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大秧歌
- 從趕山開始,建設和睦家庭
- 瑟流年
- 1960字
- 2025-05-13 00:12:41
大珠連忙握住妹妹的手,給她一個安慰的眼神。
商定好入學的事,孫明遠帶著兩個女兒告辭。剛出門,二珠就忍不住哭了起來:“爸爸,我是不是很笨啊,老師不喜歡我......”
孫明遠蹲下身,輕輕擦去女兒臉上的淚水:“傻丫頭,你已經很棒了。那是二年級的題目,你這么菜很合理。在家里,除了你姐姐,你就是最聰明的。”
“真的嗎?”二珠破涕為笑,眼睛亮晶晶的。
“當然是真的,我的女兒都很棒。”孫明遠寵溺地說。
寒冬漸去,春意漸濃。轉眼到了正月十五。
這天一大早,秦雨荷就在廚房里忙活,香甜的元宵香味飄滿整個院子。
“媽媽,吃什么呀?”四珠奶聲奶氣地問,小臉蛋貼在廚房的窗戶上。
“元宵節當然吃元宵啦。”秦雨荷笑著說,“去叫你姐姐們來吃飯。”
吃過早飯,六個小丫頭跑出去玩。沒一會兒又蹦蹦跳跳地跑回來:“爸爸媽媽,大秧歌來啦!”
孫明遠抱著小樂,和秦雨荷一起往村口走。路上碰到了大哥一家和父母。村里人都出來了,熱鬧非凡。
遠遠就聽見鑼鼓聲,孩子們歡呼著跑去迎接。
一輛騾子拉的爬犁緩緩駛來,車上坐著穿紅戴綠的秧歌隊。他們涂著厚厚的胭脂,畫著濃濃的眉毛,老人們皺紋里都是白粉。
寒風凜冽,秧歌隊的人們裹著厚厚的棉襖,外面套著五顏六色的演出服,在八灣村的空地上扭動著身姿。鑼鼓聲、嗩吶聲在寒冷的空氣中回蕩,帶著濃濃的年味。
孫明遠站在人群中,懷里抱著小樂,肩上騎著五珠。兩個小丫頭一個勁地往前湊,想看得更清楚些。小樂的小手緊緊抓著孫明遠的衣領,生怕自己掉下去。
“爸爸,那個高高的人是怎么走路的?”五珠指著踩高蹺的演員,奶聲奶氣地問道。她的小臉被凍得通紅,卻依然興致勃勃。
孫明遠輕輕托了托肩上的五珠,笑著解釋:“那叫高蹺,是綁在腿上的木頭。演員要練很久才能走得這么穩。”
“哇!好厲害!”五珠瞪大了眼睛,小手在空中揮舞,“我也想學!”
小樂也不甘示弱,在孫明遠懷里扭來扭去,小手指著前方嘰嘰喳喳:“爸爸,那個,那個!”她還不會說完整的句子,但興奮的情緒溢于言表。
三珠拽著孫明遠的衣角,仰著頭問:“爸爸,為什么那個人臉上畫得花花的?”
“那是孫悟空,”孫明遠蹲下身,指著那個扮演者說,“看,他手里還拿著金箍棒呢。”
四珠早就擠到了最前面,跟在扮演孫悟空的演員后面,學著他的動作蹦蹦跳跳。她的兩條小辮子隨著動作一甩一甩的,逗得周圍的大人們哈哈大笑。
秧歌隊浩浩蕩蕩地穿過屯子,所到之處都是歡聲笑語。路邊的積雪被踩得咯吱作響,空氣中飄著炊煙的味道,遠處不時傳來爆竹聲。
“走,咱們也讓他們到咱家門口表演一會。”孫明遠從口袋里掏出六七毛錢,朝著領頭的人招了招手。
領頭人認出是孫明遠,立刻笑著應道:“明遠哥,這就來!”
秧歌隊來到孫家門前,歡快的鑼鼓聲立刻吸引了不少鄰居。三珠四珠手拉著手在院子里轉圈,五珠也從孫明遠肩上滑下來,加入了姐姐們的隊伍。
“明遠,你家閨女可真招人稀罕!”隔壁林嬸子笑呵呵地說,“瞧瞧,一個比一個機靈。”
孫明遠笑著點頭,目光卻不自覺地落在了大珠二珠身上。兩個大女兒正站在一旁,雖然也想跟著跳,但已經懂事地克制住了。
夜幕降臨,孫明遠帶著六個閨女去送燈。每人手里提著一盞紅紙燈籠,在漆黑的田野間走著。燈籠隨風輕輕搖晃,映照著孩子們紅撲撲的小臉。
“爸爸,這樣外婆就能看到路了嗎?”大珠小聲問道,聲音里帶著幾分思念。
孫明遠愣了一下,輕輕摸了摸大女兒的頭:“是啊,外婆一定能看到。”
遠處星星點點的燈火,是其他人家也在送燈。這是東北的傳統,為逝去的親人照亮歸途。
日子一天天過去,轉眼就到了開學的日子。
這天早上,孫明遠趕著驢車,載著大珠二珠往松林窩小學去。清晨的寒氣還未散去,兩個女兒縮在厚厚的棉襖里,手里緊緊抱著嶄新的書包。
“冷不冷?”孫明遠回頭看了一眼,“要不要再披條毯子?”
“不冷!”二珠使勁搖頭,“爸爸,你看前面!”
孫明遠笑了笑,繼續趕著驢車。路上遇到不少同樣送孩子上學的人家,大家互相打著招呼。驢車在坑洼的土路上顛簸,兩個女兒卻坐得穩穩的。
“大珠,二珠,”孫明遠一邊趕著驢車,一邊說道,“學習的事情不用太著急,慢慢來就好。重要的是要學會做人。”
“嗯!”大珠乖巧地點點頭,“爸爸,我一定好好學習!”
二珠也挺起小胸脯:“爸爸放心,我不會隨便打架的!除非他們先惹我。”
孫明遠忍不住笑了:“你啊,還是這么倔。不過也好,學校里有時候也要有點脾氣。”
驢車慢慢駛進了松林窩小學。學校不大,就是幾間平房,院子里已經站了不少學生。有的在和父母道別,有的已經在和同學玩鬧。
“記住了,”孫明遠又叮囑道,“在學校要聽老師的話,和同學要好好相處。有什么事就跟老師說,實在不行就回來告訴爸爸。”
“知道啦!”兩個女兒異口同聲地回答。
“中午飯我給你們帶了,放在書包里了。要是不夠吃,就跟老師說一聲。”孫明遠從驢車上跳下來,幫兩個女兒整理衣領。
“爸爸,你放心吧!”大珠安慰道,“我和二珠又不是小孩子了,能照顧好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