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見多識廣
- 出道即巔峰
- 落花時節
- 2346字
- 2025-06-04 00:05:12
下車后。
當地干部帶領大家參觀了縣里,這里是江南省最貧困的山區之一,道路崎嶇,基礎設施落后。最后來到一所學校發放物資。破舊的校舍墻壁斑駁,教室里的桌椅東倒西歪,黑板上還留著上節課未擦干凈的粉筆字跡。
譚璇看著這一切,眼眶微微發紅:“我能給學校捐點錢嗎?至少把這些桌椅換新。”
吳雪雪輕輕拍了拍她的肩膀:“譚璇真善良,不過你放心,這里每年都有愛心人士捐助。而且我們直播間也設置了捐贈通道。”
直播間的觀眾紛紛表示要獻出一份愛心,短短幾分鐘,捐款金額就突破了十萬。
張海川站在教室后門,目光掃過墻上泛黃的獎狀和學生們稚嫩的畫作。他的手指輕輕撫過一張畫,上面歪歪扭扭地寫著“我的夢想”。
陳威隊長走過來說道:“今晚我們在縣里休息,明天再上山。”
“終點站啥時候到啊?”譚璇感覺有些疲憊。
陳威望向遠處的群山:“這才是半山腰,山頂上散落著一些村落,該地區是防災的核心位置。前段時間的暴雨,讓山上的路更難走了。”
這時,兩個年輕的男女教師走了過來。女教師穿著樸素的碎花連衣裙,男教師則是一身簡單的白襯衫。
吳雪雪介紹道:“這是鹿泉縣小學的支教老師,五年前來這里支教,現在已經結婚了。他們的故事很感人,當時......”
“你們好,我是孫昭琳,教語文。”女教師打斷了吳雪雪的話,顯得有些不好意思,“這是我丈夫沈明,教數學。”
張海川心頭一震,瞳孔微微收縮。找到了!就是他們!
他快步上前握手,努力壓制住內心的激動:“請問學校現在有多少學生?”
“兩個班,六十八位學生。”沈明推了推眼鏡,“不過經常有學生被父母接到城里上學。去年還有七十多個呢。”
張海川試探著問:“那每個班差不多34個學生?”
“不是按人數分的。”沈明搖頭解釋道,“是按住處遠近分的班,山上的學生和縣里的學生上課時間不一樣。山路不好走,我們得照顧山上孩子們的實際情況。”
“山上有多少學生?”張海川追問。
“37名。”沈明嘆了口氣,“放學后我們都會送他們一程,路不好走。特別是雨季,更要格外當心。”
【37個學生,加上兩位老師,一共39人......】
【時間,地點,人數,都對得上......】
“海川哥,你在想什么呢?”譚璇的聲音突然在耳邊響起。
張海川回過神來,勉強擠出一個笑容:“沒什么,只是在想這里的孩子們真不容易。”
譚璇點點頭:“是啊,我們這些城里人總是抱怨這抱怨那,卻不知道還有人過著這樣的生活。”
陳威隊長這時走過來:“今天大家都累了,我們明早再上山。”
“先去吃東西吧。”
所有人都松了口氣。
第二天,天還沒亮,眾人就爬起來。
他們身穿相同款式的探險服,踩著濕滑的山路往上攀爬。泥濘的小徑上布滿了雨水沖刷的痕跡,腳下時不時傳來泥土松動的聲響。
張海川走在隊伍中間,目光落在前方陳威結實的背影上。看來,這次節目組是真心實意想為山區做點實事。
“今年的雨水格外多。”陳威放慢腳步:“武警那邊人手實在不夠用,這次真得感謝節目組能來幫忙。”
“包在我身上!”譚璇蹦跳著,像只歡快的小鳥,“這回換我池瑤替武警戰士們減輕負擔!”她身著一襲暗紅戰衣,戴著帽子,一張小臉被山風吹得紅撲撲的。
林甜甜打了個哈欠,揉了揉惺忪的睡眼:“昨晚在縣里旅館,狗叫雞鳴的,讓我想起小時候了。”她的聲音里帶著幾分困倦。
“說到昨晚!”譚璇忽然轉過身,雙眼亮晶晶的,“我聽到好奇怪的聲音,嗚嗚嗚的,遠處傳來神秘的獸吼聲,甜甜姐你住我隔壁,想必你也捕捉到了這聲音?”
林甜甜的臉色瞬間僵住,偷偷瞄了眼張海川。都怪這家伙,明知道隔音不好還要...她強裝鎮定:“嗯,我也聽到了,應該是山里的野獸吧。”
“可是那聲音真的好奇怪啊!”譚璇不依不饒地追問,“一會兒啊一會兒唔的,跟人叫似的。陳隊長,你見多識廣,知道是什么動物嗎?”
張海川差點笑出聲來,看著林甜甜越來越紅的臉頰,心里暗自發笑。譚璇這丫頭還真是單純,那聲音...他忍不住又瞥了眼林甜甜。
“這個...”陳威咳嗽起來。
林甜甜的心提到了嗓子眼,生怕他真猜出什么端倪。就在這時,司馬及時解圍:“估計是山里的野獸在嘶鳴,這邊保護區里有野豬、黑熊什么的,運氣好還能見到大熊貓和火虎呢。”
“誰叫我?”打瞌睡的火虎揉著眼睛湊了過來,一臉茫然。
“還有黑熊啊...”譚璇縮了縮脖子,小臉上寫滿了害怕,“那還是別遇到了,咱們保持安靜別驚擾,它們也別來找我們。”
吳雪雪笑著說:“譚璇居然怕黑熊?這可不像你啊。”
“都怪海川哥!”譚璇嘟著嘴,一副委屈的模樣,“他說黑熊舔一口人臉就沒了,嚇死我了。”
張海川看著她可愛的樣子,想起她看完《陰陽志》后的膽小模樣,心里暗自發笑。
走了將近一小時,天色漸亮。山間的霧氣慢慢散去,露出遠處連綿的群山。攝制團隊開播上線,直播間瞬間爆滿,人氣值飆升。
“前面有座橋。”陳威停下腳步,神情嚴肅,“這座橋歲月的痕跡斑駁,會晃,大家走中間,千萬小心。”
張海川抬頭望去,只見前方有一條干涸的山溝,寬約十米,深近兩米,一直延伸到看不見的遠方。山溝中間架著一座簡陋的木質吊橋,僅容兩人并行,粗糙的繩索充當兩旁欄桿。木板已經發黑,看起來確實年代久遠。
“譚璇別怕,我陪你。”吳雪雪溫柔地挽住譚璇的手,輕聲安慰道。
張海川走在搖晃的橋上,低頭看了眼山溝。從沖刷痕跡判斷,這里經常發生泥石流或山洪,導致溝壑越來越大。木橋下方的石頭上留著明顯的水痕,顯示出汛期時水位的高度。
“從縣里到這兒走了快一小時。”林甜甜嘆了口氣,“山上的學生每天都要走這么遠上學嗎?”
“是啊,就這一條路。”司馬感慨道,目光掃過周圍荒涼的山路,“也不知道孩子們怎么堅持的。”
“為什么不搬到縣城住呢?”譚璇天真地問道。
張海川笑了笑:“這問題可不簡單,里面有太多無奈。”
“涉及太多方面。”吳雪雪接過話頭,“安置問題、老人意愿、就業生活等等,開播中就不提這茬了。”
又走了十來分鐘陡坡,終于看到了村子。張海川站在高處,眉頭不自覺地皺了起來。雖然早有心理準備,但眼前的景象還是讓人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