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盛京人物掌故(清文化叢書)
- 楊永信編寫
- 1944字
- 2025-05-16 17:25:10
承天運鴉犬助罕王
老罕王全名為愛新覺羅·努爾哈赤(1559—1626)。愛新在滿語中是金的意思,覺羅是姓的意思,努爾哈赤是名字。努爾哈赤的先祖被明朝封為建州(遼寧新賓)史。當時女真族分三部分散居東北各地,有野人女真、海西女真、建州女真。努爾哈赤屬于建州女真。努爾哈赤自青年時代起就在撫順、沈陽一帶販馬,他精通漢、蒙文字。明萬歷十一年(1583年)二十四歲的努爾哈赤以祖父和父親遺留的十三副鎧甲起兵,先逐步統一建州女真各部,后又統一長白山東北各部女真。創立戰時是軍,平時是民的八旗建制,還命人用蒙古文字字母創制滿文。萬歷四十四年(1616年),努爾哈赤在赫圖阿拉(新賓西南)即汗位,立國號金(史稱后金),建元天命。天命三年(1618年)他以“七大恨”詔知天下,起兵反明。第二年,在薩爾滸(撫順大伙房水庫)同明軍展開激戰,明四十七萬圍剿大軍幾乎全軍盡沒。努爾哈赤創造了以少勝多的奇跡,后金士氣大振,接連攻下蒲河、懿路(在沈陽至鐵嶺中間)等地。薩爾滸大戰后,努爾哈赤勢力大增,他把都城遷到遼陽,六年后又遷都沈陽。于是沈陽首次成為帝王都城。
遷都沈陽后,努爾哈赤決心一股作氣打進關去,直搗明朝都城北京。然而,在寧遠(興城)被守軍將領袁崇煥力阻。炮火中努爾哈赤受重傷,不久,病死沈陽。
四十多年的馬背帝王在炮火中倒下了,但他卻統一了女真各部,初創了滿族文化,為大清朝的建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大清朝建立后,努爾哈赤被追封為太祖皇帝。
努爾哈赤的一生同其他帝王和偉人一樣,充滿了傳奇色彩。傳說,少年努爾哈赤曾在明朝遼東總兵李成梁身邊當侍衛兵。那時小罕子(努爾哈赤小名)虎頭虎腦、機靈可愛,很受李總兵看重,總把他帶在身邊,就連李總兵的小夫人都很喜歡他。
一次,小罕子伺候李總兵洗腳時,發現李成梁腳心有三顆紅痦子。李總兵自得地說,我這是三星高照,天生將才。小罕子就把自己的腳心給總兵看,李成梁驚嚇中踩翻了洗腳盆。原來,努爾哈赤腳心竟有七顆紅子。
當天夜晚李總兵神色不安,他對小夫人說,小罕子腳心七顆紅子,是七星北斗。七星為啟明星,他腳踩大明,將來定是替代大明皇帝的真龍天子。
李夫人說,既然這樣,我們何不幫小罕子成就大業,將來也好封妻蔭子。李成梁說,我已看破天機,小罕子成大器后定會殺我滅口,此人萬不能留。

少年小罕子做夢也不會想到即將大禍臨頭,是李夫人那雙柔弱的小手,強有力地把他從黃泉邊拉了回來。她幫助小罕子連夜逃出廣寧的總兵府。
晚秋的遼西大地寒風乍起,夜晚更是一派蕭瑟。被從睡夢中喚醒的少年,連自己都不知道為什么要逃跑。可他跨下那匹平日精心侍養的大青馬似乎更懂天意,奮蹄疾飛。那條被他從小養大的黃狗,影子一樣尾隨其后。那晚,熟睡的人們誰也不會想到,正是那疾馳的馬蹄聲敲響了腐朽沒落的大明朝的喪鐘。
不知跑了多久,直到天亮,小罕子連坐在馬上的勁兒都沒有了,可李成梁的追兵還是緊追不舍。突然,大青馬把小罕子掀翻在地,趵著四蹄朝遠處狂奔而去。坐在秋收后高粱地上的努爾哈赤,看著大青馬把追兵引開了,他又開始在布滿高粱茬的田野上瘋跑,大黃狗在前面引著路。
不久,追兵又折回來,小罕子已筋疲力盡,突然湍急的大凌河又橫在了他的面前,追兵越來越近。這時,大黃狗瘋了似地咬著小罕子的褲腿往河里拽,它用嘴叨著小罕子的衣領向對岸游去。追兵嗖嗖地向河中放箭。中了箭的大黃狗鮮血染紅了河水,可它還是咬著小罕子衣領拼命游到了對岸。大黃狗死了,小罕子爬上河岸。追兵趟過淺灘追到了對岸。
小罕子連站起來的力氣都沒有了,他仰面躺在莊稼地的壟溝里,感嘆蒼天。
帶兵來追的是李成梁的部將王皋。大青馬誘兵,黃狗救駕本已令王皋驚詫,可眼前的一幕更讓他不敢相信。就在小罕子躺倒在壟溝里的一瞬間,無數黑烏鴉鋪天蓋地飛來,片刻,黃土地變成了黑色。小罕子不知了去向。
追兵們完全驚呆了。可軍令在身,王皋不敢怠慢,令士卒轟烏鴉,可怎么也轟不開,且越轟越多。
不知過了多久,烏鴉終于飛走了,可小罕子還是找不到。王皋在高粱地中看到了一眼老枯井。井口被厚厚的蜘蛛網封死了,上面爬著無數各種各樣的蟲子。王皋心靈終于震顫了,他沖老枯井跪下,仰天長嘆:大明休矣,天意啊!
王皋命士卒們回營,他一頭撞死在一塊大石頭上。
努爾哈赤得救了,后來就有了后金,再后來就有了大清。
傳說,努爾哈赤即汗位后。為紀念大青馬,官員的朝服都制成馬蹄袖;為懷念大黃狗,命滿族人不許吃狗肉;為感謝幫他逃跑的李夫人,他讓滿人在萬字炕上供奉用李夫人形像塑的媽媽佛,為答謝那些保駕的蟲子,特賜一批滿人姓“種”(音蟲)姓。最輝煌的當屬烏鴉,它被努爾哈赤封為御鴉,永世供養。罕王命滿人家家的門前都要立索倫桿,上面搭松林,給烏鴉搭窩用,誰也不許傷害烏鴉。王皋撞死的石頭,被命為王皋石,并建亭立碑。這些后來都成為滿族人基本風俗的重要組成部分,至今,沈陽的烏鴉都不怕人。
