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莊園豐收
- 穿越帶空間:寒門嫡女不好惹
- 兔嘰
- 2269字
- 2025-05-20 00:12:12
“秦管事,今年的收成可真是好啊!”一個滿臉皺紋的老農笑呵呵地說道。
岳小溪腳步不停,笑著應道:“托姑娘的福,明年一定會更好。”
走進糧倉,撲面而來的麥香讓沈書瑾和喜安不由得深吸一口氣。陽光從高處的窗欞斜射進來,空氣中飄蕩著細小的塵埃。
一排排整齊的麥倉里,堆滿了今年新收的小麥,顆顆飽滿圓潤,在陽光下泛著金色的光澤。麥粒堆積如山,幾乎要觸及屋頂。
喜安搓了搓手,激動的聲音都有些發顫:“這得有兩萬石了吧?”他的目光在糧倉內來回掃視,眼中閃爍著驚喜的光芒。
總督府丟失的兩萬石糧種若能補上,這可是天大的好事。原本懸著的心總算有了著落。
岳小溪輕輕拂去衣袖上沾染的麥屑,笑著點頭:“正好兩萬石,今年收成特別好,每畝地都收了六石左右。”
“六石?”沈書瑾驚訝地看向岳小溪,眉頭微微挑起。他在心中快速計算著,這個產量已經超出了尋常地區不少。
岳小溪的臉上帶著幾分自豪:“是啊,這還是因為咱們莊子的地肥,其他村子也就五石出頭。”
“五石已經很不錯了。”喜安連忙插話,臉上堆滿笑容,“北方地區能有這產量,實屬難得。”
岳小溪笑而不語,想起姑娘當初還嫌這產量低,說要培育更好的品種。不過這話可不能對外說,他默默地將這個念頭壓在心底。
陽光漸漸西斜,糧倉里的搬運工作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汗水順著工人們的臉頰滑落,但沒有人喊苦喊累。
“大公子,咱們得抓緊時間。”喜安看了看天色,有些焦急地說道,“早點送到渭北,主子也好早點放心。”
沈書瑾點頭應允,隨即開始安排人手裝車。
看著一袋袋糧食被穩穩當當地搬上馬車,喜安懸著的心總算落了地。他不時查看著裝車的情況,生怕出現任何差錯。
岳小溪卻是一臉心疼地看著漸漸空蕩的糧倉。這可都是莊子里的心血啊。他忍不住問道:“運送的人手都安排好了吧?這次可千萬不能再出差錯。”
“放心,”喜安拍著胸脯保證,“柳指揮使會親自押送,還有玉羽衛護送。到了渭北,總督府的人也會來接應。”
話音剛落,一隊全副武裝的士兵就出現在莊子外。陽光下,他們的刀劍寒光閃閃,鎧甲發出沉悶的金屬碰撞聲。
岳小溪仔細打量了一番,見這些士兵個個精神抖擻,眼神凌厲,這才稍稍放下心來。
裝車工作一直持續到傍晚,夕陽的余暉給整個莊子染上了一層金紅色的光暈。回到沈府時,天已經完全暗了下來。
洛星辰正在院子里來回踱步,聽到馬車的聲音,立即快步迎了上去。得知糧種已經備齊,他眼中閃過一絲欣喜,緊繃的肩膀也不自覺地放松下來。
他看向站在廊下的芷柔,想說些感謝的話,卻又覺得太過矯情。話到嘴邊轉了幾圈,最后只說出一句:“我得跟著運糧隊去趟州府。”
芷柔抿了抿嘴,想了想:“等等,我去給你們準備些吃的。”她轉身快步走向廚房,裙擺在風中輕輕擺動。
很快,她就提著一罐熱氣騰騰的山藥黑米粥回來了。香甜的粥香在夜風中飄散,勾人食欲。
洛星辰眼疾手快地接過瓷罐,手指觸到罐身傳來的溫度,讓他的心也跟著暖了起來。
芷柔看著他小心翼翼護著瓷罐的模樣,忍不住笑道:“記得分給我哥吃,別獨食。”
夜色中的河面波光粼粼,運糧的船隊緩緩前行。船艙里,沈書瑾眼巴巴地看著洛星辰手中的瓷罐,可對方卻像是忘記了芷柔的叮囑,遲遲沒有要分享的意思。
“少郡王,我到現在都沒來得及填飽肚子。”沈書瑾試探性地說道,眼神不停地在瓷罐和洛星辰臉上來回游移。
見洛星辰依舊無動于衷,沈書瑾只好使出撒手锏:“四弟最喜歡大妹妹做的吃食了,等會兒他來了,肯定會纏著要吃的。”
這話果然有用,洛星辰的表情明顯動搖了一下,隨即讓喜安去拿碗筷。
香濃的粥香很快彌漫在船艙里,連在一旁伺候的喜安都默默咽了咽口水。粥的溫度剛剛好,散發著誘人的香氣。
看著面前僅有半碗的粥,沈書瑾無奈地搖了搖頭,沒想到堂堂少郡王竟是個這么護食的人。不過想到這是妹妹特意準備的,他也就不再多說什么。
船只在夜色中繼續前行,船艙外傳來水手們的號子聲,伴隨著河水拍打船舷的聲響,構成了一曲動人的夜曲。
沈立遠目送柳指揮使的船只遠去。春風吹來,帶著清新的草木香,遠處的江面波光粼粼,幾只水鳥掠過水面,留下道道漣漪。
他的思緒不由得飄回幾日前。那日,柳指揮使突然造訪,說是奉了沈總督之命前來查看糧種。當時他心中還有幾分忐忑,生怕出什么差錯。
“沈大人,這批糧種確實不同尋常。”柳指揮使捻著一粒稻種,眼中閃爍著驚喜,“若是能在渭北推廣開來,必能大大緩解當地的糧食困境。”
沈立遠謙遜道:“這都是小女偶然所得,不足掛齒。”
“沈大人太謙虛了。”柳指揮使放下稻種,正色道,“沈總督可是對這批糧種寄予厚望。渭北匪患嚴重,根源就在于百姓溫飽無著。若能解決糧食問題,剿匪也就事半功倍了。”
回憶至此,沈立遠不禁深深嘆了口氣。待船只完全消失在視線盡頭,他才轉身往城內走去。
“老爺回來了。”剛進后院,周夫人就迎了上來,眼中帶著幾分關切,“糧種的事情可都安排妥當了?”
沈立遠點點頭,目光落在院子里那株開得正艷的海棠花上。花瓣上還沾著些許水珠,想必是剛澆過水。這是芷柔特意從安陽帶回來的,說是要讓母親也能看到家鄉的花。
“你可知道,咱們女兒為何會存那么多糧種?”他突然問道。
周夫人愣了一下,她還是第一次聽丈夫用這般語氣提起女兒。往日里,他總是一副公事公辦的樣子,就連提起芷柔,也是“令愛”長“令愛”短的。
“老爺這是怎么了?”她一邊幫丈夫整理衣衫,一邊輕聲笑道,“那丫頭總說,手中有糧,心里不慌。說是怕遇到災難,也好讓咱們家不至于挨餓。”
說到這里,周夫人眼中閃過一絲心疼:“想來是去青林縣那一路上吃了太多苦,所以才格外在意這些。那時候,我和她躲在山里,有時一天只能吃一頓飯。若不是遇到好心人相助,只怕……”
她的聲音漸漸低了下去,不愿再提那段艱難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