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城內外,天啟三年九月十五日,紅底黑字的闖王軍旗在春風中獵獵作響。旗幟之下,數萬大軍沉默佇立,只待一聲令下。
李自成立于德勝門前,獨眼中精光湛然。這座守衛京師數百年的雄偉城門,如今即將見證一個新朝代的誕生。他身著明黃色蟒袍,腰懸寶劍,一手按在馬鞍上,神色凝重。
數日前的正陽門之戰后,投降的三名大明忠義貳臣已被安置妥當。宋獻策連夜籌劃入城大典,為這場改朝換代的盛事做最后準備。
“報!”斥候馬蹄聲急促,揚起陣陣塵土。
“樞密院傳來消息,崇禎帝御用的太監王承恩已被擒獲,正在押解來京。”
李自成輕輕點頭,目光投向遠方。
“父皇,吉時已到。”李雙喜策馬上前,他身著錦繡戰袍,腰配雁翎刀,眼中閃爍著興奮的光芒。
李自成深吸一口氣,翻身上馬。那匹通體烏黑的高頭大馬似乎也感受到了主人的心情,興奮地刨了刨蹄子。
“擂鼓。”他沉聲下令。
頓時,震天的鼓聲響起,混合著號角的嗚咽,在城墻間回蕩。數萬大軍開始緩緩向前推進,鐵蹄踏地的聲響宛如滾雷。
文武百官和御營親軍簇擁在李自成左右。沿途每隔十步便有身著勁裝的兵丁挺立,手持長矛,目光如電。街道兩旁的民居緊閉門戶,門前皆設香案,黃紙牌位上恭敬地書寫著“永昌皇帝萬歲”。
百姓們跪伏在地,人人頭上都貼著“順民”二字的黃紙,低著頭不敢動彈。偶爾有人偷偷抬眼,卻在觸及那支浩蕩軍隊時立刻垂下頭去。
“陛下!”又一名斥候飛馬奔來,“李過將軍傳信,已派郝搖旗率精銳騎兵趕赴天津,與兵備道原毓宗聯手設伏,準備截殺逃竄的明廷殘部。”
李自成正要說話,又一騎飛馳而至。
“李來亨將軍密報:已在城外擒獲崇禎兩子及一貴妃。但太子朱慈烺由邱致中、祖澤溥護送,正往永平方向突圍,意圖與關寧軍會合!”
李自成瞇起獨眼,眉頭微皺。朱慈烺這個小子不簡單,遠比他那個只會發脾氣的父親難對付。若讓他與吳三桂的關寧軍匯合,后患無窮。
“立刻傳令李來亨,全力追剿!決不能讓朱慈烺逃脫!”他沉聲下令。
隊伍繼續前行,來到西單牌樓前。李雙喜雙手呈上一把鑲金雕弓和三支羽箭。
李自成接過弓箭,勒馬立定。他搭箭拉弓,“嗖”的一聲,利箭破空而去,正中路邊一塊石碑。第二箭、第三箭相繼飛出,皆釘在第一箭旁邊。
“大兵入城,百姓勿驚!”他的聲音洪亮有力,“開門營生,軍歸營帳。擾民者,斬!”
宣詔官立即重復圣旨,聲音在街巷間回蕩。將士們山呼萬歲,百姓們也戰戰兢兢地附和。
穿過大明門,終于來到承天門前。這座莊嚴的宮門聳立眼前,門楣上的匾額在陽光下熠熠生輝。
“陛下。”宋獻策策馬上前,壓低聲音道,“請射承天門,去朱氏帝氣。此乃先生所授秘法,可斷絕前朝氣運。”
李自成默然不語,只是取過一支特制的鑲金箭,慢慢拉開弓弦。箭矢破空而去,正中門匾中央。他仰天大笑,心中暢快無比。
然而這份喜悅僅維持了一日。
次日夜,李巖匆匆闖入武英殿,臉色蒼白:“陛下!大事不好!吳三桂有變!”
殿內一片寂靜,燭火搖曳。
“李來亨急報,二十四日在玉田遭遇敵軍,朱慈烺已成功投奔吳三桂軍中。更糟的是,郝搖旗部在天津遭到吳三桂的猛虎騎突襲,損失慘重......”
李自成臉色陰沉,獨眼中寒光閃爍。他站起身,背著手在殿內來回踱步。
“李巖,你且告訴我,這世上怎會有兩個吳三桂?”李自成聲音低沉,眉頭緊鎖。殿內氣氛頓時凝重起來。
李巖抿了抿干澀的嘴唇,臉上閃過一絲遲疑:“回稟陛下,臣派人四處打探過了,大明那邊確實只有一個吳三桂。”
“既然只有一個,他又怎能同時出現在玉田和天津?”李自成猛地站起身,袍袖翻飛,“除非這吳三桂會飛?”
殿內一片寂靜,只有火燭噼啪作響。李巖低著頭,手指無意識地絞著衣角:“不僅是吳三桂,朱慈烺竟也......”他猶豫片刻,“李來亨和李制將軍都報告說,他們發現了朱慈烺的下落。”
李自成聞言,面色驟變。他在殿中來回踱步,皮靴與地面摩擦發出細微的聲響。忽然,他站定身形,眼中閃過一道精光:“這哪里是什么兩個吳三桂、兩個朱慈烺,分明是朱慈烺那小賊在耍詐!來人!”
殿外守衛快步入內:“陛下。”
“立刻派人去傳喚宋軍師和顧軍師!”
不多時,宋獻策和顧君恩匆匆而至。二人行禮后,李自成迫不及待地問道:“大軍師,你給我掐算掐算,這兩個朱慈烺到底哪個是真的?”
宋獻策閉目掐指,眉頭緊蹙。顧君恩見狀,搶先開口:“陛下,依臣之見,若朱慈烺真在關寧軍中,以目前形勢,咱們一時難以擒獲。但若他在天津......”
“我們還有機會!”李自成一拍案桌,茶盞震動,“說得對!若他到了永平,看來只能派大軍去征討了。現在當務之急是先拿下天津那個朱慈烺!”
他轉向李巖,目光炯炯:“你即刻帶領陳永福兵馬增援天津,務必要拿下那座城!”
李巖面露難色:“陛下,若吳三桂真帶了數千家丁到天津,恐怕......”
“你也知道,老營兵馬都喊著疲憊,連那個劉宗敏也一直在吵著要進京城。”李自成揉了揉太陽穴,語氣中帶著一絲無奈,“朕還能派誰去?”
李巖張了張口,最終只得領命而去。
次日清晨,陽光才灑上武英殿的琉璃瓦,劉宗敏就從寶坻趕到了。他大步流星地進殿,腰間佩刀隨著步伐叮當作響。
“陛下!”劉宗敏單膝跪地,毫不掩飾語氣中的焦躁,“兄弟們都指著北京城里的金山銀山呢!咱們這些年不都是打城奪財過來的嗎?”
李自成微微嘆息,語氣緩和:“劉侯,朕明白你的意思。可北京畢竟是天下首善之地,若是......”
“陛下!”宋獻策突然出班稟道“不如下詔令在京官員自投履歷,愿為官者擇用,不愿者回鄉。屆時便知道誰是誰了。”
“陛下,”顧君恩上前一步,“末將以為,現在最重要的是確定朱慈烺的真實位置。若能抓住他,其他便都不成問題。”
李自成點頭:“你說得對。來人,傳令各地探子,務必查清朱慈烺和吳三桂的行蹤!”
李自成站起身,目光掃過殿內眾臣:“宋獻策!”
“臣在。”
“你立即著手準備詔書,就按你方才說的辦。讓在京官員自投履歷,也好分清敵我。”
“遵旨。”
“劉宗敏!”
“末將在!”
“你暫且按兵不動,等朕的進一步調遣。”見劉宗敏欲言又止,李自成補充道,“放心,該是你們的,一分都不會少。”
劉宗敏這才滿意地退下。
李自成轉向顧君恩:“你親自帶人去天津周邊探查,一定要弄清楚那邊的虛實。若真是朱慈烺在那里,不惜一切代價也要拿下他!”
“臣領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