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明民幾人被張海川“趕出”實驗室,剛走出去就看到華科大校長和工程院的趙道明院士聯袂而來。
“趙院士!”高明民等人激動得渾身發抖。
作為科研人員,他們對趙道明這樣的科學家可是發自內心的崇敬。那些深夜里挑燈苦讀的論文,那些令人敬仰的科研成果,都與眼前這位和藹可親的老人有關。
“趙院士,您來了。”盧所領快步迎上前去,臉上帶著恭敬的笑容。
趙道明微微點頭,目光透過玻璃,看向實驗室里專注工作的張海川。他的眼神中閃過一絲驚訝:“比想象中還要年輕啊。”
周主任這時湊了上來:“盧所領,要不要派幾個研究員進去觀摩學習?畢竟這種技術......”
“周主任。”盧所領打斷了他的話,聲音中帶著一絲嚴厲,“如果是你,你愿意無償交出自己的專利嗎?”
周主任語塞,臉上閃過一絲尷尬。
“國家自有制度,只要張海川能造出國產QF-8000,該有的獎勵一分都不會少。”盧所領淡淡道。
實驗室里,張海川的動作越發嫻熟。他的手指在鍵盤上飛舞,屏幕上的數據不斷變化。
終于,他按下最后一個按鍵,深吸一口氣。
實驗室的門開了。
張海川走了出來,臉上帶著淡淡的笑意:“完成了,你們可以進去檢測了。”
“成功了!真的成功了!”他們的聲音因為興奮而有些顫抖。
消息像長了翅膀一樣,瞬間傳遍了整個校園。
學生們從宿舍、教室里涌出來,朝著實驗樓跑去。記者們舉著相機,各種拍。
華科大校長走到臨時搭建的發言臺前,整了整領帶。他的聲音因為激動而有些哽咽:
“今天,在我們華科大究院,QF-8000國產化制造,宣告成功!”
張海川看了眼手機上的股市軟件,勾起一抹笑。
威廉科技的股價,已經開始跳水了。
實驗室里,檢測儀器還在運轉。
記者們舉著話筒,爭先恐后地想要采訪張海川。但他只是微笑著搖頭,默默退到了人群后面。
張海川手機響起。
“張總,威廉科技的股價已經跌了15%了。”
“嗯,知道了。”張海川平靜地回答。
采訪完畢,張海川等人都回到辦公室。
QF-8000國產化的消息在微博上掀起軒然大波,網友們蜂擁而至,卻發現連這玩意究竟是什么都說不清楚。
“這到底是個啥?看著像個機械臂,但怎么這么多人激動?”
“等等,我剛補完知識點,這玩意好像是機器人關節核心部件?”
“樓上說對了,而且之前只有國外能造,現在咱們也能造了!”
很快就有專業人士寫了萬字長文詳細科普。大家看完依舊是云里霧里,但這并不妨礙他們興奮 - 又一個被卡脖子的技術被攻克了!
“川哥牛逼啊!前兩天還在拍短片,這會兒就跑去搞科研了?”一位粉絲激動地在評論區敲下這行字。
“哈哈哈,你們說會不會在海川哥心里,搞藝人只是隨便玩玩?”另一位粉絲跟著調侃。
“確實有可能,你看看他上熱搜的理由,不是上天就是下海的,這也太離譜了!”
“我剛補完知識點,這個張海川是真有兩把刷子,憑一己之力打破技術封鎖,牛!”一個路人忍不住感嘆。
“既然這么厲害,要不讓他去研究光刻機?”
“對對對!別當明星了,搞光刻機去吧!”
不到十分鐘,又一個新的熱搜冒了出來:全網都在求張海川研究光刻機。
張海川看著手機屏幕上不斷刷新的評論,忍不住揉了揉太陽穴。
這幫網友也太看得起他了。光刻機那玩意,光是零件就有十萬個,每一個都是頂尖技術。就算他有匠心之神的能力,也不敢說能搞定。QF-8000的難點只有一個,而光刻機?那就是一座由難點堆砌而成的大山。
“海川,進來一下。”盧所領探出頭,臉上帶著溫和的笑意。
張海川整理了一下衣襟,起身走進隔壁的辦公室。一進門就看到趙道明院士正坐在會客沙發上,手里端著一杯熱氣騰騰的茶。
“小伙子。”趙道明放下茶杯,目光炯炯地看著他,“制造QF-8000的方法還記得吧?”
張海川:“記得。”
“說說你的條件。”趙道明直截了當地。
張海川:“我要五臺QF-8000用于義肢研發,另外,十分之一的利潤分成。”
辦公室里陷入短暫的沉默。
“你先出去吧。”
“我得向上面匯報,有結果了通知你。”
走出辦公室,張海川長出一口氣。跟國家談條件的壓力確實不小,但他要的是心安理得。
到了晚上,終于有了消息。
趙道明打來電話說:“條件我們同意了,五臺國產QF-8000,另附分紅收益比例為十分之一。明天一早,你直接去華科大究院簽合同。”
“好,成交。”
“合作愉快 。”
第二天一早,張海川就帶著制造圖紙趕到華科大究院。那邊動作很快,公司都已經注冊好了。張海川仔細審閱了每一份文件,在確認無誤后簽上自己的名字,正式成為了公司的技術顧問。
“咱得簽個附加條款。”在即將完成所有手續時,張海川突然開口。
“您說。”律師立刻拿出筆記本,準備記錄。
張海川的聲音很輕,卻格外堅定:“要是我遇到不測,這十分之一的利潤分成權自動轉到我母親名下。”
【這筆分紅每年少說也有幾百萬,再加上碧海俱樂部那邊的收入,還有這幾天用靈感空間寫的歌。三筆穩定的收入,足夠覆蓋每月的分期還款了。】
離開華科大后,張海川掏出手機看了眼股市,工程院終于發布了官方消息:QF-8000成功實現國產化。美股開盤,威廉科技的股票直接腰斬。
張海川立刻給楊月月發了消息,讓她平倉。1.7億的本金,在十倍杠桿下變成了17億。算完成本和支出以后,到手估計也還有15、16億左右。
這波韭菜,割得漂亮。
另一邊的楊月月看著賬戶余額,整個人都愣在原地。1.7億邊15億,短短兩三天翻了十倍。她不禁感慨,以后誰要是說當明星來錢容易,她非得好好理論理論。
張海川憑借和研究所的關系,他向盧所領借了一臺QF-8000就去了華星科技。,等國產的量產后再還回去。
研發項目已經啟動,但這事急不來。從理論到實踐,中間還有無數次實驗要做。雖然他能加快進度,但現在時間緊迫,還有其他事要忙。而且這個項目還關系到高明民他們的畢業論文。
實驗室里,幾個年輕的研究生正在調試設備。看到張海川進來,他們立刻圍了上來,七嘴八舌地詢問各種技術細節。張海川耐心地解答著,時不時在白板上畫幾筆示意圖。
“這個參數要注意控制在這個范圍內,”他指著白板上的數據說道,“否則會影響精度。”
研究生們認真地記著筆記,眼中閃爍著求知的光芒。
露了個面,說了幾句場面話,張海川就準備離開。小蓮和司機已經在外面等著了。
“海川哥,這車頂咋被戳穿了呢?”小蓮好奇地打量著車頂疑狐道。
張海川瞥了小蓮一眼,語氣里帶著幾分無奈:“小孩子少問。”
“這可是租來的車,要是咱們弄的得賠錢啊!”小蓮不依不饒地追問。
“咳咳!”年輕的司機差點笑出聲,趕緊用咳嗽掩飾。
“好了,上車吧。”張海川催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