旭可是看過不少這類視頻的,雖然自己沒怎么出去玩過,但旅游類的博主多如牛毛。
各種帳篷簡直看的人眼花繚亂。
原理也非常簡單,只要用心琢磨,完全不是事。
所以,楊旭今天晚上的工作,就是做出一個可以長時間使用的帳篷。
哪怕是半成品,能湊合用也行。
首先,就是選擇材料。
這個時代,只有一種最適合,那就是油布,其他都不行,唯一的缺點,就是怕火,不透風(fēng),不透氣。
但對楊旭來說,正好合適。
野外哪里有火啊,不透風(fēng),不透氣,反而能阻擋冷空氣。
相比起好處,那些缺點也是可以忍受的,大不了后面再慢慢解決。
骨架選擇的是細(xì)鋼管,這個不能改,否則,根本支撐不住,一股大風(fēng)就能吹跑。
這些材料倉庫里都有。
其次,就是設(shè)計方案。
不能太小,雖然那樣會節(jié)約不少重量。
可楊旭明白,自己接下來,會在路上走很長時間,每天的休息,是最寶貴的。
所以,睡覺的地方,必須要充足的活動空間和工作的空間。
起碼能做個飯,寫個字畫個圖,做個手工。
他估計,最少需要10平米的空間。
高2.4米就夠。
如此一來,就擁有25立方米的容積,自己一個人,怎么也夠用了。
設(shè)計完成,就是開始干活。
別看他沒有灌頂什么大師技能,但楊旭畢竟是活了90年的老妖精,也不是白活的。
當(dāng)初可是打工干活了幾十年,啥都干過。
甚至裝修,進(jìn)廠打螺絲都接觸過幾個月。
所以,動手能力是不差的,絕對及格。
重點是,這點工作,完全沒難度。
按照設(shè)計,裁剪好的油布放平,然后按照計劃,把細(xì)鋼管綁定上去,具體的操作就不再多說,懂得都懂。
兩個多小時后,總算是完成了。
總共使用了12根鋼管,和各種配件,30多平米的油布。
全重超過130斤。
好家伙,確實夸張了。
但楊旭卻很滿意,有了這個,路上就不用擔(dān)心沒地方住了。
到時候,自己只需要20分鐘,就能把帳篷給裝好。
只不過,130斤,太重了。
好在鋼管是可以分開安裝存放的,方便了不少。
接下來,楊旭就開始補(bǔ)充細(xì)節(jié)。
加了個遮陽傘,頂部多做了個天幕,條件允許的話,他還是希望能透風(fēng)的。
然后,還在帳篷的四周,做上四個鐵架子,用來安放油燈的,之所以用鐵,自然是為了安全,要是點著了帳篷,那楊旭就要哭了。
最終,帳篷的總體重量,超過了160斤。
到了這個時候,楊旭也不想其他了,盡善盡美吧。
一切忙完,已經(jīng)是快凌晨12點了。
楊旭也不急,慢悠悠的把帳篷分解好,檢查了好幾次,這才卷起來,形成四個包裹,每一個40斤左右。
一頭騾子,就能背著了。
儲存地點還是那個地方,布匹堆里。
重新回來,楊旭直接躺在床榻上。
累的閉上眼睛,一點精神都沒有了。
休息了好一陣,看看時間,12點10分。
金手指,刷新了。
強(qiáng)打起精神,打開金手指虛擬頁面。
在搜索框上輸入詞條。
“華夏古今歷史,中醫(yī)類技能知識,易用。”
之所以要加上易用,自然是為了自己量身定做的。
他可沒有那么多的藥物,和設(shè)備,能讓他安安靜靜的治病療傷。
出門在外,容易使用的中醫(yī),才是自己最需要的。
路邊隨便拔一根草,就能治療各種病痛,比什么都強(qiáng)。
點擊搜索。
很快,金手指顯示出信息。
1,白敬,出生于82年前,死于10年前。
中醫(yī)技能評分91,中醫(yī)體系知識評分94,易用屬性評分96。
............
嘶!這么強(qiáng)嗎?
楊旭屬實沒想到,會有這樣的結(jié)果。
按照他的想法,金手指給出的答案,會是華佗,藥王孫思邈什么的。
因為這可都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神醫(yī)啊。
想來中醫(yī)屬性,那絕對是頂級。
但現(xiàn)在卻發(fā)現(xiàn),居然都不是,反而讓一個近代人給頂上來了。
這是什么意思。
很明顯,今人勝古人啊。
楊旭想了想,也就明白了。
這是現(xiàn)實,不是神話傳說,不能神話一些歷史人物。
華佗,孫思邈,之類的,在當(dāng)時可能確實是神醫(yī)。
但這個學(xué)科,是會不斷進(jìn)步的。
后人按照前人的基礎(chǔ)上,怎么可能沒有新發(fā)現(xiàn)。
積累下來,那就更別說了。
尤其是到了民國時期,世界初步融合接觸,來自于西方的思想和知識體系涌入,帶給了華夏大量的災(zāi)難同時,也有著不少的促進(jìn)作用。
所以,中醫(yī)進(jìn)步,是能理解的。
但是,這個白敬,他是真沒聽說過。
如果真是個厲害人物,那前世絕對是個大佬,起碼會有徒子徒孫為其張目,著書立傳,傳頌起來。
可是,并沒有。
所以,楊旭有個猜測。
這是個孤家寡人,是個流浪在外的神醫(yī)。
沒有收徒,也沒有成家立業(yè)。
醫(yī)術(shù)極高,但卻死于非命。
想到這個可能,楊旭很是感嘆。
搖頭自言自語道:“沒事,很快我就知道了,金手指,給我灌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