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軍備改革,訓練計劃
- 帶著超市回三國,匡扶漢室
- 風流萬戶侯
- 2344字
- 2025-06-16 21:34:38
對于將后世的軍制推廣到蜀漢,鄧健自然是支持的。
古代的軍隊很少有能夠做到令行禁止的,一支部隊傷亡可能達到十分之三就會產生混亂。
就這還是精銳部隊的情況下,如果是臨時組建的烏合之眾,怕是傷亡不到十分之一便會潰敗。
這其中的原因除了將領指揮的原因,也有士卒本身的問題。
古代人從軍要么是被迫的,或者是被征召的,但都有一個共同點,當兵是為了吃飯。
想要訓練出一支精兵,便需要花費大量的精力,將領不僅要與士卒同甘共苦,訓練方法也很重要。
而且大漢的裝備確實得更新換代了,人數和國力不足的問題就用裝備來解決。
國土大和人口多,不是衡量一個國家實力的定律。
不過要做到這些,得一步一步來。
鄧健想了想說道:“裝備的問題恐怕還要等一段時間,武器的話我可以找人專門去聯系一些鐵器工廠,設計打造一批上等的兵器,不開鋒也沒事兒,等我們工廠建起來了,可以再招募一批工人,專門為這些武器打磨開鋒,后世武器的質量問題不用擔心,我可以保證,每一件弄出來都是神兵利器。”
“至于防刺服則需要設計之后,找專廠來定制,你也知道我們后世打仗是用槍的,一般防護都是用的防彈衣,而普通的防刺服并不保護全身,這需要根據這個時代的冷兵器特性改進才行,現在我們還沒有開始北伐,所以這個不用很著急,可以慢慢來,不過我可以先在網上買一批訓練用的軍用訓練服,專門用來供給士兵訓練。”
這個時代的工業基礎還不行,因此造槍還是天方夜譚,暫時主要以冷兵器為主。
火藥的話也得等一等,需要等工匠們學習一些基礎的專業知識才行,不然很容易出事故。
就像明朝時期轟動一時的天啟大爆炸,雖然還不確定是因為什么原因爆炸的,但是爆炸的地點王恭廠是屬于京師最大的火藥廠。
而大爆炸所造成的后果也是極為嚴重的,爆炸時有萬余人死亡,受傷者更是不計其數。
尤其是京師周圍的房屋倒塌了萬余間,離京師180里的薊州城也坍塌了數百間房屋,威力可想而知。
民眾人心惶惶,朝野震動,本來就暗流涌動的政局變得更加混亂。
古人并不是傻子,要是有間諜知道西山開了火藥廠,等弄清楚原理之后,那么一定會千方百計的將其引爆。
要知道西山離京師可不怎么遠,將一個火藥堆安插在旁邊是很危險的,因此日后西山附近必須得更加嚴格管控才行。
說起士兵用的訓練服,向寵的眼睛也是冒著綠光,不因為別的,而是這套作訓服是真的帥呀。
一想到自己麾下的禁軍日后會穿著統一的訓練服訓練,和閱兵式里面的士兵一樣,他心里就忍不住激動起來。
大漢的軍隊如果能夠像這樣強悍的話,吳魏的軍隊還有什么可怕的?不過是一群土雞瓦犬而已。
“對了,還有一事差點疏忽了。”鄧健又想到了另一個點,“光做訓服還不行,我再購買一批軍需設備,比如護目鏡、電臺、兵工鏟、軍用背包等等,正品買不到,但是民用的或者是國外的應該還是可以弄到手的,不過要等你的軍事訓練成熟之后才能開始學習使用這些設備。”
鄧建心想,即便是不用槍支彈藥,光靠這些輔助軍用設備,在這個時代應該也是降維打擊了。
裝備了高科技的大漢軍隊,便能一個個化身為未來戰士。
試想,在這個人均患者夜盲癥的時代,如果我拿出夜視儀的話,你又該怎么應對呢?
還有戰場即時通信的問題,雖然這個時代不能用手機,也沒有衛星定位,但是可以使用無線電通信。
比如軍用電臺、對講機等等。
像古代這樣缺少戰場即時通信的時代,一部無線電臺只要有足夠的視野與情報,便可以如同開了全圖掛一般。
如果在出師北伐之時,諸葛亮要求馬謖當道下寨,馬謖不聽,王平便可以立即用電臺聯系諸葛亮上報上去。
到時候就算是來十個張郃,也別想攻下街亭。
諸葛亮僅僅是坐在軍營中,便可以隨時知曉戰場的情況指揮全局。
在現代科技的加持下,大漢的軍隊將會無往不利。
“哈哈哈哈。”向寵放聲大笑起來,“我軍若能進入后世的信息化,區區吳魏,日后我軍翻手便可滅之!”
鄧健突然仿佛見了鬼似得,一臉驚訝的看著他。
看來這段時間這小子果然是惡補了后世的知識啊,連信息化都知道了。
當年孫權勸學,勸了個呂蒙出來,難道大漢又要出個絕頂帥才?
會議很快就結束了,三人的分工不同。
政治上面的事情寧隨負責處理,基建和養殖種地的事情鄧健負責,而向寵負責軍事上的事情。
他們三人的組合其實已經有了大明六部的雛形,專人主管不同的方向。
不過時代不同,大明的制度未必能夠適應三國時代,尤其是蜀漢。
至少目前是這樣。
蜀漢立國之本是大漢的延續,但他只有益州一個州,最多再加上南中。
不管是為了政治正確還是未來,蜀漢都需要不斷的進行北伐。
但益州士族的態度是偏安一遇,他們不愿意北伐,不支持北伐。
如果劉備和諸葛亮現在放權,讓大量的益州士人進入權力中心,那再想發展什么國策的話一定會阻力重重。
這一點諸葛亮也很清楚,在去世前,推薦的繼承人費祎、蔣琬、董允都是荊州人,大將軍姜維和車騎將軍夏侯霸甚至原本是魏國人。
但即便是如此防范,蜀漢后期人才到了不濟之時,朝廷只能讓大量的益州士人逐漸掌握政治話語權。
在投降派頭子譙周的領導下,反對北伐的聲音不絕于耳,甚至從根本上反對。
一篇《仇國論》,便是所有益州士族的態度。
最終的結果便是成都被破,劉禪投降。
自始至終,益州士族便沒有變過,誰強,誰能給他們帶來利益便投降誰。
如果鄧健現在就提出內閣六部制只怕還沒開始北伐,大漢就會被這些益州士族給掣肘。
到時候怕是天天有人要跳出來反對北伐。
鄧建現在主要的目標就是搞好基礎建設,只要基礎實力上升了,那么作為丞相的諸葛亮就不需要再去搞軍事或者生產等其他職責外的事情。
雖然全才的諸葛亮真的很帥,但也是真的短壽,鄧建并不希望再以消耗諸葛亮壽命為代價而讓大漢北伐了。
只要他們幾個能支棱起來,這一切都不是問題。
定好了方向,鄧健立即拿出手機召喚他的專用外掛。
鄧健:【黑哥,江湖救急,馬上給我安排五百臺柴油微耕機,要帶水稻播種功能的,還有大量的水管和五十臺柴油抽水泵,雜交水稻的稻種我就不說了,越多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