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翠華壓下心中的羨慕,笑著說:“青山說得對,第一個年確實該好好過。”
“大哥,給你帶了壇龍涎酒。”孫青山從包裹里拿出一個酒壇,遞給孫紅軍。
“哈哈,上次老陳還跟我炫耀你送他的呢。”孫紅軍接過酒壇,眼中閃爍著興奮的光芒。他輕輕晃了晃壇子,仿佛在品味里面的珍貴液體。
“好家伙,這感情可真是太好了!”他咧嘴一笑,露出一口白牙,“翠華,大年初二回婆家的伴手禮搞定了。”
吳翠華站在一旁,雙手叉腰,眉頭微蹙。她的目光在酒壇和丈夫之間來回游移,最后停在孫紅軍臉上。
“你這人啊,”她輕嘆一聲,語氣中帶著些許無奈,“青山剛送來的東西,你轉手就要送人。這不太好吧?”
孫紅軍不以為然地擺擺手,臉上的笑容更加燦爛了。“有什么不好意思的?我弟弟的東西不就是我的嗎?再說了,這不是為了孝敬你爸媽嘛!”
他的話音剛落,孫青山就在一旁笑著插話:“大嫂,其實這酒確實挺適合周叔喝的。不過得注意量,一天別超過三錢就行。”
戴春燕聽到這里,眉頭微微皺起。她回想起之前的對話,忍不住問道:“青山哥,上次你跟德勝叔說的不是一錢嗎?怎么現在又變成三錢了?”
孫青山轉過頭,看著戴春燕充滿疑惑的眼神,嘴角勾起一抹溫和的笑容。他耐心解釋道:“春燕啊,這個劑量是要因人而異的。德勝叔年紀大些,身體情況不同,所以一錢剛好。周叔才五十出頭,又是常年操勞的人,三錢最合適不過了。”
他沒有說出口的是,這龍涎酒最受歡迎的功效,其實是能讓夫妻生活更和諧。歐德勝那邊之所以控制劑量,主要是考慮到他媳婦的承受能力。
吳翠華聽完解釋,臉上露出了欣喜的笑容。她雙手合十,真誠地說道:“青山,嫂子真是太謝謝你了!”
聊了一會兒,吳翠華和戴春燕起身去了廚房,準備晚飯。屋里就剩下孫青山父子三人,還有孫紅軍的小兒子。
孫紅軍趁機又提起了之前的話題,他的語氣中帶著些許期待:“青山啊,你真的不考慮來木廠嗎?我現在可是保衛科科長,手里有個名額呢。只要你想過來,隨便挑崗位都行。”
孫青山微微搖頭,臉上依舊掛著溫和的笑容:“大哥,我在村里挺好的。你這名額留著賣錢或者送人情都行。”
“那行吧,”孫紅軍有些失望地說,“你不要我就另外安排了。”
孫青山突然想到什么,提醒道:“大哥,你可以問問周叔,他當領導的,說不定用得上這個名額。”
他心里清楚,大哥現在當上保衛科科長,差不多到極限了。要想再進一步,要么去林業局保衛科,要么去松江縣森林公安局。不過這些話,他不好明說。
老爹對兄弟倆的談話充耳不聞,全神貫注地逗著孫子玩。外面響起陣陣鞭炮聲,他就輕聲哄著:“不怕不怕,爺爺在呢。”
沒過多久,吳翠華和戴春燕端上了一桌豐盛的年夜飯。桌上擺滿了各種菜肴,香氣四溢。
孫青山看著桌上的菜品,驚訝地說道:“大嫂,這也太豐盛了吧!這波海鮮有長條和小黃!這可是稀罕物啊。”
吳翠華笑著解釋:“年前貿易站來了批海產品,沒對外賣,就內部分了。咱們沾了你大哥的光。”
孫青山心里了然,這年頭好東西都是先給領導分,再給內部人員。像帶魚、黃花魚這樣的海貨,普通老百姓想買都買不到。
桌上還有他念叨已久的海米炒油菜,油菜是他帶來的,海米自然也是內部貨。看著這一桌子菜,孫青山心里不禁感慨,這才是過年該有的樣子啊。
孫紅軍拿出一瓶松花江酒,這是本地產的“小茅臺”,用的就是茅臺工藝。他笑呵呵地說:“來,咱爺倆好好喝一杯!”
孫青山給父親和大哥倒上酒,大嫂和戴春燕都不能喝,一個在哺乳期,一個懷著孕。他們只能看著男人們喝酒,自己喝些果汁。
男人們邊喝邊聊,孫紅軍滔滔不絕地說著木廠的事,孫青山偶爾插兩句村里的事。其實村里哪有什么大事,倒是木廠的六合聽著有意思。
吳翠華和戴春燕吃完就去和面準備包餃子,這是北方人過年的傳統。廚房里傳來她們說笑的聲音,混合著面粉的香氣,讓整個屋子都充滿了溫馨的氣息。
外面鞭炮聲不斷,屋里酒香四溢,一家人其樂融融。孫青山心想,要是再過十來年,有了電視機,能看春節聯歡晚會,那就更熱鬧了。
孫紅軍喝得興起,說起木廠的六合來滔滔不絕。誰和誰偷情,誰和誰在倉庫里干什么,聽得孫青山和老爹直樂。
“大哥,你這保衛科長當得可真稱職,”孫青山打趣道,“木廠里的事都讓你摸得一清二楚。”
孫紅軍得意地捋了捋并不存在的胡子:“那是,不然怎么當這個科長?要是連這點事都不知道,那還怎么管理木廠?”
老爹在一旁聽著,時不時搖頭笑笑,繼續逗著孫子玩。小家伙咯咯直笑,給這個充滿酒香的房間增添了幾分童趣。
酒過三巡,話也漸漸多了起來。孫紅軍絮絮叨叨地說著木廠的人事變動,孫青山聽得認真,偶爾點點頭。這些消息看似無關緊要,但對了解木廠的情況很有幫助。雖然他不打算去木廠工作,但多知道些總沒壞處。
“對了,青山,”孫紅軍突然壓低聲音,湊近弟弟,“你那個龍涎酒還有嗎?木廠領導那邊...”
孫青山笑著打斷他:“大哥,你放心,等開春我再給你送些來。保證夠你送禮用的。”
“那敢情好!”孫紅軍眉開眼笑,拍了拍弟弟的肩膀,“還是你懂事。”
就在這時,廚房傳來吳翠華的聲音:“餃子和好了,你們誰來幫忙包?”
“來了來了!”孫青山起身,“大哥,走,咱們去幫忙包餃子。”
孫紅軍擺擺手:“我可不會包,你去吧。我在這兒陪爸說說話。”
孫青山走進廚房,看著戴春燕和吳翠華忙碌的身影,心里暖暖的。這就是年,這就是家的味道。他卷起袖子,開始和面團搏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